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玲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要尊重和热爱劳动人民
——关于“劳动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五)
一
在今年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候,一个叫“汪勇”的普通小伙子成了英雄。
原因似乎很偶然。大年三十傍晚,医院的医护人员因为没有公交而回家不便后,本来只是送快递的汪勇,一下感到自己新的责任。
第二天,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开车接送了接近三十个医医院!一天下来累得双腿哆嗦个不停。于是他招募了一个志愿者团队,有20多个人跟他一起接送医护人员,中间跑坏了三台车。
得知医务人员们吃饭不方便,他又募集到2.2万元,为倒夜班的医护人员提供泡面和水。为了让她们吃上白米饭,他去联系餐馆老板。经多方努力,医院所有医务人员的午餐。
医护人员需要一批防护鞋套,可整个武汉都断货。汪勇在淘宝上找到一个商家有货,但在距离武汉市区55公里的鄂州葛店,因为商家也是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发不了快递。于是汪勇连夜开车去取,带回来了双。
医护人员眼镜片坏了,需要买拖鞋、指甲钳、充电器甚至秋衣秋裤……这些“琐事”,汪勇和他的伙伴们也帮忙搞定。
他说:“我每天不停地做事,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停下,但只要医护人员呼唤我,我随时都在。”
年春天,像钟南山、李文亮等英雄一样,平时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汪勇,让无数中国人热泪盈眶。
其实,平时我们的身边,像汪勇这样善良、朴实的劳动者很多很多,他们可能是小区的门卫保安,可能是楼下餐馆的服务员,可能是街边修鞋的师傅,可能是巷口换手机保护膜的小伙子,可能是校园的保洁工人,可能是学校食堂的师傅……
如果在平时,我们是否对他们有足够的尊重呢?
如果他们没有汪勇那样挺身而出的壮举,我们是否也尊重他们呢?
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特别把“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写进了“基本原则”的第一条中。这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的。
在这里,“劳动人民”主要是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广大普通的劳动者。这一点没有看不起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脑力劳动者的意思。当然,并不是所有脑力劳动者目前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尤其是广大科研人员、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和人文学科的学者,还有普通的医生和教师,他们的经济待遇与他们所从事的劳动和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还远远不相称。
但就社会地位而言,目前最容易被瞧不起的,还是广大普通的体力劳动者。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在当下更应强调尊重和热爱侧重于从事普通体力劳动的建筑工人、环卫师傅、快递小伙、送水工、出租车司机、餐厅服务员以及田野耕耘的农民……
二
毋庸讳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已经很长时间不讲“要热爱劳动人民”了。相反,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教育者这样呵斥孩子:“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只有去扫马路、蹬三轮!”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充满封建等级甚至人压迫人的腐朽的话语,居然成了一些教育者经常给孩子们灌输的“励志名言”。于是,轻视劳动,鄙视劳动者,不愿付出汗水,憧憬不劳而获……成了一些孩子的价值追求。
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这决不是无的放矢。
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渠道和方法有很多。这里,我只强调两点:教师示范与学生体验。
所谓“教师示范”,就是作为学生的老师,要以自己对普通劳动者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去感染学生,点燃他们心中本来就有的善良。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培养孩子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是如此。自己都不具备的品质,偏要给学生讲,而且还讲得那么声情并茂,这不是真教育,这是虚伪的说教,是反教育。
那么什么是真教育呢?陶行知的解释朴素而深刻:“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如果我们教育者心里流淌不出对劳动和劳动者真挚的爱,就不可能让孩子也产生对劳动人民美好的情感。
我二十多年前,在我家附近一个理发店结识了胥师傅。理发店很小,很朴素,却很温馨。胥师傅理发,妻子和女儿做他的助理,帮着洗头。一家三口共同支撑着这个小小的理发店。
因为技艺精湛,而且收费合理,更因为善良,胥师傅的店铺虽小,却常常高朋满座。我注意到,几乎每个前来理发的人,都和他很亲热,寒暄之间俨然和他都是好朋友。一年四季,当中除了春节休息三天,其余每一天胥师傅一家都在店铺忙碌。虽然辛苦,但我每次去理发,都能听见他和妻女的笑声。这笑声常常让我受到感染,并且感动:生活清贫,他们却乐呵呵地过着每一天。他们以自己的善良和勤劳,赢得并享受着自己的幸福。
因为我特别忙,而且经常会突然出差,或者被通知接受电视采访之类,所以免不了要麻烦胥师傅,比如请他比平时早点到理发店,或者推迟下班。胥师傅对我从来是随叫随到。不止一次,在寒冷的冬天,他七点半或八点就来到店铺;有时候因为我,十点以后才回家。我特别过意不去,付费的时候便多给他几块钱,但他坚决不要我多付的钱。于是,我便时不时送他一些茶叶呀松花蛋呀竹笋呀等土特产。我知道,这些东西远远不能与他为我的付出相称,但我只能这样表达一点心意。
