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成都要走在前列
做出示范
成都,正依托省会城市人才、资金、科技、信息等要素集聚优势,聚焦土地、金融、技术、市场、信息等乡村振兴核心要素,成都市将着力构建农村土地交易服务平台、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平台、农产品品牌孵化服务平台、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七大共享服务平台,为各市州开放合作搭台、产业转型赋能、创新改革聚势、生态建设助力,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发展格局,共同构成全省区域协同、共同繁荣新格局。
成都的乡村故事
个个都很新鲜
在成都当农民
“神操作”更是多……
▼
有开在乡坝头的“文艺青年”书店
有自带博物馆的“农家乐”
有能吃、能养生的花海
还有曾霸屏新闻联播2分钟+的
种田“CEO”
……
快快跟随小布
一起去成都的乡村走一走
1
大邑●幸福公社
△数百名来自天南海北的新农人用设计和创意,将“幸福公社”变成了都市人争相“打卡”的文创胜地。成都日报胡大田摄
乡坝头开了家“文艺”书店
位于大邑县青霞镇的幸福公社,可以算是成都童鞋们朋友圈的新“网红”啦。
设计古朴的街,冷铁打的叶子、木头做的勺子等各种新奇手工小玩意儿;用新鲜葡萄做成的网红小酒,包装精美的土鸡蛋伴手礼……数百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文艺”小伙伴,在这里安营扎寨,用他们的设计和创意,把这里变成了“打卡”胜地。
△幸福公社一隅成都商报刘海韵摄
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城市里呆久了,更喜欢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
罗强是第一批进驻幸福公社的新乡民、创客。两年前,他带着对乡村的美好期许来到幸福公社,创办了网红书店“再书房”。这里是书店,更是设计平台,让城市和乡村之间有一个连接,把乡村最好的东西保护下来。目前,“再书房”已聚集了20多个设计师团队,提供乡村设计相关服务。
幸福公社积极落实鼓励人才下乡政策,目前已先后招引了余名设计、营销、管理、乡建、民间艺术等优秀人才落户,优秀人才留在幸福公社当创客,能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可是一件大好事。
2
龙泉驿●“好秾人”有机农庄
开着博物馆的“乡愁农家乐”
“世界一下子就变大了。”
以前在龙泉山上靠种果树、喂猪维系生计的陈庆兰一家,从山上来到山下,找到了新工作,开启了新的生活旅程。
改变这家人生活的纽带,是龙泉山上的“好秾人有机农庄”。
从成都市中心出发,只需约1小时车程就能到达这里。这里已经建园7年,现在是“吃住行游购娱”样样齐全的好去处,简直成了成都小伙伴们的“周末后花园”啦——生态湖景、求索绿廊、玫瑰花田、兰草逸园等景观设施和精品项目,总有适合你耍的。
除了各种“耍事”,这里还建成了乡村记忆博物馆,提炼农耕文明,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商品化包装。周末遛娃,可以在博物馆寓教于乐,村民也有实实在在的好处。陈庆兰的儿子阳思兵今年32岁,从一名电子厂临时工变成了农庄旅游拓展部工作人员。
“好秾人”不仅仅只是解决了村民的就近就业那么简单,更是在布局高端安全有机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3
金堂●石斛产业园
能吃能养生的“花海”
一片近千亩的花海,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淡绿色的花瓣,一朵朵,一簇簇,婀娜多姿,若蝶飞舞……
这里是位于金堂福兴镇三合碑社区和圆觉寺村的石斛康养产业园。
近期,产业园正申报2A级景区,还新建了占地亩的仿野生栽培区、石斛主题体验中心及休闲体验相关配套设施。
△航拍铁皮石斛康养产业园成都商报陶轲摄
千亩石斛花海的缔造者,是一位叫汪威锋的80后。他非常有想法: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建设了这个以石斛养生休闲农业园区。带动农户围绕石斛养生食材发展以鸭、鸡、时蔬为主的生态种植、养殖……
汪威锋说,他还计划加大投资力度,对产业园进行升级,还要建一座铁皮石斛文化博物馆。
如果说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酵素”,像汪威锋这样的农业行业带头人,就是“魔法师”。小小石斛在金堂从无到有,带来的变化,可不仅仅只是村民收入的增加……
4
蒲江●特色水果产业园
种丑柑的电商CEO,一年要卖几百万
秋日的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一排排标准化T形架上,猕猴桃已沉甸甸挂满藤蔓。
26岁的胡林穿梭在一片片果园内,查看成熟度、统计采摘数量,最后回到自家的院子里,指挥工人分选、包装、联系物流公司上门取件。别看胡林年轻,他可是村上出了名的电商CEO,每年猕猴桃、丑柑都要卖几百万元!
不久前,胡林还是成都一家IT公司的白领,有一次回家,听说全村建成了优质柑橘基地多亩、优质猕猴桃基地余亩、冬草莓基地余亩,年产值已达亿元,他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想摆脱的农村家乡,才是年轻人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这是吸引农村的小伙伴们返乡创业的“秘密武器”,蒲江的茶叶、柑橘、猕猴桃这些东西都那么好,不让走出去的当地人返乡创业,岂不是很可惜?巨大的发展潜力、多重的政策保障,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乡村的召唤。
5
邛崃●稻虾养殖合作社
霸屏央视2分12秒只因咱是“职业”的
秋天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稻田,金黄的稻谷已沉甸甸地弯下了腰。
邛崃市冉义镇新民村稻虾养殖合作社社长赵宁,现在已经是邛崃人心中的骄傲。今年4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他的故事,时长2分12秒!
赵宁一边陪同市农林科学院技术专家指导农户田间管理,一边忙着联系今年的订单——通过稻田综合种养,今年的大米不仅丰收,品质也大大提高了,而稻田里的鱼虾,让社员们享受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效益。“客户越来越多了,今年估计人均增收20%以上!”
就在去年,赵宁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稻虾养殖户,可今年他从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毕业后,又多了一个身份——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导师和当地政府指导下,他建立起了稻虾养殖合作社,吸引周边农户以土地入股,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在成都,像赵宁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成都正在筹建全省首个“乡村振兴学院”,大力实施各种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出台一揽子激励政策,不断壮大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
农业农村人才的要求
也是成都一直在着力的方向
成都5年内
引进培育0名以上
城乡融合发展急需紧缺的
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供人才支撑
更依托“农业+”
加出返璞归真的乡村新生活
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内容来源:综合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
编辑:雕刻时光
赞赏
长按复方驱虫斑鸠菊丸价格是多少福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jj/1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