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彭林画展
主办单位:
四川博物院
承办单位:
四川省福宝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
年3月15日上午10点
展览时间:
年3月15日——3月22日
展览地点:
四川博物院一楼展厅
展览前言
彭林画评
——魏学峰
彭林是巴蜀山水孕育出的杰出画家。他早年师从冯建吴、石鲁先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即以没骨山水享誉画坛。其后又以泼墨泼彩法绘藏地风情,其作肆意放达、豪迈激荡。画家以鲜明的个性淡化了传统笔墨技巧的表现程式,强化了笔墨风格,凸现了情感因素。他那胎息于大地的心智和被岁月磨砺的大笔,赋予其作品特具的风骨意蕴。那博大的气魄、至情至义的呼唤,正是画家生命的寄寓。彭林静于思索,日日在孤寂神秘的黑夜中缓缓慢游,是艺术弥合了他灵魂里的裂痕。离开了艺术,真不知道他如何生活。他的作品都是灵魂深处流露出来的东西,所以那份神圣的精神一定会永驻。
彭林艺术简介
年——年
以创作西画为主并有作品发表及展出。
年
师从著名画家冯建吴教授及其胞弟石鲁先生,主攻水墨山水画。
年
作品《晨》由中国展览公司选送法国参加“中国青年画展”。
年
3月参加由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办在成都、重庆等地举办“八人画展”。
作品《草地暮情》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后由四川省美协送往日本山梨县美术馆展出并收藏。
作品《新芽》获成都艺术节优秀奖。
作品《蜀相祠堂》由中国展览公司送往英国参加“中国园林画展”。
代表作品有《横绝峨眉巅》《新芽》《呐喊》等。
年——年
漫游塞北江南,饱览名山大川,视野大开,画风由之一变。
作品《苏州留园》《寒山寺全景》等参加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艺术中心主办的“中国园林风光画展”,在香港集古斋展出。
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全国十位画家赴英国举办的“现代中国画展”。
应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请,创作巨幅作品《峨眉朝辉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新加坡政府。
被成都画院聘任为特邀画师。
年
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公司主办,与胡振岷、钟长生、李宝林共同在新加坡举办“春光秋色”中国画联展。
年
先后几次深入四川北部一带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作品面貌日趋个性化。
代表作品有《小憩》《春》《小院》《秋野》等。
年3月
被吸纳为中国农工党党员。
选为农工四川画院副院长。
9月参加荣宝斋在香港主办的四川九人画展并出版《四川九人画集》。
12月在台湾长流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包括历年代表作品共幅,并出版《彭林山水画辑》,
台湾《艺术家杂志》刊用作品并采访报道。
年1月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由李可染先生题字的《彭林画集》。
年——年
数次深入藏区体验生活,深受感悟,此后作品创作多以藏区风土人情为主。
年
10月近两年新作百余幅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彭林画展”,发行首日封。唐云、程十发先生为开幕式剪彩并题词。上海《新闻报》、四川《成都晚报》曾专栏报道,作品《林中》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作品被编入《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
年
上海《书与画》杂志专栏刊登彭林作品数幅及刊登由邓代琨先生撰写的文章“生的爱恋、情的宣泄”。
4月在南京“江苏美术馆”举办“彭林画展”。南京《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浙江青年报》、
香港《文汇报》、南京电视台曾专题报道。
11月,参加由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上海画廊、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青年知名画家作品展”在纽约展出,《侨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做专栏报道。
作品及传略被收入《92中国美术家》《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
年
作品《九寨沟》《羌道》被江苏美术馆收藏。作品《归里》被上海画廊收藏。
年
《峨眉烟雨图》入选成都“中国画山水画展”,扇面入选成都“93国际熊猫节-成都中国画大展”。
作品四幅被收入《——中国艺术收藏年鉴》。
5月,《江苏画刊》以专栏形式刊发了陈传席《笔迹天放、不入畦畛——记彭林先生画》和画作。
9月,被聘任为新都画院顾问。
10月,作品《五月雪》入选“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
