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舞台效果,应是舞台布景技术前所未有的发明
鹤山书院藏书丰富,共10万卷,其规模之宏富,为宋代各书院之首在宋明理学史、经学史、教育史和巴蜀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时期,成都地区带有文艺性质的表演就广泛存在于原住民中秦入巴蜀后,仍得以延续特别是东汉时期,豪族经济发达,大大刺激了汉式民乐发展至唐、五代,蜀戏达到最为鼎盛时期,出现了“蜀戏冠天下”的局面,唐代成都是全国戏剧中心
后蜀割据统治时期,宰相毋昭裔积极致力于官方学校恢复和发展,其中主持的成都学宫(当时国子监,今成都石室中学)石碑上镌刻儒家经典一事,最为后人称道
最早的春联出现在成都
宋代刻书分为官刻、私刻、寺刻成都地区宋代官刻了两部大型图书《开宝藏》成都晚报和《太平御览》其中,《开宝藏》全称《宋开宝刊蜀本大藏经》,是我国第一部印行的佛经总集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还特命张从信到成都监雕《开宝藏》,历时13年完工后,运至京师陆续印刷共有5048卷,单是刻板就有13万块《开宝藏》的雕刻,既是成都地区印刷技术发达的体现,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后来宋朝政府还曾将《开宝藏》作为贵礼赠送给少数民族政权西夏和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政权
成都晚报记者 王平平
与历代其他石经相比,蜀石经的形成断断续续绵延230余年,共刻石碑一千多块,是历代石经中刊刻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种蜀石经还有经注并刻、体例严整,长期为学林所宝的特点此外,蜀石经镌刻于我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及大兴之初,上石的都是古成都晚报官网本、善本,加之校刻精确,因而具有很高的校勘价值
新学兴起 1907年全川在读学生居全国首位
文化艺术
6
薛涛笺 成都首创彩色笺纸
产生于中唐时的科白剧《刘辟责买》位列唐代四大讽刺剧之首前蜀时的独幕歌舞讽刺剧《麦秀两歧》倾诉民间生活疾苦及当时政治之罪恶,虽然该戏是以前蜀主王衍为题材,但孟昶看过此戏,认为其触忤时政,竟将戏剧演员当场处死
成都自古便是一个文人汇聚、艺人辈出之地唐代成都是全国戏剧中心,有“蜀戏冠天下”之说;唐代成都地区是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书中心,国内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世界最早的出版家群在成都;中国第一副春联出自成都……
唐末五代时期,北方战乱不断,而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则相对安定,不少文人学士避乱入蜀,成都晚报登报电话加之前后蜀统治者爱好文艺,促使成都的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最能代表当时文学成就的是词前后蜀统治下的成都及周边地区,是五代词坛繁荣的地区之一,形成了词学发展史上有名的“花间派”《花间集》长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词集前后蜀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词人,前蜀宰相韦庄、侍郎薛绍蕴、给事中牛峤、舍人张泌、司徒毛文锡、翰林学士和御史中丞牛希济、中书舍人欧阳炯等皆一时词人,作品之多,为天下最后蜀卫尉少卿赵崇祚辑唐、五代词为《花间集》该集共10卷,共收词作者18人的词作500首在敦煌石室藏《云谣集》发现之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
唐代成都就是全国著名的造纸中心,成都产麻纸已冠绝天下浣花溪边,集中了近百家造纸作坊蜀纸是皇家成都晚报遗失登报贡品,更是朝廷专用公务纸唐、五代时,王公贵胄写诗作画,都花费重金从成都购买蜀纸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也认为:“四川从唐代起就是造纸中心”成都纸家深刻影响了我国的造纸业
文翁之后,成都重视教育即形成传统,历朝历代官员,莫不以兴建书院、弘扬国学为任职期间最为重要的政绩
当时成都著名演员很多,上述剧目中演出者皆称名角,但大多数未留下姓名,可考知姓名的还有锦锦、刘真、王含扬、安悉香等人,其中,刘真还是一位反串旦角的名伶值得一提的是,蜀中戏剧演员还组成了我国最早的戏班子,据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一个戏班子既有五人,则生、旦、净、丑当已俱备
唐代蜀戏剧种丰富,其中以科白、歌舞讽刺剧和武打成都晚报广告代理戏、傀儡戏尤为著名其中,据现存史料来看,武打戏亦最先出现于成都,后蜀《灌口神队》就是一出歌舞武打戏
10
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又一伟大发明,产生于唐代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时期的《金刚经》(868年),现存大英博物馆上面虽没有写明刊印地点,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文物资料,最有可能是在长安、成都或扬州雕版刊印因为此时的雕版印刷已逐渐在民间普及,其中上述三个地方最繁荣
此外,当时戏剧舞台布景及服饰等也领先全国,前蜀主王衍在宫内演出《蓬莱采莲舞》时,在后台用皮袋通过管子向舞台上铺设的“地衣”鼓风,形成波浪之形
