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奖典型差错汇总,记者编辑千万要以错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权威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来源丨新传播智库(ID:xinchuanbo)

作者丨阮飞宇

原标题丨以错为鉴,可以提品质——深圳报业集团年一至三季度新闻奖参评作品典型差错概述

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须从杜绝报道的差错开始。只有正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以错为鉴,对于提升内容生产的品质,必然大有裨益。

年4月,深圳报业集团新闻奖从第一季度的评选始,增加了初评会议环节。初评会重点讨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和查错员各自在查错过程中把握不准的问题,形成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的基本原则;对参评作品差错申诉意见进行集体评议,形成终审意见。

笔者作为评奖活动承办机构的一员,有幸参与了年前三季的初评会议。根据会议的讨论内容以及每季评选差错率的变化,能明显感受到集团各报对于内容品质要求的提升。鉴于有些差错具有典型意义,在此予以归纳汇总,以引起采编人员正视。

一、基础性差错

所谓基础性差错,就是一些基础知识性的差错。

(一)标点符号差错

标点符号不准确不影响文意的作品,各级新闻奖均采取了不影响评奖的规则。这可能给个别采编人员造成了错觉,以为标点符号可随意使用。其实,这仅是针对标点符号“不准确”而言。一旦认定作品存在标点符号错误,就不得获一等奖;出现两处标点差错,同样会被取消评奖资格。

“准确”的定义,是严格符合事实、标准或真实情况。那么,“不准确”,就是部分否定。“错误”,指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符合。也就是说,标点符号的差错问题,存在“不正确”与“不准确”两重标准。“不正确”重在性质,强调有错误;“不准确”重在方式或效果,强调有误差或偏差。通俗来讲,“不正确”就是硬伤,“不准确”就是瑕疵。

如《“深圳两会·图说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段:“实施扩大工业有效投资26条、外贸稳增长25条等系列措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23.7%,增速创24年来新高;”句子结束时错用了分号,应改为句号。这就是明显违反《标点符号用法》要求的“硬伤”。

在每季新闻奖查出的差错里,标点差错数量是最多的。尤其以下几类差错需要引起注意:

1.引语句末的标点符号随意标注

正确的用法是:直接引语(整句引语)句末的句号(或问号、感叹号)应放在引号之内,间接引语(非整句引语)句末的句号(或问号、感叹号)放在引号之外。以下差错的两种纠正方案恰好可以说明此规则:近日有网友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ys/13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