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如何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g/140808/4443995.html来源丨叶伟民写作(ID:yeweimin)作者丨叶伟民Photobykaboompics新手有个怪圈,看了好文章,享受了好文字,如经脉尽通般舒爽。待自己再动笔,却如梦一场,没蹦跶两步又踩泥潭。最后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使劲想词,注意格式,就是不够好,写啥都像领导做报告。原因没少找,有些是浅层的,多掐几下大腿就改了。有些却是深层的,还很隐蔽,如老话说的“灯下黑”。“伪术语”就是一类,它们啥来头呢?你一定见过,用得还很欢——在一些形容词、副词、动词后加性、度、化、力等字,变成名词。例如:1.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2.他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3.这项研究很有前瞻性。4.北欧风装修清新自然,实用性还特别强。我们暂且不论好坏,先看看其起源。中文本没有这种表达,为后来西化所致。传统中文向来以意胜,却不够精确。西学东渐后,数学、哲学、物理、化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全是新玩意儿。词不够用了。咋办?那就造呗,外加翻译、模仿带来的欧化影响,“XX性、XX度”等词就流传开来了。这类词好不好呢?一言难尽。在专业领域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也泛滥成灾,侵入日常表达,导致“伪术语”四起。看似严谨,实则舍近求远,反而更加模糊。如以上例句,完全可以有更简洁优美的表述:1.这本书很好看。2.他在国内很有名。3.这项研究富于远见。4.北欧风装修清新自然,还特别实用。说白了,就是好好说话,娓娓道来,不故作高深,不故弄玄虚。”伪术语”入文入话,专业论文、学术研讨、法务文书等尚可理解,滥用到小说、散文、评论、演讲中,多少显得不伦不类、装腔作势,反而更露怯,显得底气不足。如果你写啥都像领导做报告又百思不得其解,“伪术语”是重要元凶。试试改掉它们。我们再来模拟一段:A导演的新作可谓可看性十足,精彩度也不输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片中演员知名度都不高,特效的科技感也不算强,但无论剧情还是视觉,都极具代入感和震撼力。它对中国电影回归优质内容,提升核心竞争力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简单的意思,用一堆“XX性、XX度、XX感”弯弯绕,让人看得似是而非、云里雾里,最后还来一句报告腔。将“伪术语”一一剥离,换成自然简约的表达:A导演的新作非常精彩,堪比好莱坞大片。没有大牌演员,也不堆特效,却真正以故事和镜头之美取胜。这部久违的用心之作,是中国电影回归理性,回归优质内容的信号。道理不高深,转换也不复杂,只是这些“暗病”流传很广且潜移默化。只要你盯紧它们,一一揪掉,就能立竿见影地改善文笔。-完-近期热点文章◆3个县级台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看看花落谁家◆《新京报》干报纸的只剩7个人了,其余都转型新媒体了!◆评职称非常实用!聊聊填报职称评审材料那些事◆见习记者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十组照片为什么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从市委常委到党报记者,53岁“弃官从文”,缅怀这位善“抓活鱼”的老记者!◆千万别看记者的手机,太可怕了!◆不会再有真正的地方媒体◆记者,记着人间值得◆看完这篇文章,全国市县媒体人集体陷入了沉思……◆新广告法禁用词案例集锦◆《成都晚报》死亡,媒体应该汲取哪些教训?◆她5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次特别奖,1次长江韬奋奖,是怎么做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sj/1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