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来的候鸟,从北方飞到了南方,
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闪着惊异的眼光。
我分明听清了呢喃的燕语,
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
今年改变了模样?”
南来的燕子啊!
也许母燕曾向你说过旧时的形象;
往日的团山湖——
湖草丛生,满目荒凉,洪水一到,一片汪洋,
十年前有人三次收款,三饱私囊,
围垦团山湖只是一个梦想。
如今的团山湖啊——
良田万顷,满垄金黄,
微风吹过一片稻香。
新修的长堤像铁壁铜墙,
洪水已再不能称凶逞狂。
红旗插在社会主义的农场,
到处是谷满仓、鱼满舱,
祖国又添了一个“鱼米之乡”。
南来的燕子啊!
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
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
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
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
团山湖与乌山对峙,
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
这景象是诗情也是画意,
活跃在这诗画般怀抱里的工人,
更是些生龙活虎般的健将。
南来的燕子啊!
你不用再寻旧时代的屋梁,
无论你飞到哪里,
再也找不着你从前住过的地方。
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地方,
今年变成了高大的厂房,
欢迎你到新的农场宿舍来拜访。
但得请你告诉我,
你可知道你所飞过的地方……
新建了多少这样的农场?
四、“雷锋一定是个官二代,总是频繁调动,只要请假外出连长就给批”——雷锋作为一名小战士,为何总是出差、外出?到底是真是假?
看雷锋的履历,确实称得上调动频繁。
年9月,乡政府做通信员
年11月,被推荐担任望成县委公务员
年春,困山湖农场拖拉机手。
年9月,鞍钢C-80推土机手。
年12月,沈阳军区战士。
如果不提名字,这频繁的调动真的是挺令人诧异的。真的是官二代么?
当然不是。雷锋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被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家境贫寒,绝对没有啥值得称道的背景。
那又是为何?因为他出类拔萃。正是因为他的出类拔萃,才屡次获得改变人生的机遇。
不信请看:
由于他在学校学习优秀,所以被推荐至望城县委当公务员(此公务员非当下的公务员,是类似打字员的工勤人员)。
年,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
年,县里决定派雷锋学开拖拉机,成为县里第一个拖拉机手。
在鞍钢工作的一年零二个月,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参军后参加上寺水库抢险救灾,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之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嘉奖多次。
可以说,雷锋不是离世后变的优秀,也不是参军后变的优秀,而是一直都很优秀,在任何一个岗位时都干到了足以获得“升迁”的资本。
小时候,雷锋就有“浮头鱼”的外号,说好听点是爱冒头、工作积极,说不好听点就是爱出风头。但也正是由于他“浮头鱼”的性格,确实造就了他在同侪中出类拔萃的资本。
至于“雷锋作为一名小战士,为何总是出差、外出?”这样的问题,我只有呵呵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战士,请假外出确实比较难。但自雷锋的事迹被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发现并宣传后,雷锋已并不普通,邀请雷锋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出差、外出的机会自然增多。
五、“雷锋绝对是富二代,要不他哪来那么多钱捐款?”——雷锋作为一名小战士,津贴有限,哪能随便捐款元?到底是真是假?
有的网友说,雷锋作为一个小战士,一个月津贴6元,哪来那么多钱捐款,一定是假的。对此我们先看转帖自中国军网的一篇文章:
网上有人质疑雷锋捐款的事迹可能是编造的:50年前,雷锋为庆祝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成立,送去元;辽阳地区遭受洪水之灾,他寄去元;战友小周的父亲病重,他寄去10元;一位妇女车票和钱丢失,他为这位妇女买了车票。仅他的这一小部分事迹就已经支出多元。他仅在部队2年零8个月,当时部队津贴最高每月只有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贴标准,合计收入也只有元。他哪来的那么多钱来捐款?
