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产ldquo吃货rdquo的宋

讲究的宋人都喜欢吃什么鱼?

今天,小布带你看

“诗文成都宋宴之旅”

第三季

你绝对想不到

宋祁、陆游、苏东坡等大文豪

是这样吃鱼的……

寻香宋代

热荤

素菜

冷盘

羹汤

粥面

糕饼

饮料

果子

宋人如何吃鱼

盛产吃货的宋朝,

人们爱吃鱼,且会吃鱼。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宋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说的就是这种情景。

什么时节吃什么鱼,

怎么做才好吃,怎么吃才美味,

宋人都有讲究

宋代成都人吃什么鱼

纺鱼、鲤鱼

江团、岩鲤、雅鱼

鲈鱼、鲟鱼

东晋史学家常璩著《华阳国志》中的“巴志”言,四川东部“土植五谷,牲具六畜”,饮食原料鱼、盐、茶、蜜、山鸡、白雉皆成贡品,荔枝、制蒟酱的辛蒟,以及园圃中的芳蒻(魔芋原料)、冬葵、香橙、天椒已是地方特产。

“蜀志”言,四川西部“地称天府”,“其山林泽渔,园囿瓜果,百谷蕃庑,四节代熟,靡不有焉”。唐代杜甫描述了蜀地“肥美知第一”的纺鱼、鲤鱼,赞美了岷江水系特产的肉肥、鳞细、刺少的丙穴鱼(雅鱼)和长江特产的黄鱼(鲟鱼)等。南宋诗人陆游赞颂“玉食峨眉栮,金齑丙穴鱼”。蜀中江流河谷里的江团、岩鲤、雅鱼等为鱼中佳品。

北宋时,益州转运使薛田在《成都书事百韵》里对川饭的描述为:“受辛滋味饶姜蒜,剧馔盘餐足鲔鳣。”说白了,即是:大量姜蒜入齑臼(碓窝)捣烂,然后放进鱼肉里以助味。

宋人对鲈鱼绝对是真爱。南宋政治家、词人史浩在词作《采莲舞》中写道:“草软沙平风掠岸,青蓑一钓烟江畔。荷叶为裀花作幔。知谁伴,醇醪只把鲈鱼换。盘缕银丝杯自暖,篷窗醉著无人唤,逗得醒来横脆管。清歌缓,彩鸾飞去红云乱。”

名气最大的丙穴鱼

作为资深美食达人的陆放翁,离开成都后,常常思念成都安逸的生活,尤其是成都美食让他每每想起就口齿生津。

玉食峨嵋栮,金齑丙穴鱼。

常思晚秋醉,未与故人疏。

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

梅花消息动,怅望雪消初。

——陆游《思蜀》

原诗注:

“余昔在键为,师伯浑、王志夫、张功父、王季夷、莹上人辈,以秋晚来访,乐饮旬日即去。”

此诗是陆游回到山阴后,怀念蜀中的美食和故友而作的。使他念念不忘的饮食有峨眉山出产的木耳和眉州丙穴所产之鱼。

“金齑”,指用金橙切细丝和酱而成的调味品,唐宋时期丙穴鱼主要的吃法是吃生鱼片,鱼片也是切得很细,杜甫有诗“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专门描写切鱼的刀功。今天日本刺生的做法和吃法,就是保留了陆游那时的流行款式。

丙穴鱼的名气相当大,有诗为证:

鱼知丙穴尤为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

丙穴就是雅安三绝“雅雨、雅女、雅鱼”之中的雅鱼。雅鱼肉多、刺少、质嫩,富含脂肪,十分鲜美,是川菜里鱼鲜中的上乘食材。

雅安鱼作为雅安当地的名菜,相传清代上贡给慈禧太后还是被赞为“龙凤之肉”。

食材档案

名称:雅鱼

别称:丙穴鱼、嘉鱼、丙穴嘉鱼,学名裂腹鱼

产地:分布于四川岷江、大渡河等水系,以青衣江及雅安一带为知名。

性味:性平,味甘,无毒。

宋祁的“鱼赞”

