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陈独秀晚年凄惨生活现中国人

陈独秀中国人"气节"与晚年凄惨生活,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是新文化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著名教授,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人物。晚年客居距重庆江津区30多里的鹤山坪――石墙院。

  据江冿区委党史研究相关资料记载:年0月5日,已被开除党藉的陈独秀仍在上海被捕,关进南京模范监狱。他坐了蒋介石的5年牢之后,年“8.3”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不得已释放政治犯,陈独秀获释出狱。

  在暂住南京期间,蒋介石派陈立夫、陈果夫请他出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长,还要求陈独秀组织一个新共产党,并供给0万元经费和国民参政会5个名额,陈独秀凛然道:“这岂不是让我向蒋介石投降?”遭陈独秀断然拒绝。老友胡适之从美国写信来力邀他去美国,说一家图书公司请他写自传,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在国难当头之际,跑到美国去写自传赚钱,拿共产党人鲜血染红的旗帜炫耀自己,那无异于亵渎和背叛。他说:“过去一些大军阀、大官僚垮台以后,都跑到外国当寓公,这是一件十分可耻的事”。做人的气节令人敬佩。

在监狱中,陈独秀写下了《独秀文存》第九版,蔡元培亲自为这个在押犯人写序。令国民党大员们唏嘘不已。

《独秀文存》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文集之一。

陈独秀被关押期间,宋美龄等显要都曾前来探望,只有胡适路过南京而未至。陈独秀怒斥之:“吾知适之是大忙人,此际正与达官贵人拜会饮酒,宁有暇访我哉。不过一旧朋友而已,失之可也。”胡适闻言急忙赶来,但两人一见面即争吵不已,陈独秀托胡适设法把《资本论》译成中文,胡适认真操作,经常写信报告进展情况,叫他放心。而本无深交的蒋梦麟特地前来探望,并携来几部章回小说,被陈独秀视为知音。

八一三淞沪战役后,日本战机轰炸南京,老虎桥监狱被炸。陈独秀幸卧桌下,没有受伤。金女大中文系主任陈中凡(陈独秀在北大时的学生)商请胡适等联名保释他。政府当局表示,本人写悔过书,立即可办。陈独秀大怒:“我宁愿炸死狱中,实无过可悔。”

年南京沦陷前,陈独秀被提前释放。胡适、张伯苓、周佛海、傅斯年等名流为其接风洗尘。席上,周佛海请陈独秀到国防参议会挂个名,可保后半生衣食无忧,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陈独秀的北大学生、时任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骅也禀承蒋介石的旨意,动员陈独秀出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部长,胡适让他去美国写自传的邀请,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均遭陈独秀严词拒绝。

同时也拒绝去延安。在武汉时,董必武曾去拜访,并对他说:“鄙人受中央之托,专程而来,欢迎你回党工作。”唯一的要求是他写个书面检讨。生性狂傲的陈独秀说:“回党工作是我所愿,惟书面检讨,碍难从命。”又说:“时至今日,谁有过,谁无过,在未定之数,有什么好写呢!”

几经辗转,陈独秀带着潘兰珍到来重庆偏僻的江津县五举乡石墙村隐居,生活清贫凄苦、穷困潦倒。期间叶青送的元、朱家骅赠送的元、蒋介石等从银行汇的钱他都一一拒绝,说“无功不受禄。”

战国初魏国丞相向魏文候说识人五法:

、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

2、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

3、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

4、窘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

5、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是否不取不义之财。

送钱者是出于对陈独秀的敬仰,而陈独秀的拒收给人留下的是更多敬仰!此等性格和人品,历史上有几人能做到?

在武汉期间,董必武曾受中共之托探望陈独秀,争取他到延安,陈不同意。陈独秀的固执已见,使他忘却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他既拒绝了国民党的高官厚禄,又拒绝前往延安,从此走向了茫然惆怅、穷困潦倒的漫长之路。

  据同乡前辈龚灿滨先生(北大学生)回忆:年7月,陈独秀从武汉辗转长沙来到重庆,遇见同乡、同学邓初(季宣),经他又认识了江津名绅邓蟾秋、邓燮康叔侄。邓蟾秋仰慕陈独秀之名,邀请他来江津。

