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邮局门口等着报纸,甚至连邮局的工作人员也认识我,总是第一时间就把报纸递给我
方驰
依托“爱心诚信驿站”募集的公益基金,我们资助了雅安名山县4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今,这4个孩子中有3个进了大学我们相信,在《成都晚报》的倡导下,“爱心诚信驿站”的形式正在被大规模复制,让美好发生,让诚信在成都生根
都江堰市读者
崇州市科技局副局长
回朔历史,《成都晚报》是成都报媒的一面旗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是我们阅读成都的最佳读本打开它,就是代表权威的声音在基层,人们上班看的是晚报,中午在报栏前吃饭时,看的也是晚报,晚上回家还不忘给老人带份晚报读晚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情结
在成都日报、成都商报破空而出的时代,他们的记成都晚报广告部电话者到基层采访,常被热情的干部群众口误为“欢迎《成都晚报》记者朋友来采访”这也是一种情结的延续,说明了它在大众土壤里的扎实度
作为一名曾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的工作者,我与晚报自本世纪初就以稿结缘现在,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当前成都市提出创新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我要大声呼吁,关注晚报的创新,关注创新的成都!
余旭
我们一直是《成都晚报》的忠实读者,数十年来如一说起与《成都晚报》的故事,太多太多,但是,与晚报的缘份,还要从青羊区六条特色街区推行的“爱心诚信驿站”说起2012年1月5日,我们宽窄巷子特色党支部率先开展“爱心诚信驿站,全面参与,随手公益”的活动,活动旨在引导特色街区商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免费提供特色小商品进行成都晚报电子版阅读公益售卖……《成都晚报》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个事情,随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继而被各大媒体进行了转载
孟无
普通读者晚报“钢丝”
作为一名普通晚报读者和摄影工作者,我,见证了都江堰从地震废墟中站立起来后的发展,同时也看到了晚报对于灾区的支持与关注晚报与区县的和谐共存,真实地记录了都江堰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推进了都江堰地方和谐我们共同期待《成都晚报》新的辉煌!
我今年76岁了,是《成都晚报》一名普通的读者,三四十年来只看晚报,用句流行的话说,是《成都晚报》相当铁的粉丝了记得当年,为了迫不及待地阅读到当天的报纸,我从不要邮递员送报,每天下午就在邮局门口等着运报那辆绿色的解放车开进邮局,风雨无阻那时,没有高速路,从成都成都晚报电子版阅读到崇州要一两个小时,晚报送到邮政局的时候都是下午五六点了,当一捆捆的报纸从车上卸下,那种兴奋是难以言表的捧着还散发着浓浓油墨香的报纸,阅读着当天最新的报道是我最大的精神享受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儿子、孙子都是《成都晚报》的忠实读者如今,晚报已经发行20000期了,20000,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我希望《成都晚报》在未来更加精彩,继续为我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新闻资讯,我也会让我们家将《成都晚报》代代订阅下去
成都文旅资产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杨建勇
当年,崇州山区光棍村的千亩梅子烂了一地,无人理睬的时侯,晚报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纵声呼吁;当年,崇州举办了f1世界摩托艇锦标赛,这个新鲜事被晚报连续多天大版面报道,爱看热闹的成都成都晚报广告电话人将门票一抢而空;当年,崇州在地震中重新站起,重建家园的喜讯通过晚报向全国报告……
白癜风传染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