《黑头鱼赞并序》

黑头鱼即墨头鱼,又名墨鱼。产于岷江、金沙江水系,四川乐山大佛脚下的岷江中盛产此鱼。

形若鯶,长者及尺,出嘉州,岁二月则至,惟郭璞台前有之。里人欲怪其说,则言璞著书台上,鱼吞其墨,故首黑云。赞曰:

黑首白肠,修体短额。春则群泳,数罟斯获。

嘉州:今四川乐山市。

郭璞台:在乐山大佛寺至乌尤寺之间。相传晋郭璞曾于此注《尔雅》,故又称尔雅台。

《嘉鱼赞并序》

嘉鱼古称丙穴鱼,学名“齐口裂腹鱼”,今四川称之为“雅鱼”。

丙穴在兴州,有大丙小丙,鱼出石穴中。今雅州亦有之,蜀人甚珍其味,左思所谓“嘉鱼出于丙穴”者。赞曰:

二丙之穴,厥产嘉鱼。鲤质鳟鳞,为味珍腴。

丙穴:《水经注》:“穴口向丙,故曰丙穴。”兴州:今陕西略阳县。

雅州:今四川雅安市。

鳟:鱼名,鳞细。“鳟鳞”即指细鳞。

《纳鱼赞并序》

纳鱼俗称娃娃鱼,为两栖类动物,其叫声如儿啼,故称。味极鲜美。现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出西山溪谷及雅江,状似鲵,四足,能缘木。其声如儿啼,蜀人食之。赞曰:

有足若鲵,大首长尾。其啼如婴,缘木弗坠。

苏东坡煮鱼法

直接在文赋中具体写烹饪法的文字并不多见。苏轼在文中介绍了他被贬黄州时亲自烹调鱼菜的经验,十分难得。

文曰:“子瞻在黄州,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鱼或鲤治研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

东坡所作就是清炖鲫鱼。

用白话文翻译就是:鲜活的鲫鱼或鲤鱼来一条,刮鳞扣腮,摘净内脏,鱼腹去黑膜,鱼背抽白筋儿,不腌不炸,冷水下锅,锅里放盐,加入半棵菜心、几根葱白,盖上锅盖儿开始炖煮,不要用勺子翻动,以免鱼肉散开、鱼身走形。煮到半熟,再放入三样配料:姜汁、萝卜汁、料酒。这三样配料按照同样的数量备好,放在一个碗里调匀,然后再倒入鱼汤里同炖。快要出锅的时候,再将陈皮切丝,撒几根在锅里,就可以停火品尝了。

另有做鱼羹法。

《苏轼文集》有“书煮鱼羹”言,“予在东坡,尝亲执枪匕,煮鱼羹以设客,客未尝不称善,意穷约中易为口腹耳。今出守钱塘,厌水陆之品,今日偶与仲天观、王元直、秦少章会食,复作此味,客皆云:此羹超然有高韵,非世俗庖人所能仿佛。”

东坡没有写鱼羹的具体做法。客人尝后表示不是一般的厨师能做的,看来东坡以此颇为得意的。

陆游吃鱼

陆游留下的词作虽然不多,但是他的《剑南诗稿》咏叹烹饪佳肴的诗就有余首,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和成都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58首是直接描写成都美食的。在他12首关于成都的词作中,有8首涉及酒和宴饮。其《饭罢戏作》中言:“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轮囷犀浦芋,磊落新都菜。”

他还在《成都书事》称赞成都的笋羹、鱼脍:“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柂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陆游《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在这首词中提到的“鲙美菰香”,鲙,即鲈鱼,肉色白皙、肉质细腻,范成大赞此鱼“雪松酥腻千丝缕”。

鲙美菰香

成都发布天府文化频道出品

成都发布-成都晚报首席编辑李杨

成都发布-成都晚报杜均

编辑

小程序

喜欢吃鱼点“在看”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yx/11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