11月,参加广州首届艺术博览会。
年
作品《月到中秋》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五周年“望帝润德林书画大赛”,获特等奖。
作品《月照羌寨》入选“成都画派中国画派”赴京、赴港展出。
作品《藏乡风情》参加成都文化局主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五周年书画展获优秀奖。
年10月
赴美国洛杉矶举办“中国四川著名画家访美作品展”,《侨报》《天天日报》《国际日报》《世界日报》分别进行了专栏采访和跟踪报道。
年
国画二幅被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收藏。
年
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写生,创作《彝乡风情人物》系列。
年
作品《荷花》《书法》等三幅作品参加支援灾区四川书画艺术界大型赈灾义卖。
作品《荷花》参加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书画邀请展。
作品《荷花》参加由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主办的“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献爱心义卖”。
年
作品《横绝峨眉巅》入选“天府百人中国画油画世纪展”。被聘任为“四川警察书画院”书画家。
作品《独秀》被“四川警察书画院”收藏。
年
创作藏区风情、大写意重彩墨山水系列,四川电视台“文化多棱镜”、成都电视台专题报道。
年
在广东东莞举办“四川当代著名画家精品展”。
年
作品《初雪》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欢庆十六大、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展。
年
作品《林中》入选政协四川省委主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四周年暨政协书画院二十周年书画展。
作品《藏乡风情》参加四川省文化局主办的“巴蜀近现代书画展暨提名展”。
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农工四川画院、四川中国画研究院主办“彭林画展”,百余幅作品在成都画院展出。车辐、李文信、岑学恭、彭先诚、何应辉、孙道鸿等出席开幕式。《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专栏报道。
年
参加四川美术出版社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畅游阿尔卑斯”书画活动。并出版《二十一世纪画坛精英》画集。
年8月
在成都三和艺术馆举办“一路同行”个人画展。
年
被聘为四川省诗书画院特约美术师。
11月入编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艺术在中国》四川卷。
选为四川省艺促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年1月
参加成都三和艺术馆举办的“携手艺术名家邀请展”。
年4月至年4月
由四川美术家协会、成都中仁文化、四川的盛唐实业主办“沉墨——四川当代国画艺术全国巡回展”,先后在四川、潍坊、济南、深圳、东莞、西安、山西、北京展出。选为四川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年4月
作品《雪域风情》四幅参加四川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花重锦宫城”画展并出版发行《花重锦宫城》。
5月作品《铁肩担道义》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感恩重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年
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笔迹天放不入畦畛
——记彭林先生画
陈传席
看了彭林先生的画,又使我产生不少联想。他的画具有一股阳刚正气,和江南长期流行的阴柔秀婉乃至小巧玲珑的画风不同。阴柔和阳刚属于两种形态的美,画得好,本无可厚非。但一时间全部流行这种画风,甚至燕赵悲歌之地也抛弃了雄强浑厚的传统跳脱而随波逐流,这就颇令人忧虑。所以,我前时写了一篇《提倡阳刚大气的民族艺术》的文章,目的在于提醒画家们注意。不要唯阴柔是美,弄得举国上下,一片阴柔。更在提醒人们注意,艺术既是意识的形态,也能反过来影响人的意识。阴盛必然导致阳衰,这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显露,艺术不过是现实的折射而已。继续下去,阴盛阳衰将会削弱整个民族奋发的力量。因此,有必要提倡一下阳刚大气的民族艺术。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连续看到不少阳刚式的绘画,彭林的画就是其中一家。
彭林生于年,原籍江西修水。自幼习画,后居四川成都,曾受名师指点。由业余到专业,现为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画院特邀画师。
