文明青年说ID:djywmb
我们不卖心灵鸡汤,我们只提供精神食粮!
今天小编上网找素材,发现咱都江堰的婆婆大娘些占了《成都晚报》的一个专版!!
到底发生了啥??
都江堰市灌口街道,作为“都江堰景区”“玉垒山景区”的“大门”,是游客聚集地。现在走在灌口街道,路面整洁、店铺规整,站在幸福路口子,可以从宣化门一眼望到玉垒山。但是,一年前的灌口街道可不是这样,游商小贩众多、坐商占道经营、街面脏乱差……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商铺与城管之间出现的“第三者”——一群爷爷奶奶级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让灌口街道“旧貌换新颜”。
受不了“妈妈式”唠叨
游商“被迫”租店铺生意反而更好
现在在幸福路街口,有一家店铺,做的是“炒板栗”生意。店铺的老板小张哥说,自己原来是游商,每天推着架子车,在南街、幸福路附近炒板栗。现在之所以租个店铺做生意,完全是“被逼”的,“我简直要被那群大爷大妈们整疯了”。
小张哥说的大爷大妈,是灌口街道办“街道整治行动”中的老年志愿者队伍,一共有14人,平均年龄70岁。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街道整治行动“打头阵”,巡逻街面、传达政策、劝导文明经营、整治环境卫生。只要一看到游商小贩,他们就会逮着老板劝说:“小伙子,我们晓得你要讨生活,大家都不容易。但是都江堰是我们的家,家里的秩序要大家来维护,秩序好了,客人多了,你们的生意也要好些。你要做生意,可以到集中经营点去,也可以租个铺子,我们今天就把摊子收了要得不?”
“自从他们来了之后,简直没法做生意。只要一做生意,他们就会出现,然后逮到说,跑都跑不脱。次把次也就忍了,但他们天天来,简直比我妈还烦。他们年纪那么大,你又不好生气,咋个不疯嘛。”小张哥说。
后来,在灌口街道办的安置下,小张哥游商归店,在幸福路口子租了个店铺。令他惊喜的是,跟之前当游商比,现在虽然增加了店铺租金,但板栗价格提升了,生意比过去还好,“回过头来,要感谢徐嬢他们。记者了解到,南街卖茶叶的雷德清,杨柳河街卖鲜榨果汁的朱长武,幸福路卖水果的王大兵……皆是如此,在大爷大妈志愿者和街道办的指引下,从游商小贩变固定商家,大家的生意不降反升。
受不了“妈妈式”温柔
小商小贩不再“占道经营”
小张哥口中的“徐嬢”徐宗琴今年76岁的,是老年志愿者队伍的队长,退休前是南街办事处(南桥社区前身)的书记。年2月,组建老年志愿者队伍时,南桥社区书记和灌口街道党工委书记“三顾茅庐”请她“出山”。
“开始我是不愿意当志愿者的,我退休了,不想管那么多事,而且劝那些商贩还要挨骂。后头想通了,我是一名党员,这事真不能‘绷起’。”从此,徐嬢作为志愿者队伍的队长,每天带领一拨老年志愿者,从南街巡逻到杨柳河街,一次又一次地劝导游商小贩尽快归店经营,坐商不要再占道经营。
对于“妈妈式”劝说的精髓,徐嬢最有发言权。通常情况下,看到徐嬢一行来了,大部分商贩都很配合。部分态度强硬、不配合的商贩,徐嬢们有自己的“绝招”。占道经营的,她们帮着老板把桌椅搬进店铺;老板不愿意取缔大小不一、高低不齐的店招时,她们就搬来梯子,帮着取。
在南街做服装生意的杨女士说:“之前我的衣服摆在店外,徐嬢她们喊我收到店铺里。我开始不愿意,她们就亲自来帮我收,我哪好意思呢?”
至于极个别撒泼耍赖的游商小贩,徐嬢一行的出现,也让以前“倒地不起、城管打人、拍照上网”的招数不灵了。年6月26日,在幸福路做水果生意的王老头,面对城管的执法,一边端起自己的李子框往地上倒,一边大喊“城管打人了”。但他没想到,徐嬢她们作为志愿者,也跟着他大喊:“城管没有打人,我们可以作证。”
有了老年志愿者们“打头阵”,灌口街道的“街道整治行动”顺利推开。
劝说+疏导+安置
景区门户旧貌换新颜
年汶川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市展开灾后重建,鼓励市民回乡创业。数年来,灌口街道作为景区门户,游客众多,成了游商小贩的“天堂”,街道整治行动势在必行。年10月,经过2个月时间摸底,了解街道整体情况,灌口街道办制定出从“城市管理”到“城市自理”的街道整治方案。
“成立老年志愿者队伍,让他们‘打头阵’只是第一步,我们还推出了一系列商贩安置办法。”灌口街道办负责人介绍,街道办先是在杨柳河街边规划了平方米的“疏导区”,让商贩们有一个集中经营的地点。如果不愿意到疏导区经营,针对经济条件优越的商贩们,街道办允许他们自找店铺,归店经营。对经济条件困难的商贩,街道办设置了20多个“社区困难群众帮扶点”。记者看到,不管是“疏导区”还是“社区困难群众帮扶点”,其实都在原来游商小贩游走的区域,只是让小贩们“不能动”了而已。
其次是“先礼后兵”,多次召集居民代表、商贩代表开会,对商贩们自食其力表示尊重的同时,也传达街道整治的决心。另外,对4条街道多家商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对于有违规搭建及占道经营的商家,让他们签署了《自行拆除承诺书》。
一年时间过去了,在街道办、老年志愿者队伍、城管三方合力督促下,68个货亭全部拆除,多家游商小贩中的多家安置完毕,占道经营店铺全部规整完毕,灌口街道“旧貌换新颜”。
在灌口街道南桥社区居住的老高说:“现在的灌口住起真是太舒服了。原来站在幸福路口子上,看到的全是店铺顶顶,现在一眼可以看到玉垒山。杨柳河街原来8米宽的路面,店铺就占了5米多,两根道只剩半根,铺子多得迈不开脚。现在走到杨柳河街,神清气爽,一眼就可以看到河面。”
街道整治行动后,灌口街道已经变得整洁、规范,志愿者队伍也从一开始的14人发展到如今的多人。针对游商小贩反复性的问题,志愿者劝导还形成了日常巡逻、突击整顿的常态。在灌口街道,巡逻在街面上、头戴着小红帽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已成为都江堰景区门户一道游动的风景线。
成都晚报记者陈利实习生黄丹丹
看完记得分享点赞哦~
主办:都江堰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顾问:董红桥|主编:马元波
副主编:罗钞文|执行主编:李晴
值班编辑:蒋霞|编辑:李旎、杨磊
用什么治疗白癜风最好什么地方看白颠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