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丨山东深入实施ldquo藏粮

今天下午,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总体情况,解读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村大众记者:1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点赞山东:农业总产值首超万亿元。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殷殷嘱托,农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请问“十四五”时期山东在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方面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关兆泉答:农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这是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充分说明了我省多年来持之以恒抓“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更表明我们“十四五”农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如刘家义书记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各种机遇千载难逢,有利因素前拉后推,我们完全有条件重塑‘全国农业看山东’的新辉煌”。

“十四五”时期,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精准发力,确保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新进展,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精准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根据中央要求,我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也设立5年的过渡期,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平稳转型:一方面,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给予针对性帮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加强脱贫和易致贫群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支持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另一方面,加大重点区域和群体帮扶。接续推进黄河滩区、沂蒙山区等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做好滩区居民迁建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选择部分县(市、区)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

二是在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精准发力。这方面,我们确实有基础优势,无论是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都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十四五”期间,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转变,塑优塑强农业领先优势。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年力争高标准农田达到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加快提升粮棉油、瓜果菜、肉蛋奶、畜禽和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强化农产品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和种质工程攻坚行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建设种业强省。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争取率先建成主要农作物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机械化示范省。扎实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烟台苹果、寿光蔬菜等百亿级、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

三是在强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精准发力。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推动乡村建设发展上水平。在村庄分类方面,将根据沿海、山丘、平原、黄河滩区、库湖区等不同地理特征,科学评估资源禀赋、发展趋势和限制因素,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在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持续推进农村公路、物流、通信、电网、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排查巩固,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实施新一轮五年提升行动,切实抓好清洁取暖、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绿化美化五大任务。

四是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上精准发力。不折不扣地将党中央农村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今年在重点推进乡村振兴集成改革和市场化配置资源要素改革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改革,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支持力度,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

大众日报记者:山东是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请问山东将会采取哪些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王新生答:“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撑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具体推进措施上,将按照“紧盯前沿、沿链谋划,龙头牵引、培育壮大,打造生态、集群发展”的思路,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扎稳立牢“先进制造业强省”的四梁八柱。

一是实施产业布局调整工程。巩固提升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成果,深入推动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两大钢铁基地、世界铝谷、智慧化工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盯紧“十强”产业,集中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建材、纺织、氢能、轮胎、造纸、食品、医药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声学光电等新增长极,超前布局量子信息、柔性电子、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

二是实施产业链优化提升工程。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精准绘制“1个图谱”+“N张清单”,分行业打造一批规模大、技术强、品牌响的“领航型”企业,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谋划推进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套、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三是实施企业技术进步工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康平纳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水平,全力推动海尔、歌尔牵头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共同体,聚焦“卡脖子”领域强力攻关,构建顺畅高效的转化体系。深入实施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领域的保险补偿机制,形成应用与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滚动实施“万项技改”,推动“万企转型”,持续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四是实施数字产业发展工程。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个十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打造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高水平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深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领域试点示范,打造和推广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加快组建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深化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国算谷”建设。推动光电子、高端软件等领域创新突破,打造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高清视频、信创等数字产业集群,拓展数字产业发展空间,壮大数字经济规模。

五是实施产品供给结构优化工程。着眼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供给和需求“双升级”,持续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依托“好品山东”,叫响“齐鲁品牌”,大力培育新消费热点。启动“展会+”市场开拓行动,实施制造业网络营销拓展计划,在消费品领域组织线上订货会,在工业品领域探索“潜力工厂”“超级工业城”,扩大鲁货市场覆盖范围。支持企业加强“一带一路”沿线产能合作,扩大与欧美发达国家良性互动,构筑更加多元、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六是实施精准服务企业工程。加快推进《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立法步伐,全面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善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搭建企业诉求板块,积极纾解企业发展难题。实施产业项目与基金对接行动,举办好“中国产业·资本对接大会”,有效引入各类资本输血实体经济。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扩大应急转贷基金规模,有效化解企业资金压力。深入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十四五”时期,山东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将全面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将实现新的重大突破,现代产业体系将进一步加快形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齐鲁晚报记者:“十四五”规划在社会民生领域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点举措,社会各方面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bbfz/12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