彭林早期的画是怎样的,我没有见过。我见到的基本上是他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的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偶有一点他的老师石鲁的画意,但变得更加雄强、荒野,有时也有一些粗乱的感觉,但粗乱中更显得质朴、真率,“质真若渝”、“大方无隅”。无法之中见其本心。他的大部分作品,看不出师法哪一家,既不似古人中的哪一家,也不似今人中的哪一家,和四川其他画家的画区别也甚大。当代四川画坛以陈子庄先生的画成就最高,陈子庄作画清新随意,自然天成,继承发展了传统文人以清为高、以幽为趣的长处,使传统文人画进入一个极高的境界,在四川影响颇大。四川有些名堂的中青年画家差不多都投入陈子庄绘画的圈子中去。彭林十分推崇陈子庄,但他师心而不蹈迹,决意另开疆界,独立门户。
彭林也十分推崇他的老师石鲁,他的画中固然仍有石鲁的基底,但他也没有在石鲁的圈子里打绕。他根据自己的心境和环境,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石鲁的画以画西北黄土高原及塞北风情闻名,这是石鲁心师目见。而彭林生活在四川,他的笔下更多的是四川景致。峨眉烟雨、巴郎印象、九寨金秋、林屋古洞。或几株大树,一个牧童;或数峰之中,一个村庄;或大漠落日,或荒山夕照;雄浑、阔大、壮丽、磅礴。他用笔直截、简练,画人常常只注意头和臂,其他部分则大而化之,但皆在想象之中。画树又往往用浓墨重彩,十分强烈;画山,往往用浓淡泼墨,清润中见丰富;有时又用浓淡墨泼刷后,加以重色横扫,黑、红、黄俱重。有时用浓淡墨泼后,再分层次地泼以浓淡石绿石青,再用重朱砂勾写,墨中积墨,色中积色,色色相混,色墨相混,灿烂浓烈,机藏无穷。他下笔狂急,如飘风骤雨;着色猛重,如闪电雷鸣。虽嫌粗疏,但也见出他的情性和心绪。他的画正是他人格和精神气质的流露。他为人大气、质朴、豪爽,粗犷中见真情,见了他这个人,再见他的画,二者正是同一的。
彭林的画近几年颇有影响,他在成都、重庆、上海、南京等地办过个人画展,皆受好评。当然,彭林的画尚不是无可指责,他用笔太猛太烈,雄强有余,而心含不足;速度太快,刚劲有余,而韵雅不足。前面,我说过提倡阳刚大气的艺术,但任何画中如果只有阳刚而完全无阴柔,或只有阴柔而完全无阳刚,都是不能成立的。至少说,不能成其为好画。“一阴一阳谓之道”,只是阳刚型的绘画以阳刚大气为主而已,阴柔型的绘画显示出阴柔趣味更多而已。中国人推崇的那幅太极图,就是阴阳分明而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还要补充说明的,提倡阳刚大气,我亦不完全排斥阴柔委婉的风格,江南的传统画风完全可以继续下去,只是不必人人皆学之。
元人元遗山写过一首诗: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以韩愈(退之)的雄浑奇倔风格,嘲笑秦观(少游)的婉约风格之诗是女郎诗。韩愈《山石》诗固然颇有气势,秦观的“有情芍药”、“无力蔷薇”也很美。元遗山尚以善论诗而闻名,这首诗论得却有点不太公平了。我们不能重犯他的错误,莫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但主流、支流是要分明。
在沉墨中读懂了自己
——赏画家彭林的中国画人体艺术
沈作常
我们得承认,画家的视觉内容比我们一般人丰富得多,他们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认识既独特又神秘,令人想起哲学与诗,同时,画家在各个事物与生命联系上建立起自己的语言,并通过语言有形式和色彩的描绘,宣泄出强烈的感染力,目击而道存,范围之深广,表现之精微,由此而使我们的眼睛变得更明亮,我们的心灵更纯真。
彭林先生以画家的步履曾踏过风云,也在雪地、山间打过转,他走入无人之境,让周围的孤寂伴着灵性的渴望,追求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超越;他玩味着否定的魅力,将它变成一种动力,终于,机遇让他生出翅膀。画家飞翔起来,他跨越过大洋彼岸,那里的艺术宫殿以及世界顶级的艺术珍品使他优雅地静了下来,东西方的两个月亮温暖着画家的心,让他的手触摸到节奏般的线运动。然后,他悄然打开寂寞的画室,坐下来,抽烟,煮茶,整理自己的思绪。好像很偶然,一道亮光掠过砚池和在书柜中挨挤着的一排排速写本……他用手将不爱整理的长发往后一梳,另一支手挥动起来,纸上墨痕、淡淡浓浓的色块开始战栗般地跳跃起来。那千头万绪般的墨线涌动着,奔泻着,快速的隐显和选择,不待他完全清醒过来,他的本能的冲动,欲望难止的向灵智发问:难道我找到了某种语言了吗?画家有了属于自己的语言,真是太兴奋了。然而兴奋归兴奋,用功还得从学步开始,艺林功深的彭林,常常对他人也对自己说到五十后学步,并镌章以志,客观地讲这并不自谦,也不骄傲,生活的涵养给了他理智,身心的闲静像一池如镜湖水,鉴物照已,照见了一层层深邃的背景,照见自己的热能与力能,看似偶然来到他笔下的中国画人体,实在是无须解释的,不证自明的必然。对于我们的画家当他的画幅还未产生之际,他承认了他的初衷是本能的,是饮食男女类似的意欲,但经他精彩的赋予,便很自然地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艺术之品。
细心的读者,不妨来咀嚼一幅“梦的回忆”,这是画家的心爱之作,一裸妇欲醒还睡的半侧着身体,她的四肢在质地很好的被盖下舒松伸屈,健康的香气弥散画面,妇人的一抹墨发被画笔一转,轻盈而温柔,她的眼睛,半闭半睁,紧贴着枕头,在她丰腴的脸庞与柔发相接之处,画家虚灵的留出空白,让人遐想,观赏了这一段故事,人们又回到她的眼睛处,脉脉含情,生动有韵;画家用变化着的朱砂笔痕扫来扫去,向深处挖掘……在貌似紊乱的线条运动中你体会到的是如诗的律动。画面的上面空如无物,谁也别想在里面放一丁点东西,那是画家创作出的空间啊!