  邓燮康说陈独秀在未去鹤山坪石墙院之前,曾经在江津白沙镇邓氏旧居住过两个多月,并应聚奎中学校长周光午之约,对学生作过讲演。其时正值邓蟾秋先生70大寿,陈独秀用篆书题了“大德必寿”赠聚奎中学,另书“寿考作仁”赠邓蟾秋,后来都镌刻在聚奎中学校园巨石上,可惜“文革”期间被当作“四旧”毁了。邓燮康还回忆说:在邓宅的一次晚餐席间,陈独秀说“西安事变”不杀蒋介石是延安方面的主张,这一决策是从国家安危、民族前途着想的,如果按照当时西北军和东北军一些将领的意见杀掉蒋介石,那么,何应钦会向日本投降,黄埔系的军官会发动内战,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会割据一方,坐观成败。这样,中国就会大乱,日本军国主义者便可坐收渔人之利,从而加速中国的灭亡。稳定局势,促使蒋介石和全国军民一致共同抗日,是当时惟一可行之路。陈独秀客居江津后,平时总是沉默寡言,对时局发表看法还是第一次。其眼界之开阔、见解之独到,可见一斑

  据邓初(季宣)先生回忆说:陈独秀落脚在石墙院,生活一方面靠朋友馈赠,北大学生会是经常支持的,另方面靠卖文、卖字。他的诗、文、书法都属一流。夫人潘兰珍为生活所迫,避着陈独秀典当了首饰,连柏文蔚(陈的老友、曾任安徽都督)赠给他的皮袍子也当了。为了补贴生活,在院墙后门外空地种过土豆。陈独秀住在石墙院,虽远离城市,交通又不便,但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有县长和当地名绅,还有已做了大官的学界名人傅斯年、罗家伦。至于陈的老友高语罕、邓仲纯等安徽老乡、北大同学,江津名流,就更多了。

  陈独秀因坐过五年牢,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此时年纪已大,心情又不好,吃饭早一顿晚一顿,热一顿冷一顿,导致患了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其间生病多由留德归国医生邓仲纯为他义务诊治(邓在医院),其他医生也为他义务治过病,有时则利用民间草方。

  年5月23日,曾代表陈独秀参加过中共一大的包惠僧来探望陈独秀,老友重逢,他非常高兴,中午吃了四季豆(长豆角)烧肉,引起胃病复发,潘兰珍延请好几位医生医治无效。当陈独秀生病卧床之际,中共驻重庆国民政府代表周恩来,在辛亥革命元老安徽人朱蕴山陪同下,探访了陈独秀。《成都晚报》吴塘的文章,对这次访问有详细记载:周恩来在朱蕴山陪同下,一走进石墙院,一股凄凉之气向他袭来,不禁一阵心酸。走进房门,只见陈独秀手捂着胃,停坐在一张木床上,周恩来亲切地问道:“独秀先生,久违了,你好!”朱蕴山接着说:“独秀先生,恩来在百忙中,特地从重庆来看望你。”陈独秀说:“恩来、蕴山,你们好!你们来看望我陈某,不胜感激。”陈独秀费力地要支撑起来,周恩来走到床边与陈独秀握手,说:“独秀先生,你就靠着,不要起来。”陈独秀握着周恩来的手,心头一阵潮涌,不禁眼睛模糊,往事涌上心头。周恩来此次拜访,仍继续劝说陈独秀,希望他放弃个人成见与固执,回到延安去。陈独秀说:“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除周恩来、毛泽东,党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怎么办呢?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陈独秀还是老脾气,是直言不讳的。毛泽东始终不曾忘记过这位“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再三讲过,陈独秀对他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年5月27日晚上,陈独秀病情突然加重,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向跟随他多年的北大学生何之瑜交代:“我死之后,丧事从简,也不要登报。”并说:“小儿松年早已分居独立(时在江冿国立九中任职),夫人家中无亲人可依靠,放心不下,请你务必多多关照。并嘱夫人今后一切自主,生活务自立,我在南京狱中,朋友赠我的5个显德四年古瓷碗,留给兰珍。后事料理后,稿费如有多余,也留给她一部分……兰珍吾妻,望今后一切自主,生活务求自立……”话未说完,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与世长辞,时在年5月27日晚9时40分,享年63岁。当时除夫人潘兰珍、三儿陈松年夫妇、孙女长璋、长瑜、侄孙长文等亲属外,尚有包惠僧、邓仲纯、何之瑜在侧。

  年6月日,陈独秀葬于江冿城大西门外康庄,衣裳、棺木与墓地等均由邓蟾秋、邓燮康赞助,社会各方多有支持,捐赠和赙仪总数为元,支付.0元,超支元,由北大同学会拨付。年2月,陈独秀灵柩迁回安徽安庆与原配高夫人合葬。

  4年,位于重庆江冿鹤山坪石墙院的陈独秀旧居纪念馆由红岩联线设计制作竣工开展,参观者络绎不绝。馆内主题展览——《风流无悔——陈独秀生平事略》,配以文字、图片、文物等,对陈独秀的一生进行了公正客观的展示。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呀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sj/8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