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渝,成都石室中学初级校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巴蜀历史文化、长江流域古代文明、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年生于重庆,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担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民族学会副会长。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0部,合著14部,主编学术专著5部、学术丛书5套、论文集6部,在国内及海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篇。
值得称道的是,段氏兄弟和石室中学都有着深厚的渊源。段渝的哥哥,是成都石室中学高届校友,著名环境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
以下摘自年《成都晚报》和《成都日报》对段渝教授的专访。
他,少年时,爱音乐、爱运动
他,志趣赋予了他开朗平易的心性
他,青年时,下过乡、扛过枪
他,经历锻就了他一般文人所不具备的体魄
他,花甲时,研究员、带头人
他,专注成就了他今日的学术造诣
年3月下旬,在巴黎举行的“太湖文化论坛年巴黎会议”上,四川省社科院的段渝教授关于《南方丝绸之路与古代中西交通》精彩专业的学术报告,让来自世界的政要和专家学者为之拍手称道。作为一名顶尖的巴蜀文明探索者,段渝教授在此次国际峰会上将成都0多年的灿烂文明推向世界,成都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得到了各国专家的认可与赞同。
4月的成都,春意盎然。我和段教授在位于青羊宫附近的“陶苑”露天茶坊见面。那里有一座“秦汉馒头窑”遗迹,是青羊宫陶窑的发现地。在这里交谈,不仅能在古木参天的环境中感受成都几千年灿烂的历史传承,更能了解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
考中却不读,次年“点杀”川大
段渝教授温文尔雅,身板硬朗。他笑称这是当知青、当钳工、当兵锻炼多年的结果。有了这一段经历,让他在转身致力于学术研究时,拥有了一般文人所不具备的好精力。
说起自己的经历,段渝教授有些感慨。“年12月,我16岁,到西昌会理县红格公社下乡,那里距攀枝花有90公里,我目睹了攀枝花这座工业城市的崛起。一次我下河挑水,好不容易挑到山坡中途,突然一个马失前蹄,水桶咣当咣当滚到沟里,彻底散架。我在箍桶时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我一生经历了数所成都最好的学校,从后子门成都实验小学到成都4中(成都石室中学),我出黑板报练就了一手好字,会拉小提琴、作曲,喜欢唱歌、打篮球,这些爱好后来都被学术研究湮没了。现在的爱好,除了思考就是散步。在部队时我每天手提打狗棍跑10公里,现在每天都会到浣花溪、文化公园走上一两个小时,风雨无阻。”
谈到往事,谈到自己从军队回到省机械厅这段历史,到年考入某财经学院后主动放弃、次年考入四川大学这段历史,段渝觉得,恰恰是如此的经历,给了他体察民情、理解生活的机会,使他的学术获得了异常坚实的基础。回首30年前的大学时代,他说:“没有徐中舒、唐嘉弘、童恩正等先生对我的严格要求和热心提携,我很难想象自己的现在”。
本科生发言,惊呆著名历史学者
段渝说,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进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先秦史,为了深入了解历史,他期间读了大量五六十年代的期刊,读名家论文,读顾颉刚著作、郭沫若《古史辨》,苦苦摸索治学门径。段渝刻苦专研的精神让他的老师、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非常感动,徐老先生指导他读《左传》,为了不辜负徐老,他硬是一字一字读了3遍。随后,他相继把《史记》《汉书》细细读过一遍,并自学古文字学。
由于段渝研究蒙文通先生的大量文章,他意识到,一个历史学者不懂古文字学,治学肯定要吃大亏。所以大学期间他除了正常的功课,几乎就泡在图书馆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段渝看到一日本学者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史要由日本人来写。他十分气愤,发誓刻苦治学,要争一口气。年,中国先秦史学会在成都举行成立大会,著名史学家李学勤等名家均出席,唐嘉弘老师带了段渝去,鼓励他发言。他在楚文化研讨会上做了《从中原甲骨看西周祖先》的发言让李学勤先生大感惊奇,这样的文章竟然出自一个在读本科生之手,让李学勤有了收他为研究生的想法。当李先生听说段渝前一篇论文已被《新华文摘》转载,更是鼓励有加。
惊艳全场,将成都历史推向世界
年,段渝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省社科院。后来,他又参加了中央党校第一届研究生考试,成绩是四川第一名。但院领导建议他安心学术,以便在这方面有更深的造诣。于是,段渝才决心在历史所从事巴蜀文化研究。
年,他出任省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他先后承担了《四川通史》的“先秦卷”以及大型通史著作《成都通史》的《古蜀时期》的写作,为了写这几部著作,他研读了大量古文献,通过研究与论证,他确认距今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掀起了“城市革命”的浪潮,出现了以城墙、城壕围筑的最早“城池”,“城池”概念也成为中国城市起源的标志。
在3月底举办的“太湖文化论坛年巴黎会议”上,段渝作为第一场会议的重要发言人,在《南方丝绸之路与古代中西交通》学术报告中提到支那(Cina)、赛里斯(Seres)的原意就是成都这些观点得到了国内和国际专家的共同认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世界最早知道的‘中国’就是成都,让国内国际专家充分认识到成都的历史地位和成都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毕竟,成都是全国惟一一座几千年来城址和名称都没有改变的城市。”段渝说。
成都晚报记者:余星雨,摄影:周勇良
欢迎天津市白癜风医院沈阳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jj/6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