人体艺术画,在西方也折腾了几个世纪,蔑视、恐吓、视若道德沦丧,洪水猛兽,几乎将艺术家推向绝境,但终归,人们被自己的觉悟唤醒,自然与哲学,接轨了,艺术家的智慧得到了礼遇,他们的作品成了人类的财富,文明的秩序,人体的赞美诗在人类向现代举步的节奏中已经成了优美的音符。而中国,这块东方文明的圣地,艺术家和有识之士,早已心知肚明,要在世俗生活与古典主义的缝隙里,长出梦与诗、原始与渴望的新苗,光明磊落地读懂自己,需要好多理由,需要好多勇气。有人作了实验,有人表现了才气,有人被驱出。后来引进了毕加索、席勒,研究了马蒂斯、费洛伊……人们开始放着胆子去欣赏人体的美,人体艺术的画幅走进了古镇,也走入了学者的旧书房。学术研究是严谨的,美术思潮是不可抗拒的。彭林说:“有人在写真,而我画美的渴望和心灵的触动”。画家一语道破了天机。
他的画幅打开,初看什么都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色彩的铺洒好像是不经意地滚动着,淡而厚,欲断还连的线机敏地寻找着整体的统一。然而,待你细细体味和推敲后,意象便渐渐地引导着视觉和某种无须言说的推理将你投入到艺术的享受中,你会忽然被触动,在单纯中感觉到丰富,在狂放中发现了精微,那些质感很强的器皿将光和色巧妙地消融在静穆的呼吸中,起伏的身体曲姿自在地将情思慢慢展开,仿佛流淌出一层层半透明的云霞。坐、卧、躺、枕中的人身体恰好与场景的氛围浑然天成;热烈而无半点火气,响亮却不显一丝喧闹;现代、古典融汇在一起,肢体接受着紫的、绿的、青褐的、黄红的各种颜色的参与,让人的视觉挣脱一般的概念,直升到精神的星空。正好印证了上一个世纪的高僧弘一所说的:“物自有色,光本无色,光物相映,物色自变”的美学阐示。
人们欣赏着意境,欣赏着个性,欣赏着简练。在彭林的画幅中无处不表现出他的气度和胆魄,粗犷的,高速的能量冲垮了小心设防的各种人为安排所显现的聪明堤坝,真实利落。“笔非生活不神,墨非蒙养不灵”这是清代的石涛在他的画语录说过的话,而这个在各方面都表现精明的和尚在自己的画幅实践中,无数次地证明了此中的含义。彭林的笔头也借着笔墨的灵气,在笔锋下写意十足。他将点、线、块在操纵得势的生机中,不停不止地提示出变化的新奇,让卓尔不群的艺术形质耐人寻味。画家以意象而唤起心灵的感应,彭林说:“某种感应的到来,再也不能重复”。虽然这样的感悟,许多艺术家都有同感,但真正进入实际的体验,的确是不多的。当然,这本来就是生命过程的诠释;绘画的过程有如生命的过程,完成的作品却跨过了个体的生命。“感应“一词,多少有点玄,如果我们把它与现代词语“潜能”的应用连在一起,就容易理解了。许多情况都证明了一点,谁在思考与行为中充分的真诚,谁就能发挥其潜能。
得意楼主彭林,他的艺术感应就源于真诚,同时真诚又使画家有一种静穆的风貌,他在沉默里读懂了自己,他的傲骨,他的谦和都一样地表现出一种风度,自自在在,落落大方,人的经历不断地在塑造着人的形象,彭林在画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的祥和形貌,塑造了生活中满不在乎,研究时,精细入微的学者风貌,可以说他的冷静与热情都有了价值,而这样的价值又使他的作品在人们心中有了不可低估的位子。在茫茫人海中,显身扬名是正常人的正当欲求,何况说更为敏慧的艺术家呢,彭林其人以及作品在新世纪开始之际将更加引人瞩目。
生的爱恋情的宣泄
——彭林绘画艺术漫誃
邓代昆
一切伟大的艺术,都具有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不断地征服、撼动人们的心灵,使其生命不绝,使其成为不朽;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又正是为了这不朽的艺术生命,在永无休止的苦苦追寻中,燃烧着他们自己的生命之烛。