雷锋可查证收入概算一览表(单位:元)
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月薪或津贴月数小计
.11望城县委通讯员
.02团山湖农场拖拉机手
.11鞍钢化工厂学徒
.04鞍钢化工厂推土机手38(平均)
.08鞍钢弓长岭建设43(平均)
.01工兵十团运输连
.01工兵十团运输连
.01工兵十团运输连
总计元。
其次,让我们看一下两笔大额捐款的情况:
第一笔是元捐款。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当雷锋路过抚顺市望花区驻地时,看到成千上万人在庆祝和平人民公社成立。从苦难中走来的雷锋为支援人民公社发展生产,就赶紧去银行取出元现金(当时存折里只有多元钱),跑去送给新成立的人民公社。但公社干部说“只收心意不收钱”。雷锋解释说:“这钱是人民给我的,我现在把它还给人民,支援人民公社发展生产,你们一定要收下这笔钱,就像作父母的收下自己儿子的钱一样,是不必客气的。”说了半天,公社只收下元钱。年11月11日,和平人民公社专门写了“感谢信”,送到雷锋生前所在团。
第二笔是元捐款。年5月,辽阳地区遭受洪灾。雷锋在给和平人民公社捐款后没几天,从报纸上得到消息后,对曾经工作并入伍的地方(弓长岭工地在辽阳)的人民群众受灾感同身受,希望自己能为灾区群众做点啥,于是赶紧把公社干部没有收的那元现金给辽阳市委寄去,请他们转交给受灾群众。辽阳市委领导考虑既要肯定和鼓励这种高尚行为,又不能给这名普通战士带来经济和生活负担,于是在年6月6日,以市委名义给雷锋所在团邮来了“感谢信”,同时退回了雷锋捐赠的元钱。
所以,这两笔捐款是在周转中进行的,实际只用了元,完全在雷锋的收入范围内。(作者:李昂、翟元斌、乔安山)
按照该文所示,雷锋在当工人的时候,工资是很高的,其工作后的总收入高达元,入伍前一定是有较大数额的存款的,确实完全有能力进行支付。
但有的网友依然不死心,列举出了《致中共辽阳市委的信》(年8月28日)中的第三段,对雷锋入伍时的存款数额提出质疑:
信中显示:雷锋在给中共辽阳市委的信中明确:入伍前只有40块的存款,如果他入伍前真的只有40块的存款,那后边的巨额捐款确实很难完成。
但如果他说的是假话,隐瞒了存款数额呢?
事实上,他在这封信里确实隐瞒了存款数额。
据雷锋所在连队司务长蔡云回忆(《蔡云:我陪雷锋作报告》),蔡云是知道雷锋先捐给了和平公社元的,与后来雷锋在致辽阳市委的信中所说的“自己入伍时带来四十元”不符,于是就问雷锋,为何在信中这样写。雷锋本人的回答是,他从工厂入伍时本来带了将近元,但在回信中确实采取了“隐瞒战术”,因为雷锋怕辽阳市委得知自己已经捐助和平公社元后,拒绝接受自己的捐款,所以在信中故意隐瞒。
雷锋与蔡云的合影
无独有偶,当初给雷锋办理储蓄业务的七百储蓄所储蓄员王玉珍回忆(《王玉珍:50年前我给雷锋办储蓄》),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成立时,雷锋确实来储蓄所取款(因雷锋的存款在当时属于大额,故对这个个子矮小、操南方口音的解放军战士早已相识),取走了存折上的元中元。
王玉珍,当时的储蓄员,96年退休。
六、“雷锋有皮夹克、手表等高档行头,绝对是艰苦朴素的偶像”——雷锋的皮夹克、手表都是哪来的?到底是真是假?
