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都市教育局、成都晚报社等联合开展的“来吧,我们一起深阅读”活动受到社会广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明确指出“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他在书中写道“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漠,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找出适合孩子们的阅读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喜欢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智力。下面,我就粗浅地谈一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带着46名五年级的孩子与阅读为伴的。
营造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外延伸,要么讲述一个留下悬念的故事,要么为学生提供篇目,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班级读书角的资源,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以便学生想读书时就有书可读。把午自习时间留给学生阅读,利用晨会,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定期开展班级读书会,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等,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
明确阅读目的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
根据这些特点,我事先做好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阅读爱好,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读物,又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时,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对整个阅读起定向作用。它自始至终指导着阅读的进行,直至达到预想的结果。目前,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没有目的,不少儿童读课外书,只能了解一些热闹的情节;在阅读上,也是老师读到哪里,听到哪里,只会完成老师指定的活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在阅读结束后也无法自我评价阅读效果。因此,在每次阅读教学中都应使学生明确该次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法可寻地主动学习。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缺乏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绘本、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散文、优秀作文等进行分类指导。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读书笔记、做阅读卡片的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训练学生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能合理地运用浏览、粗度、略读、精读等。其次,还训练学生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次午自习作为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此外,训练“边读边动笔”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批、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及时批注自己的读书感受,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交流读书感受
巩固阅读成果
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阅读,自己也加入了班级阅读的行列。
我经常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微政通:编辑
李澜涛校对
黄秀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哪专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