作为一位艺术家,彭林的生活历程是坎坷的。年,彭林出生在江西修水。在贫穷的重压下,他度过了他全部的少年时光和青春年华。为了生活,他拾过煤渣,当过码头工、搬运工、冶炼工,备受了人间的不平和苦难。而恰恰是因为这一切,才炼就了他那抵御贫穷、饥饿、逆境、羞辱的坚韧精神,培育出了他那善良、同情、忍让、平和的品格。彭林的绘画艺术基石是铺垫在西方绘画艺术之上的。还在青年时期,俄罗斯早期绘画的精品,英国水彩画家们的杰作,就已使他膜拜不已,直到现在,诸如毕加索的色彩、康定斯基的抽象、凡·高的狂放激情、马蒂斯的变形夸张……仍使他津津乐道。他曾投拜在已故著名山水画家冯建吴教授和其胞弟石鲁门下,长期地学习和研究他们的人品和画品。其中,他更崇拜和喜爱石鲁。在事实上石鲁对他的影响确乎大于乃兄。不但如此,对明代的徐渭、近代的齐白石、乃至丰子恺等的绘画,他都曾悉心揣摩。
我知道彭林的名字和他的艺术,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而与他的相识,以及对他艺术的熟悉,则是在近几年之中。一次偶然的机缘,我们相遇了,没想到那次两人对话少至几乎令人尴尬的会晤,他竟给我留下了难以磨去的印象:文静、持重,默默无语中流露着几分郁郁寡欢;深陷的额纹镂刻着他的坎坷与苦难、孤独和感伤。这以后,我陆续地读过他的许多画。这些画,曾经为我勾勒出了彭林最隐秘的心灵颤动和起伏的脉搏,我聆听到了他那因苦而甜、爱与憎、欢乐与忧伤所发出的低吟和叹息。我渐渐发现,作为一个艺术家,彭林对生活有着太多的梦、太多的爱、太多的眷恋和执著。在他平静寡言的躯体下,永远跃动着一颗因热爱生活而燃烧得滚烫的心,为了平复这焦灼不安的心绪,他把他对生活的爱和情感宣泄在他的笔下,他的艺术中。
近十数年来,彭林的足迹几乎印遍了大半个中国,而四川巴山蜀水的雄秀风光,更使他心醉神迷。他说:“每当我登上高山绝顶,头上是横无际涯的天宇、日月、繁星,脚下是波涛起伏的茫茫雾海、如蝼如蚁的芸芸众生,山风托扬起我的衣袂,岚气轻抚着我的体肤,顷刻间,我的五脏六腑被涤荡得干干净净,一切尘世的喧嚣争闹都悄然退隐,我仿佛听到了来自宇宙讯息。而当我的脚履踏践在高高低低的田垄上,望着如云如雾的平畴、炊烟袅袅的村落,望着村落中的那些竹篱、柴扉、山花、野蔓、欢愉的鸡鸭牛羊,那些山民们的憨厚笃实的眼睛,蓦地,我又仿佛回到了暌违已久的人间。”于是,就有了像《川北行》《川西行》这样的系列组画。从中,我们不难感到一股迎面扑来的浓烈的泥土气息和盎然生机。它们那极为普通的取材、简练朴实的笔墨、稚气可掬的造型,透露着作者那永难逝去的童心和对美好人生的深深祝福。
在所有的季节中,彭林似乎最喜欢秋天,在所有的彩色中,又似乎最偏爱红色。他常常在阴浓冷峭的画面中,突然地涂抹上几株火树,平静的画面被搅动而喧闹开来。啊,红色,那是作者深蕴于心底的天机,是他那掩盖在平静仪表下的不甘寂寞的心绪和烧灼的青春情绪。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彭林怀着对艺术的满腔深情和执著,又开始了他新的跋涉。
部分作品赏析
天路
登高
雪域大地
初雪
杨柳岸晓风残月
河边杨柳百丈枝
拉什海晨曲
空寂
暗雪
拉什海之晨
静远
丽江拉什海
拉萨河畔
山行
渡
神山行
薄雾
林间
林间意
雪域人家
归牧
拉什海
朝露
云共山高
渔舟
出牧图
天苍苍
千世夕阳红
尘缘
峨眉初雪
林间趣
荷趣
觅
双马
小鸟三
林间
凉山道中
师丰子恺意
消夏图
分享到朋友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ys/1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