谣翻天下的秦火火有一个经典的谣言“雷锋年为自己添置的皮夹克、毛料裤、黑皮鞋等全套高档行头,皮夹克、毛料裤、皮鞋加起来当时在90元左右,而当时雷锋一个月才六块钱。”
当时雷锋确实是买过皮夹克、手表的,比如这几张图:
还有一些报道:
如:年2月20日,京华网刊登《京华时报》关于《雷锋全集》出版发行的报道,该报道的网络稿件题目是《〈雷锋全集〉还原真实雷锋雷锋也有皮夹克》,此文中该书主编邢华琪引述雷锋同乡、工友、好朋友易秀珍的回忆,证实雷锋有皮夹克。邢华琪引述的易秀珍回忆报道原文如下:
雷锋从农村到了鞍钢以后,还一直穿着在农场工作时发的工作服,油泥很多,还打着补丁,周末下了班,洗了澡,许多同事都换上整整齐齐的衣服,上街看电影或者参加舞会。雷锋没有衣服可换,同事就劝他买件换洗的衣服。听人说的多了,雷锋带着积存的钱到了百货公司,买了皮夹克。后来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发表,工厂里做了传达,听到党中央指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雷锋找来一个包袱,把新买的衣服全部包起来,压在箱底。后来雷锋入伍,在排演一个叫做“老刘的故事”的时候,有人提出集体朗诵的演员不一定都穿军装,提议去市文工团借几套衣服。雷锋从皮箱里翻出了皮夹克和当时买的裤子等交给了导演。演出以后,雷锋再也没动过这件皮夹克。
无独有偶,年2月27日《新京报》在题为《还原雷锋: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报道中,根据采访对象的回忆,再次证实了雷锋有皮夹克,只是与上述易秀珍的版本略有不同。报道原文如下:
年底,雷锋在鞍钢已是一名先进青年,月收入30多元。他上下班总穿一套工厂发的劳动服和大头鞋,同事们劝他去买件流行的皮夹克,雷锋不肯,后来在女老乡的再三鼓动下,雷锋终于去商场买了件“光荣花”牌皮夹克,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定价44元,还有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和一瓶“友谊牌”雪花膏。宿舍里,同事们赞不绝口,都说“现代化的工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一天,雷锋老家的县委领导来信,寄语他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艰苦奋斗,永不忘本。看完信,雷锋就不怎么穿皮夹克了。
此外,据雷锋的工友张建文回忆,当时鞍钢文化生活很丰富,周末经常有舞会。团组织动员大家参加,很多人劝雷锋参加舞会要穿得好点。雷锋会开拖拉机,去了不久就是正式工了,工资36块多,很高了。当时年轻人都喜欢买件皮夹克穿,冬天御寒、又时尚。雷锋就拉着我去寄卖店转,我家里困难,他就买两件,他自己是棕黑色的,送我一件黑色的,还有手表也是他一块,我一块,属于比较便宜的“小三针”。
而且这件事还构成了他的一段成长经历。关于这一点,《解放军报》有过采访:“雷锋把穿着皮夹克的照片寄给望城县委的老领导。县委赵阳城书记看到了雷锋这个照片,回信批评了雷锋,全国人民正在勒紧裤腰带,你怎么能穿皮夹克?希望你艰苦奋斗,永不忘本。雷锋读后非常惭愧,从此再也没有穿过那件皮夹克。”
所以,雷锋有这样一段成长经历,算不上他作为一个先进人物应该洗掉的“污点”,它恰恰展示了雷锋怎样从一位热爱生活的好青年一步步成长为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伟大战士。与参军之后的艰苦朴素也并不矛盾。
七、“雷锋为了给部队省电用当时一毛二合现在30多块钱一节的电池打手电看书”——雷锋是就是这样艰苦朴素的吗?到底是真是假?
这则谣言,其实源于这张照片:
图片的内容是雷锋深夜读书学习的样子,但这个图片中雷锋的手和手电筒的影子显示,有强光来自雷锋的正上方。
第一点中,已经说过,这是摆拍的照片。由于当时的技术较为落后,雷锋在夜晚持手电筒读书的照片很难拍摄,所以整成了白天。
而且众所周知,在我国部队中,入夜后是要按照规定的时间统一熄灯的。雷锋用手电筒看书,其实并不是为了省电,而是不能开灯打扰战友休息。和省电、艰苦朴素不沾边。
八、“雷锋是捡粪便的高手”——雷锋一天能捡斤粪便么?到底是真是假?
