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小学10个孩子办草堂专版编辑部由

有着年历史、多年建城史的成都,蕴含着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正向着世界文化名城一步步迈进。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文化,依旧璀璨,熏陶引导着一代代成都人。杜甫草堂、金沙遗址、武侯祠……这些传颂着古老故事、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孩子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校外课堂。

相距不到4公里的杜甫草堂,对于锦里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既是书本中熟悉的杜甫的故居,也是他们最爱去的课外实践场地。这次来参与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市教育局主办,成都晚报社、“讲文明树新风”成都文明创建全媒体平台承办的“童眼看蓉城我来当小编”成都首届校园办报大赛,孩子们选择了古韵悠悠的杜甫草堂作为主题。

利用中秋节,五年级一班的10个孩子拿着纸笔,再次走进了杜甫草堂寻找创作灵感。孩子们在杜甫草堂里发现“亮点”,并以素描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办报的素材。然后,他们一起商量讨论,将这些素材整合排版,最终完成了小报。

办报是他们的拿手绝活

此前已办出了四期班报

此次参与办报的孩子都来自五年级一班,办报可是他们的“拿手技能”,在全校都有名呢!锦里小学不少老师和同学家长都看过五年级一班创办的班报《雨后》。这是一份彩印的月刊,从今年3月创刊至今已经出版了四期,每期四版。

编辑、排版、写稿……五年级一班统统内部搞定。班主任周燚培和6名家长组成排版小组,专门负责排版工作。6名经过全班投票选出来的写作小能手组成编辑部,专门负责审核、筛选、修改后投递到周燚培邮箱里的稿件。投稿者都是班里的孩子以及家长,稿件内容包含了优秀作文、班级里发生的事、自己的生活、自己编写的小故事以及自己画的画等等。

别看这群孩子才上五年级,他们可都是有收入的!只要投稿被《雨后》采用,每人都可以获得稿费!根据稿件刊登的版面大小,由编辑部讨论,每篇稿件将获得从班费中支取1-4元不等的稿费。“最初想到办班报是想提高孩子们的写作兴趣。”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周燚培表示,每一期投稿孩子们都很积极,“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报纸上他们很兴奋,有激励作用,而家长也从班报中了解到孩子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所以班报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周燚培说,此次参与办报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班报编辑部成员更是全体加入。

传统文化“闺蜜团”

将情感融进诗歌中

小报里的一首现代诗是老谭、向可、张心悦、张玲婧、张进奕共同创作的。“这是我们走进草堂时的一些感悟体会,再融合了杜甫诗歌完成的。”张玲婧说。这几个小女孩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向可和张进奕都喜欢软笔书法,张玲婧喜欢诗歌创作,而张心悦喜爱古诗词。

她是班里绘画小明星

也是草堂小小讲解员

谭惠心曾在一年级时做过杜甫草堂的小小讲解员,对草堂里一草一木都极为熟悉的她,很快便抓住了草堂的特色,茅屋、红墙、青石板路等草堂经典形象被融入小报中。

认识谭惠心的人都称呼她“老谭”。老谭在班里很“火”,因为她绘制了一本漫画集,叫做《老谭日记》。简单的线条勾画出四格漫画,再配上发生在同学间的简单故事,《老谭日记》的“亲民风”在班里受到追捧。“我都是用A4纸画的,1~27集已经装订成册,现在第二册已经画到50集了。”儿童画、油画……老谭从一年级就开始学画画,她还为班报设计了报徽。

军人的孩子爱阅读

为草堂创作五言绝句

陈子正也是一名诗歌创作爱好者,他带着几名小伙伴一起,抓住草堂里溪水、竹林、茅屋等景物特点,创作了一首五言绝句。写这首诗时,陈子正字斟句酌,“首句和后面三句是总分的关系,诗中还融入了‘朝阳’到‘红霞’这样的时间顺序,景物也是精挑细选避免重复使用。”在陈子正家里,每天晚上睡前爸爸的保留节目“百家讲堂”是他最喜欢的。“我的爸爸是一名军人,他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了解好多知识,在爸爸的讲解中,我了解到佛教、中国历史、军事等好多知识。”

童眼看蓉城

我来当小编

参赛报名及咨询方式

活动专用邮箱:

cdsjxybb

.







































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治疗白癜风的药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sj/7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