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唱响成都府这位须发皆白的七旬

去年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一首《青玉案·元夕》

陈彼得以歌抒情

“辛弃疾年前梦想的盛世中国,

我们实现了!”

今年,大病初愈的陈彼得

依然坚守传承经典的初心

在病中创作了杜甫的《成都府》

就在今晚8点,锁定CCTV1

《经典咏流传》

先来戳视频感受一下~

现年75岁的陈彼得,是台湾知名音乐人,也是离家半生的“成都娃”。成都的烟火气和生活味,是陈老先生念念不忘的乡愁。

直到今天,他还清晰地记得母亲用四川话叫他的名字,而这首《成都府》则道尽了这位“游子”的心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陈彼得是中国台湾乐坛公认的音乐才子

缔造过一首歌捧红一个人的神话

他曾为歌手凌峰创作了一首《吾爱吾国》

以抒发对大陆故乡的憧憬

我和我的祖国

是陈彼得一生吟咏的歌

年,

陈彼得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

这只“孤雁”终于时隔三十年后

找到了自己出发的地方

踏上故乡

他说着母亲从小言传身教的成都话

吃着家乡的美食

谈笑着属于成都人的幽默

牵动了他数十年的乡愁

终于以无比真实的姿态

刻入他的心间,沉淀在他的歌声里

谈起故乡,这位老人眼里常含泪水

“半生浮沉,未曾折腰。

年过七旬,须发尽白,却依然常含热泪。”

说的便是陈彼得

多年过去

故乡已经不是隔着一片海峡

而是骨子里半生羁旅的惆怅

和失而复得的幸庆还未褪去

所以他歌颂着,呐喊着

▼你一定还记得▼

今年春节

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数

全国各地发起的

“我和我的祖国”城市快闪系列

而在成都

由陈彼得、马薇领唱的“我和我的祖国”

成都篇

也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对于很多年轻观众来说,陈彼得可能是个很陌生的名字。但是对于父辈,彼得老师就是青春。

陈彼得录音室指导费玉清

(年珍贵照片,来源于网络)

陈彼得,本名陈晓因,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3岁时随父母来到台湾,热爱音乐的他在读书时代自学吉他,大学毕业后到歌厅驻唱,成了台湾最早的歌手之一。他的成名作《阿里巴巴》是当年红极一时的流行音乐代表作,为此陈彼得也被台湾音乐界称之为音乐教父。

他写了《迟到》《一剪梅》等数首脍炙人口的金曲,缔造过写一首歌红一个人的神话。他当年的影响力,就如同现在的“周杰伦加方文山”来形容。

陈彼得一生辗转

心却从未离开过出生地

他一次次贴近这片土地

也一次次感受到

沸腾在这片土地上的

中国经典的温度和智慧

在返回祖国大陆后

中国古诗词成为陈彼得的创作素材

过去这些年,陈彼得已经陆陆续续

将上百首古诗词谱曲入歌

这一次的《成都府》

陈彼得再一次振臂高呼:

“这是一个何等样的时代啊!”

曾经漂泊的游子,如今落叶归根

75岁的陈彼得开启了

他人生旅程的“归来与新生”

虽然已经须发皆白

但陈彼得依然在与这个时代共同成长

用余生所有的热情

继续为经典的流传贡献力量

▼访谈▼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4月30日晚,陈彼得来到成都参加“礼赞新中国70周年·致敬盛典”晚会,成都发布—成都晚报记者提前和他聊起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冬日暖阳中,一位老者背着吉他,在四川成都宽窄巷子里浅吟轻唱。今年春节期间,陈彼得回到成都录制央视《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节目。

“在节目录制后,我去了杜甫草堂。在那里,看到杜甫在成都的生活轨迹,我非常感动,当时就萌生了一定要把杜甫的诗词进行谱曲的想法。”陈彼得告诉记者。灵感也随之而来,就在成都的那几天,他一口气根据杜甫的《成都府》《春夜喜雨》《丞相》《客至》《赠花卿》五首诗词进行了创作、改编。

陈彼得出生于成都,3岁跟随父母去到台湾。他为许多乐坛大咖创作过歌曲,也有着许多自己的代表作。他为许多古诗词谱写曲子,现在已集成有多首。

成都对于他而言,是“出走半生”的故乡。

因此,游览杜甫草堂后,他的感触格外深。“其中,《成都府》特别有意义,记载了杜甫刚到成都的景象,也描绘了当时富庶繁华的成都形象,我非常喜欢。”陈彼得说。

对于《成都府》这首杜诗,“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更是让陈彼得感触颇深,“这一句表达了杜甫非常豁达的心境。所以也一直想对他的诗词进行谱曲,找机会演唱给大众。”

看完这么多

你沸腾了吗

综合央视新闻

成都发布—成都晚报记者罗斯

摄影田宇

编辑

孟孃and奔跑吧阿凡达

点个“在看”,让朋友一起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nr/12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