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下午,在以"新使命、新动能、新作为"为主题的总编辑高峰论坛上,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李鹏,新民晚报总编辑朱国顺,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等做主旨演讲。本届年会的战略合作伙伴——苏宁易购集团、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的两位企业大咖也分享了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做到融合创新。在以媒体融合为关键词的圆桌论坛环节,媒体老总们围绕媒体融合的新探索、新实践展开充分讨论。
总编说媒体融合
打造一流的互联网科技传媒企业
李鹏(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
传统纸媒转型,方向在哪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李鹏提出,封面传媒的目标是要打造一流互联网科技传媒企业。"这样的企业,本质是传媒,是新闻传播,但必须以科技作为驱动力,以技术的驱动带动和改造发展路径。"经过两年的融合发展,年华西都市报与封面新闻深度融合后的广告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了10%,近5年来华西都市报第一次实现了止滑上升。
李鹏分享道,在转型过程中,封面传媒实行以新媒体为中心、移动优先的战略。主力军进入主阵地,一支队伍在封面新闻和华西都市报两个平台一体运营,实行""战略布局。整体的队伍除了报纸原来夜班的编辑和发行人员之外,所有的队伍整体迁移到封面新闻客户端。以新媒体为中心,仍坚持导向为本、内容为王,确定把视频作为内容表达的主要形态。内容生产还秉持正能量、年轻态、视频化的理念,强化移动优先、视频优先、故事优先。"一句话就是,用视频的方式讲好我们的故事,再通过移动端来传播。"
在如何实现技术驱动方面,李鹏董事长介绍说,封面传媒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引领整个融合发展。瞄准人工智能对媒体的影响,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改造媒体。在技术的应用方面,引入算法推介、机器写作、机器辅助写作、自动语音合成、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化人机交互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封面传媒自建了一支80多人的自建技术团队,坚持自主技术创新,把主要的技术、核心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突出"新民IP",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朱国顺(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互联网时代,晚报的媒体融合该怎么做?新民晚报总编辑朱国顺在演讲中归纳了16个字:变革前夜、动能转换、移动优先、剩者为王。朱国顺介绍,年8月16日新民晚报融媒体中心建成,"新民"客户端改版上线,新民晚报的融媒体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原创的稿件增加了60%左右,基本上每天都有10万+的稿件。目前本地的全媒体受众大概在万人次,客户端下载量万。。"
"互联网时代,报纸版面的‘寸金地’更要用好,突出精品化生产,努力为读者打造‘离不开的精神读物’。"朱国顺以港珠澳大桥开通的报道为例,详述了新民晚报的全媒体报道做法。"我们的特派记者乘坐从珠海出发到香港的第一班穿梭巴士,一路上拍了照片,拍了视频,发回来之后,报纸版面专门做了一个新民特写。这一类以重大报道为牵引的精品力作,是我们报纸要努力的方向。"此外,新民晚报重点打造的国际报道、述评报道和贴近市场的经济报道,都是晚报"寸金地"的重要"守卫者"。
在演讲中,朱国顺提前透露了新民晚报的"重磅信息":10月26日,新民晚报会正式推出视频平台"上海时刻"。"上海越来越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我们新民晚报的员工,会以时间作为刻度,记录下上海的变化和发展。"
朱国顺期待,可以突出和强化"新民IP"的概念,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将来我们独家的、独特的原创内容会越来越值钱。所以我们突出抓住新民的品牌不动摇,让新民春燕时时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开六度空间走向媒体深融
王文坚(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
"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扬子晚报不断地调整纸媒和新媒体的关系。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创意的服务商,内容的提供商,传播的分发商。"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表示要找到一条媒体融合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就要打开上、下、左、右、前、后,"六度空间"。
王文坚认为,要坚持价值观优先,坚持内容为王,坚信优质内容的力量,打好守正的主动仗。"左手,抓好价值引领度。主流媒体一定敢于发声,挺身而出,不断通过创新让自己的声音传播得更高更远。右手,抓好新闻的原创度。近年来扬子晚报大量原创报道成为网络的爆款,引起强烈的反响,恰恰说明了对社会的关爱,对民生的关怀,对情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jj/1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