有人说,此事源于雷锋日记年2月15日中记述的:“今天是大年初一,全连的同志都高高兴兴地到和平俱乐部看剧去了,我呢?为了在春节期间给人民做一件好事,吃过早饭后,我背着粪筐,拿着铁锹到外地拣粪,大约拣了来斤粪,我送给了抚顺望花区工农人民公社……”
而事实上,在《雷锋日记》中,是查不到年2月15日的日记的。
关于雷锋捡大粪的三篇文章出自于三个出处。分别是《雷锋全集》(人民武警出版社3年版)的第页(《一封祝贺信》.2.13)、第页(《一辈子学习毛主席著作》)和第30页(日记,年2月17日)。截图如下:
雷锋一天能捡斤粪?
于是引发了质疑和吐槽。
经某些网友精密计算如下:
按照成人.成人每次排便~g重,考虑到风乾、遗漏等因素,平均按每砣粪便克计;儿童减半为75克。
第一次如果雷锋能够捡斤,雷锋发现一坨粪便用时11秒,按照正常步速行走的话,必须雷锋每走11步就有一砣粪便
第二次雷锋每走8、9步就有一砣屎!
第三次雷锋必须保持发现一坨粪便用时2.8秒,才能完成。
一些网友对此的吐槽图片。
这个精密计算貌似搞的很专业,但因为其脑子里都是粪便,所以忽略了两点:
1、忽视了牲畜,特别是骡马牛羊等粪便的存在。雷锋描述的抚顺望花区在当时是城乡接合部,而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农用机械存在,普遍使用骡马车,道路上随处可见罗马牛羊等牲畜,牲畜的粪便也随处可见。虽然在第三条中,以拣小孩粪便开始,但并不代表雷锋会一直拣小朋友的粪便。基于此,经历过缺少农机时代的农村人和见识过骡马牛等粪便的童鞋应该深知其分量。
2、忽视了东北的严冬。在抚顺的春节期间,牲畜粪便掉在地上会很容易冻结,虽然增加了捡取难度(这也是为什么雷锋要用锹镐的原因),但却保存了粪便中的水分,粪便的重量也会比其它时节大上许多。
九、“雷锋是世界军人的偶像”——西点军校张贴过雷锋画像么?到底是真是假?
这事本来都是过去式了,结果因为新浪微博:老李头06(原新华社记者李竹润)的一篇“辟谣贴”,而迅速点燃。
老李头06在微博中声称,西点并无雷锋现象,是自己当初在新华社工作时,主观上的大意导致了西点军校学雷锋这样的谣言诞生。
多的不说,只发一图:
中国驻美大使馆原第一秘书田志芳在“雷锋讲坛·大连分坛”上展示了西点军校赠给他的这样一张画报,证实了美国军人曾研究过雷锋精神。抚顺雷锋纪念馆馆长张淑芬曾经带着雷锋像访问过西点军校,西点军校教官和学员也曾专门回访过抚顺雷锋纪念馆,这是早就有人证物证的事实。
事实上,假如我是西点军校,出于深入了解对手、研究对手的初衷,我一定会好好研究“雷锋精神”和“雷锋现象”。
而对于我们中国来讲,西点是不是大张旗鼓的学雷锋其实都关我屁事。
西点军校对“雷锋精神”和“雷锋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才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事情。
十、写在最后
1、本文资料全部来源于网络,由于引用太多,恕我不能一一指出,在这里统一向大家表示感谢!同时也和我们的青年朋友说一句,我们这个时代的网络,既是蒙蔽真相的遮眼布,同时也是获得真理的望远镜显微镜,遇到一些事、一些问题,多搜搜,多看看,总没错。
2、雷锋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爱冒泡、爱拍照、爱文艺、爱臭美,有一些小自恋、还犯了一些小错误,但瑕不掩瑜,对于雷锋我们不妨当成身边的人看,学习雷锋也不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能不能在公交车地铁给更需要的人让座,能不能每天都有一点用于学习的小勤奋,能不能有对每一份工作都上心的小认真。
3、现在在网上、饭桌上、茶舍里、课堂上流传的关于雷锋的谣言基本都在这了,希望大家看完之后,把这些个内容流传到饭桌上、茶舍里和课堂上,鼓励大家和自己的亲朋好友老师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遇到不讲理胡搅蛮缠的不妨以此为据喷他一脸,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好事一桩。