有一次,我听说他生病住院了。当天晚上,我买上水果去病房看他。胥师傅感动得不得了,直说:“李老师你对我太好了!”我真诚地说:“那是因为你对我太好了!”他说:“我要不了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出院后我就给你打电话。”这话让我感动到了极点,他还担心没人给我理发。“出院后我就给你打电话。”从医院出来,我开车回家,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我心里满怀着感动。
后来我搬家了,但我每周依然开车十来公里去胥师傅的店子理发。第一次请他理发,他还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女儿也很小。现在他已经当外公了。依然每天乐呵呵地在自己的店子里为顾客们理发。
胥师傅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但在我的心里,他比好多身居高位的人更让我敬重。
三
和胥师傅的友谊,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阳光。这缕缕阳光,也是我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20多年来,我经常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讲胥师傅的故事。我曾在作文指导课上,以胥师傅为素材给学生示范作文。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成都晚报》,我还专门把那份报纸送给胥师傅。每次给学生讲胥师傅的时候,教室里面都弥漫着一种温馨。后来还有学生和我一起去看胥师傅理发,甚至后来还有长大了的学生也去请胥师傅理发。
我相信,我内心对胥师傅的感情,一定会感染学生的。
岂止是一个胥师傅?还有我在成都石室中学工作时的门卫李大爷,70多岁却精神矍铄,而且特别热心助人。李大爷让我感动的点点滴滴,也是我经常给学生讲述的故事。
岂止是一个李大爷?还有那次我坐出租车时那位不知名的司机。那天子夜,我刚刚从电台做了“爱心与教育”的热线互动节目出来,在车上他说他刚听了我的节目,很感动。结果下车时,他硬不收车费,说“让我也向您表达一份爱心”。虽然后来我硬是把车费塞给了他,但这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让我感动了很久,他的故事自然也进入了我的课堂。
岂止是一个出租车司机?还有那位拾金不昧的小伙子。几年前,我的一个存有重要教学资料的优盘丢了,丢在什么地方的我都想不起来。一周后,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说在大街上捡到我的优盘,他根据里面我文件中的手机电话联系我,并把优盘给我送来。小伙子抱歉地说,因为餐馆忙,他竟然忘记及时跟我联系了。这位善良而朴实的小伙子,又成了我和我学生心中“大写的人”。
岂止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小伙子?还有大兴安岭莫尔道嘎一个小小诊所的医生。那年我去东北旅游,一天傍晚,我突然牙疼。同伴就近找到这家小诊所时(后来知道,人家并非私人诊所的医生,医院的医生,医院搞修建,临时将他的科室搬到这里了),医生已经下班,正在锁门。看到我以后,马上重新开门把我迎进去。精心治疗之后,坚决不收我的任何费用。他说:“您是远到的客人!”回到学校,我给学生讲述这位大森林里的医生,又让孩子们心潮起伏,感动不已。
……
四
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对普通劳动者的态度检验着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机舱里空姐的一个细节说开去》的短文,印发给学生——
几天前,我在飞机上准备去洗手间,走到洗手间门口看到一位空姐正背朝外、脸朝里地蹲着,我仔细一看,她正在用细嫩的手指在捡拾马桶周围和地面的沾着黄色污渍的卫生纸……虽然我知道这是她的工作,但我还是被她的敬业所感动。
说实话,平时我们看到的空姐都是整洁美丽的,很少有人会想到她们有时候还会蹲在洗手间里收拾脏污的东西。她们的劳动换来我们乘坐飞机的舒适。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
但她们受到应有的尊重了吗?
我想到每次出机舱门,美丽的空姐总是站在舱门前,面带微笑,对鱼贯而出的每一位乘客柔声说:“再见!慢走!”“再见!慢走!”“再见!慢走!”……说的时候还伴以点头和鞠躬。每当这时,我总会回礼:“谢谢!”
但我发现,像我一样给空姐回一声“谢谢”的乘客很少,有时甚至几乎没有。对那些乘客来说,一声声“再见,慢走”不存在,面带微笑恭敬站立的空姐也不存在。每次看到这情景,我都很难受,我觉得好像是我对不起那些美丽的空姐们。
在这里我一点都没标榜我多么“有礼貌”的意思。我给空姐回一声“谢谢”,也并非因为我多么多么“有教养”,而是我不好意思不回礼——面对扑面而来的温柔告别之声,我怎么能面无表情、昂首挺胸地从一张张美丽的笑脸旁走过?
作为教师,很自然地想到了教育:这些乘客大都是有文化的——准确地说,大多应该都有至少大学以上文凭的,小学时老师就教育过“对人要有礼貌”,可他们怎么不给空姐回个礼呢?尽管现在坐飞机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但目前能够坐上飞机的,一般还是比较“体面”的人——所谓“体面”不只是有钱,而且还显得很有“素质”,都是“有文化”的人嘛!但我从这些“有文化”的人身上,却看到他们其实素质是很低的。
同学们,请给你身边的劳动者送去你的真诚敬意吧——
走进学校,你给门卫师傅问好了吗?开车出车库,你给开门的物管保安说“谢谢”了吗?走进洗手间,面对刚刚清扫完毕的保洁工人,你说“谢谢”了吗?面对递给你修好的鞋的师傅,你说“谢谢”了吗?理发师傅给你理完发,你说“谢谢”了吗?面对汗流浃背的送水工,你说“谢谢”了吗?面对气喘吁吁送快递的小伙子,你说“谢谢”了吗?傍晚路边,你给为你手机贴膜的大男孩说“谢谢”了吗?……五
每天傍晚,我都会看到楼下街边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我至今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推着小车卖冰粉。我又特别喜欢吃冰粉,因此几乎每天都去买。有时候她老公来帮忙,两个儿子也来帮忙。两个儿子看上去读中学,我问她儿子读几年级,她说一个读初一,一个读初三。一位母亲为两个儿子的未来辛劳,一下子让我更加肃然起敬。有一天碰见她,我给她打招呼。她有些惋惜地说:“天气凉快了,吃冰粉的人少了。”我说:“我一年四季都吃凉的,只要你每天卖冰粉,我天天都来买!”她说:“我会每天都卖的!”我拿出手机问她:“可以给你拍张照片吗?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