唐代成都另一种主要的纸是以树皮为原料的皮纸,因常见用楮树皮,又称为楮纸而成都最著名的当属用芙蓉树皮成都晚报遗失登报制作的彩色笺纸——薛涛笺,又名“浣花笺”薛涛是唐代著名女诗人,她迁居成都百花潭,亲自制作深红色的小彩笺,用于诗文写作,这种笺就被称作薛涛笺,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厚爱
文翁是安徽舒城人,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汉武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文翁在成都城南建立文学精舍讲堂,它就是成都石室中学的前身文翁兴学的两条经验:师资高、学风严他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经常选出一些学宫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各成都晚报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
文翁石室 世界唯一办学两千多年未曾迁址的学校
5
《开宝藏》是我国第一部印行佛经总集
据统计,光绪二十八年,四川仅有近代学堂2所,在校学生140名此后逐年增加,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全川共有各类学堂7775所,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京畿的直隶省(8300所),而四川在读学生达到了名,居全国首位,是位居全国第二位的广东省学生数(74000多人)的3倍多成都成为全国名副其实开办新式学堂的中心地带随着新式学堂的开办和大量留日学生的派遣,成都陆续培养出数以千计的各类新式专门学生这些人才不仅在四川,而且在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都晚报
13
14
《汉书》上明确记载:“至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在文翁之前,中国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公立学校”,文翁开创了地方政府兴办“公立学校”之先河,且面向平民招生,得到汉景帝和汉武帝的嘉奖,并下令全国各郡县都要像文翁那样建立“公立学校”,大大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划时代的,在世界教育史上更是空前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列选了中国古代教育家29人,其中“文翁”这一条目中写道:“中国西汉蜀郡太守,汉代郡县学的发轫者”著名学者流沙河说:“和都江堰一样,文翁兴学的功绩至今泽及后世”可以说,这奠定了成都历来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城市特色
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中国历史博物成都晚报电子版在线馆的唐印本《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本陀罗尼经咒》(简称《陀罗尼经咒》),1944年出土于成都望江楼一唐墓中人骨架臂上银镯内,为《陀罗尼经咒》梵文经本一片据考证,此经咒出版时间应在757年以后中晚唐,由于当时佛教信仰流行,经咒在当时印刷售卖应很普遍
到了清代,南北各地声腔随着大移民纷纷传入四川,各种艺术相互交流,各声腔和艺人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拥有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的川剧
12
11
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早在战国时期,秦商鞅之师、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尸佼,避难入蜀创作出《尸子》一书,开启蜀学之源;西汉时期,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学馆,大兴教育,使蜀学与齐鲁齐名,并开创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学成都晚报电子版阅读制度;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魏了翁在蒲江建立中国第一所鹤山书院;据《成都通史》记载,光绪三十三年,全川共有各类学堂7775所,居全国第二位,在读学生达到了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至宣统三年起,成都新式学堂的不断扩张和大量留日学生的派遣,陆续培养出数以千计的各类新式专门学生……
两汉时期的角抵百戏,为早期的蜀戏奠定了基础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击鼓说唱俑”、四川博物院的“立式说唱俑”,都出土于成都,是当时成都文艺活动兴盛的体现战国名篇《宋玉对楚王问》中有“其为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中的“下里巴人”即是四川民间歌舞或歌舞者的代称据《太平广记》、《稗史汇编》等记载,自蜀郡守李冰起,便有《斗牛》之戏三国时成都晚报电话期,更是出现了四川第一曲讽刺戏《忿争》,可谓是川剧戏剧的鼻祖
《花间集》 长期被认为是我国最早词选集
