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抗战纪念段生馗三千顶钢盔的l

北京好治疗痤疮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78752.html

收藏家段生馗收藏钢盔余顶,每一顶都有它的故事,由其中顶组成的钢盔阵代表奔赴缅抗日的十万三千名远征军。当他首次见腾冲县滇西抗战纪念馆内一顶千疮百孔的钢盔时,即震撼得跪下身来。

从缅甸同古战场收藏到的钢盔。

钢盔:6个孔,炮弹弹片穿透造成

腾冲县滇西抗战纪念馆主厅,一共展示了顶钢盔,它代表着年浩浩荡荡奔赴缅甸抗日的十万三千名远征军。

滇西抗战纪念馆于年对外开放,与著名的国殇墓园紧邻,里面的每一件藏品,均系当地人段生馗私人收藏。过去30年,段生馗一共收藏了余顶钢盔。

段生馗的老家,在腾冲城南部四十公里,村子有一个傣族名字,叫蛮乃。段生馗在蛮乃度过了青少年时期,村子里,二战遗留军备随处可见,小男孩们喜欢“战争”游戏,他们打个“仗”,也许戴着的就是一顶鬼子钢盔,拿着的就是一把鬼子刺刀,“嘴里喊冲啊杀啊,弱小的就装日本鬼子,厉害的就当中国远征军。”段生馗是“司令”,他戴着望远镜,穿着美国军大衣指挥。

段生馗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当时他家就有一两百件文物堆积,以至于后来很多人问他“第一件藏品是什么”、“第一顶钢盔是在哪收集的”等问题时,他都不知从何作答。

钢盔阵占满纪念馆主厅三面大墙,身临其境,能感觉一顶顶油光锃亮的钢盔铺天盖地而来。不过,最让段生馗钟情的,却是在缅甸同古地区收集到的那顶德国M35钢盔。

年3月19日,在师长戴安澜的带领下,远征军师在缅甸发动同古战役。师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同古。日军遇到了自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最为猛烈的抵抗,激战了12个昼夜。此役中,师伤亡0余人。

这顶德国M35钢盔锈迹斑斑,双耳处有贯穿孔,以当时古玩市场的规则来说,这顶钢盔“品相很弱”,卖不了几个钱。但段生馗为其深深震撼,他问缅甸人此钢盔从何而来,缅甸人带他到了同古的一处战壕,“我知道正是因为师在那里恶战,死死地堵住了日军。”

在纪念馆内,成都商报记者见到了这顶单独展示的钢盔,铁锈已经将其吃得千疮百孔,此外,这顶钢盔还有6个特殊的圆孔。段生馗介绍,自然生锈造成孔隙像被虫吃过,而这6个孔则是由炮弹弹片穿透造成。“德国M35钢盔在二战中保护性能最强,能够穿透这种钢盔,说明炮弹是近距离的爆炸。”

他说,战争结束后钢盔都要上交,这也意味着,他所收集的每一顶钢盔,佩戴它的士兵都牺牲在了战场。

钢盔阵一角。

保护:姜汁、石蜡……让生锈速度变慢

段生馗的钢盔,大多从缅甸北部的二战战场而来。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第一次去野人山等地时,当地人仅用一块布遮羞,“像活在原始社会”。

很多现在看起来十分珍贵的文物,在当地得到保存。

在民间,钢盔被当成生活用品广泛使用,最常见的是用作摩托车头盔,为防止生锈,这些钢盔被漆成绿色、红色、橄榄色。另有相当一部分的钢盔流到了铁匠铺,用钢盔打磨出来的镰刀顺手又好使,菜刀则十分受家庭主妇欢迎。

民间还拿日军的90钢盔当粪瓢使用。日军的90钢盔像一个倒扣的罩,没有通气孔,焊上长把就能使用。

段生馗的收藏达十万之巨,并多与钢铁有关,他的收藏史,也因此变成了一部与铁锈的斗争史。腾冲雨季漫长,有时他下雨天打开仓库,发现刺刀生锈,指挥刀生锈,枪生锈。有的锈是一坨一坨的,有的锈一块一块的。

传统的处理办法是用油擦,但即便最好的纯植物保护油,或者银行的擦枪油,擦上去三天以后,锈又从油上冒出来,根本赶不走。锈的猖狂让段生馗焦头烂额,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件件文物锈下去。

专家告诉他,博物馆是一个相当封闭的仓库,只有保持恒温恒湿才能防止生锈,但这非段生馗的财力所能承担,即便现在滇西抗战纪念馆,也没有做到恒温恒湿。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真空塑料袋将文物一件件包裹,“但这也不现实,因为纪念馆的文物都要展示。”

如今钢盔阵的每一顶钢盔,都是在自然条件下展现,它们散发着沉稳的光亮,气势威武。最后,段生馗还是找到了保护它们的独门武器。

第一步骤是用姜汁擦,把所有泛黄的锈全部擦掉后用清水洗,反复三次,此时藏品基本无锈。擦洗后立刻烘干,烘干后用石蜡浇,差不多是把藏品过了一层塑。这种方法虽不能保证藏品绝对不生锈,但锈蚀的速度已变得相当缓慢。