4、对这些谣言进行辟谣之后,其实我们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雷锋为什么那么喜欢照相?那么爱美?也许你会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觉得对,但我更觉得这是一种人生体悟的具象:正因为雷锋经历了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两相对比,使他对新中国、新生活充满了感情,饱含着希望,我想,这应该也是雷锋精神形成的原因之一。
5、我们可以从做好事起学习雷锋,但不能把雷锋精神简单的归结为做好事,因为这种精神所包含的,不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有对党对新中国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还有对“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完美诠释,还有利用点滴时间刻苦自学自强不息的积极示范,更有对艰苦朴素的生动重现。
6、跟公知和喷子们因为雷锋在网上已经干了无数的架,却从来没有说服过一个公知和一个喷子,因为人家就是为抹黑而抹黑,为喷而喷。起初我以为他们是为了“忠于革命忠于党”而喷雷锋,后来发现人家更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喷雷锋,更是为了“艰苦朴素、自强不息”而喷雷锋,人家就是要我们的青年人变的自私、浅薄、懒惰和奢侈。人家喷雷锋从来都无所顾忌、无所不用其极。好在通过斗嘴影响了一些青年朋友,也算是比较欣慰。
7、无论是年9月15日夜,百度贴吧中著名的“雷锋吧”被人使用黑客手段制造的“拆吧”案。(所谓“拆吧”就是通过盗取目标贴吧吧主的账号获得删帖权限,进而大规模非法删除贴吧中的各种内容。雷锋吧于3年由热心网友创办,经过近10年的发展,当时已有注册会员名多,积累了7万多条贴子,在那天夜里被拆吧者几近全部删除。然而,百度贴吧管理组在年9月24日却令人惊愕地宣布:“接到用户举报,经核实吧主雷锋博客大量删除讨论区内正常发言,恶意清空贴吧,严重违反吧主协议,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
还是百度贴吧的广东吧删除两个挺雷帖而保留否雷帖的“删帖案”。(年年7月7日,有一位网名天涯海角来一回的吧友(以下简称天涯吧友),针对广东吧存在某些严重诋毁雷锋的言论,在吧内发出一个《中国人要团结:请勿在歪曲史料中质疑雷锋》的主题帖,转载了中国军网的一篇文章《请勿在歪曲史料中质疑雷锋事迹》,遭到某些人的围攻。当天涯吧友在辩论中占据主动后,他的这个主题帖竟然被横加删除。与此同时,另一个同日贴出的诋毁雷锋的主题帖《雷锋从来不是正能量,而是中国社会道德的负债》却毫发无损地保留着。这让天涯网友感到十分惊愕和愤怒:挺雷帖和否雷帖的命运为何天地之别?为了维护自己的言论自由,天涯吧友发出了第二个主题帖《问大家:广东吧为什么删挺雷帖而保留否雷帖?》。面对天涯网友的严正质问,广东吧的吧务管理人员当时没有一直出面回应,而是再一次删除了天涯吧友的维权主题帖。7月12日,天涯吧友按照百度贴吧的投诉程序,致信广东吧吧主要求恢复《中国人要团结:请勿在歪曲史料中质疑雷锋》的主题帖,得到的答复是:“查了吧务后台,这贴没有删帖记录”。然而,百度用户服务中心显示,以上两个主题帖都是被广东吧吧务管理人员删除的。)
或者是老李头06引发的“辟谣案”。(问题出在:一个粉丝不满0的“老李头06”在发表所谓的“辟谣”帖之后,《成都晚报》和《南方都市报》等传统媒体纷纷跟进报道,随后腾讯网推出评论《西点军校学雷锋的谣言何以盛行》,网易甚至推出《那些年,我们相信的西点军校谣言》,就好像商量好一样。而这些年我们经历的那么多谣言,比如郭美美案、动车天价赔偿案等却一个都不辟?)
更或是一波水军在年国庆之后对某
投稿邮箱
qq.北京治白癜风好北京看白癜风那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