蜀石经还是历代石经中最早镌刻《孟子》一经的,并首次将后世所谓的儒家“十三经”全部汇集一堂《孟子》一书在宋神宗(1071年)二月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由于《孟子》的加入,蜀石经就在“开成石经”12部经典的基础上增加为13部经典,后世所谓的儒家“十三经”就首次在成都府学全部集结,时人称之为“石室十三经”,这是经学史上首次出现“十三经”的名称,之后儒家“十三经”之名逐渐固定下来可以说,蜀石经在儒家“十三经”定型的过程中起了典范的作用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国内现存最早印刷品出自成都
8
唐代成都地区是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书中心迄今有成都晚报广告电话明确刻印地点的唐代雕版印刷品,是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发现的《剑南西川成都府樊赏家历》(简称《樊赏家历》),残页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该书是唐僖宗在成都避乱时,由成都樊赏私家刻印发售的历书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量大,事实上是有禁不止
7
鹤山书院兴建于南宋嘉定二年,完成于嘉定三年(1210)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创办者是蒲江当地人魏了翁,曾先后任四川节度判官等魏了翁学识渊博,21岁便考上进士他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治学准则,采用个人精读、互相答问、集众析疑的教学方法他亲自执教,孜孜不倦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学习空气活跃到成都参加举人考试的鹤山书院的学生,十有八九考中书院名声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青少年络绎不成都晚报广告部绝在长期的学术和教学活动中,魏了翁确立了以他为代表的鹤山学派鹤山学派由魏了翁的家学和弟子组成,学派治学旁搜诸家,广取博收,以钻研儒家经典为主,融合朱熹、陆九渊两派学说,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为成都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伦敦、巴黎、北京等图书馆保存着十多份带有“西川过家真印本”字样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都是在尾题经名之下,并由年月日明确题记包括“龙池坊卞家”、“成都府樊赏家”、“西川过家”等,上述人物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出版家,而且都集中在成都
4
四川雕印称“蜀本”“川本”,有着自己的特点:字体较其他本为大、字体优美、纸墨俱佳、校勘严密由于南宋后期多战乱,作为主战场的四川破坏严重,许多蜀本在战火成都晚报中毁佚,以致现存宋代蜀本数量远不及浙本和建本,所以尤显珍贵
鹤山书院 宋代最大、藏书最多的书院
教育
9
唐中后期至前后蜀是戏剧黄金时代当代艺术史家任半塘在《唐戏弄》中就有“蜀戏冠天下”之说,认为在戏剧演出方面,“天下所无蜀中有,天下所有蜀中精”,对蜀戏称颂备至
世界最早的出版家群在成都
纸分为生纸和熟纸熟纸是指对生纸进行各种技术处理的加工纸,成都的纸张加工技术在此时领先全国,创制出不少名贵加工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包括:金花笺、滑石笺、鱼子笺等
文翁石室即现在的成都石室中学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文翁石室”四个大字的匾额从公元前141年文翁在成都市区用石头建造了一幢校舍创办“文翁石室”以来,该校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成都晚报电子版在线地方公立学校,虽然校名多次更改,教育制度多有变化,但校址一直未动,良好的学风一直传承这是教育史上罕见的奇迹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蜀戏冠天下 最早的戏班子出现在成都
“石室十三经” 中国最早结集的“十三经”
春联,起源于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桃符《宋史·蜀世家》记载,公元965年春节,孟昶令学士题写桃符于寝门,但嫌其非工,于是自命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的题词改变了传说中桃符的内容与性质,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演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联语成都晚报广告部专家们认为孟昶的题词应该是有确切记载的第一副春联,孟昶可谓是春联的始祖
成都近代教育的兴起是四川近代历史上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近代学堂逐步取代旧式书院、学塾的过程,是四川风气日开、人才辈出的过程二十世纪上半叶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四川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著名人物,几乎都可在清末四川近代学堂中找到其活动轨迹
医治白癜风偏方白癜风能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