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转型精品民宿,怎么办先要改掉这些

关于国内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起源,有的人说是在成都的郫县;有的说是在成都的温江;也有的说是在成都的都江堰地区。这样看来,起源于会生活的成都,是不会错的。乡村旅游从农家乐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模样。有经济的发展带来市场的需求,有政策坚定不移的支持以及企业老板们的为此付出的财力物力、情怀汗水。如今,乡村旅游,不管是从社会效益,还是实际的地区经济增收,变得越来越重要。

01

回到30年前,农家乐刚刚开始的时候。年,《成都晚报》以“鲜花盛开的农科村”“没有围墙的公园”为题,进行了系列报道。徐家大院,开始出现在公众的眼前。城里人在乡下,寻到了新的放松的方式,一时间农家乐,在全国铺枝散叶开来。年,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也来到了农科村徐家大院,当着看闹热的多位游客和村民,为徐家大院写下了“农家乐”三个字。从那一刻开始,“农家乐”这种模式经过报刊杂志和电视的报道,慢慢辐射到了川西坝各个地方。凡能提供吃喝休闲服务的乡村农家接待点,都成为“农家乐”。但源头所指,都认为是徐家大院发其端。如今的徐家大院经过多次的升级改造,已经发展成为占地亩,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第五代农家乐乡村酒店。从简单的用餐吃饭、简单的留宿到生活体验、品质住宿;从满足一日游的吃喝玩乐到体验自然乡村的百态生活。

02

而现如今,农家乐都在转型精品民宿,“夫妻店”也走上了“高端”。这几年,农家乐是越办越多,生意却越来越差。刚开始的时候,农家乐消费水平不高,大家还感觉新鲜儿。后来价格开始逐渐的走高,服务却做不好,卫生条件也上不去。市场出现一些规模偏大的休闲农庄等场所,在体验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失去了价格优势。很多城市人来农家乐消费,图的就是新鲜儿。原始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新鲜的菜品、有趣味的乡村体验。但是好些农家乐,却做得越来越像城里的酒店,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吃的东西是菜市场买的,不是菜园里摘的;路面全部硬化,也没什么可玩的;很多东西低价买,高价卖,宰客是常有的事情,却没有人来管。口碑,被一些人做烂了,游客也就自然的少了很多。很多农家乐跟不上游客的消费习惯,不懂游客的体验消费,出现了低价不赚钱,高价没人来的管理问题,经营的很是疲惫。一批老牌农家乐,开始转向精品民宿的经营。比如,鱼乐山房——杭州临安太湖源的一对农民夫妇在自有土地上经营的老牌农家乐。经营十多年来积累了很好的口碑。但元包吃住的客单价越来越难以维持经营,淡旺季巨大的接待量差距和较低的客源素质水平也使得夫妇俩疲于应付。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开始对山房进行改造,为游客创造更好的度假居住体验,靠近游客的心理需求,让山房完成从农家乐到“高端”民宿的转变。

03

农家乐是一门生意,民宿是一种生活状态。农家乐和民宿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经济实惠,后者追求舒适度。黄姐和丈夫辞掉在宁波的工作,卖掉了房子。年,在洞下沙滩,他们开了第一家民宿,取名“紫螺湾”;年,他们又开了第二家石屋风情体验馆;年,开了第三家“缘舍”;年,“缘舍”新建一个餐厅,屋前的一片花花草草也被女主人精心打理。从“紫螺湾”开始营业,整整20天,无人问津,其中最大的一笔收入来自卖了一瓶饮料:5元钱。但现在,无论“紫螺湾”还是“缘舍”,常常爆满,客人必须提前预订。一个客人来了,拍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马上会有人问:这是哪里,怎么样?,客人说‘还不错’,就是这样,朋友再带朋友,客人慢慢多起来的。民宿的经营,不同于农家乐。要的不是“吃饱”,是“吃好”、“吃嗨”;要的不是“睡着就好”,是“睡得香”、“睡得踏实”、最好再来个儿美美的梦呓。农家乐赚的是眼前的钱,民宿靠的是“交朋友”,赚口碑的钱。一位带领村里人搞农家乐的村支书直言不讳:“靠口碑吸引客源再赚钱,太慢了,虽然从长远来说应该这样,但目前,村民还是看重眼前既得利益,要赚的是眼前的钱。”这是事实。因此,在许多农家乐经营户看来,提升成民宿,也是为了“让赚钱变得更快更容易”。民宿,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给人踏实、温暖;同时不失品味、调性以及人情味。比如,和民宿的主人像朋友般的交流,听听同伴的人生故事;又或者把玩主人的有趣的物件;欣赏一下主人的院落装饰,赞叹一下主人的品味;拍一些照片,看起来那么的优雅等等。总之,不是简单地的吃和住。也许你觉得这样的民宿,距离你很远。我这就给你看一个村的民宿打造案例“改造村里破旧房屋,-元/晚,要住还得排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jj/10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