滇西抗战纪念馆荣誉馆长段生馗。

遗憾:顶钢盔,无一顶中国造

钢盔阵的顶钢盔中,无一顶是中国造,这是段生馗的遗憾。

现代军用钢盔的历史不足百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名法国炊事兵偶然把军锅扣在头上抵挡子弹,这口军锅由此成了现代军用钢盔的前身。二战时期我国工业落后,军工产业无力提供钢盔。

二战中的中国军队配备了从德国进口的20万顶M35钢盔。M35钢盔于年开始制造,年之前,这款钢盔全部出口到中国和西班牙。中国进口的这20万顶钢盔装备了中央军,中国驻印军中的师,配备的正是这款钢盔。后来很多游客问,为何钢盔阵中有来自德国的钢盔,原因正在于此。

钢盔阵中,M35钢盔仅占主墙右侧两排位置。段生馗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市场上M35钢盔凤毛麟角,“就算再烂也值3万。”段生馗有幸在腾冲当地收藏到了一部分M35钢盔,它们可能是从缅甸战场流入国内。

远征军反攻前期失利后,38师撤退至印度,英国划出了兰姆伽基地,再由我军空运5个师组成了中国驻印军,后这支队伍几乎全部佩戴英式装备。因段生馗钢盔收集地主要集中在缅甸战场,故以英式MK1、MK2、MK3钢盔居多。

在缅甸战场的各种历史照片中,英式钢盔随处可见,它像一顶草帽,并有“飞碟钢盔”绰号。但这种钢盔也被视为二战中最差的钢盔,它几乎无法抵挡侧面子弹,不像德国钢盔有明显的盔裙。英式钢盔一直伴随远征军士兵至芒友胜利会师,后来它还被新6军士兵佩戴,在南京接受了日军的投降。

钢盔阵中还有一部分美式M1型钢盔,这款钢盔曾出现在松山战役、腾冲战役、高黎贡山战役等各滇西战役中。远征军反攻战打响前,远征军利用美国援华物资换装,武器装备由此超过日本兵,他们也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自信。

段生馗介绍,M1钢盔本为欧罗巴人的头型设计,并不适合亚洲人的头型。在争分夺秒的战场,M1钢盔并不受中国士兵欢迎,M1钢盔不但沉重,而且遮挡视线,冲锋时一直摇晃,像一根树干顶着一个鸡蛋壳,士兵戴着时,像一个漫画人物,反而成为负担。

馆徽:仇恨应该化解记忆必须保存

在钢盔阵最终呈现前,还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幕后故事。

段生馗计划将钢盔组成一个巨大的数学公式:X+Y=V,其中,X代表中国驻印军,Y代表中国远征军。年,X部队和Y部队分别从云南和印度两个方向对盘踞滇西和缅甸北部的日军发起反攻,最终将日军赶出滇缅战场。

“X+Y计划是史迪威将军的创造,但这个公式是我的发明,V代表胜利。”段生馗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遗憾的是,他的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钢盔阵展厅中央位置现有一座浮雕,主体部分由滇西民间抗日力量、远征军士兵、美国盟军指挥官三个人物形象组成,浮雕上方为飞虎队等空军力量的飞机造型,左侧为修筑滇缅公路场景,右侧为远征军战场杀敌场景。

段生馗认为,根本不需要什么浮雕,只需要一支步枪和一把大刀。“很多观众会问,雕塑中的老头是不是腾冲的抗日救国县长张问德,问那美国人究竟是陈纳德还是史迪威。”他觉得,雕塑分散了观众太多注意力,反而让他们忽略了钢盔阵。

为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钢盔上来,段生馗曾建议在每一顶钢盔下放置一盏灯,象征致敬和缅怀,“但目前的技术不能让这些灯随时亮着,万一灯灭了,换一盏也不方便。”他的这个想法也没能实现。

段生馗选择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来作为纪念馆的馆徽。那原本是一个机枪的弹壳,被士兵用刀刻成了十字架上的两只和平鸽。在他看来,和平鸽向往和平,但战争也是为了和平,这个徽章正是意味着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含义。

对这位收藏“战争”的收藏家而言,仇恨应该化解,但记忆必须永远保存下去。

玉和旅行社经营项目:国内外观光旅游、商务考察、会议、接待、自驾行、自游行、散客;

玉和房产中介公司经营项目:房屋买卖、租赁、过户、代办房产证、土地证、代办银行抵押贷款、楼盘代理销售、为客户常年免费登记、免费登报发布信息;

玉和文化传媒公司经营项目:户内外广告、开业庆典、会议会展、活动策划、彩色印刷、票务代理。

联系人:杨宁杨蓉

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ys/12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