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播音:叶微蓝
抵御孤独
声音之中
何小竹:年生,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曾参与“第三代人”先锋诗歌运动,为“非非”诗派成员。出版有诗集《梦见苹果和鱼的安》、《回头的羊》、《6个动词,或苹果》、《时间表》,小说集《女巫之城》,长篇小说《爱情歌谣》、《藏地白日梦》。现居成都。
一团毛线
作者:何小竹
一团毛线从梦里
滚到了梦外
停靠在客厅沙发的边上
如果我不说
你肯定看不出
它是从梦里滚出来的
一团毛线
年对何小竹来说,有两件大事,一件事,是他出版了新书《他割了又长的生活》,另一件事,是他成为“十诗人电影”公司的营运总监。
何小竹却对城市生活的陌生性表达了深切的忧虑。他的小说集《他割了又长的生活》,从不同的生活维度、不同的城市空间、不同的生存遭遇,凸显出日常生活中的疏离与冷漠对人们精神生态和内心世界的深度侵蚀与困扰。这种深度侵蚀与困扰已经造成了城市人格普遍的抑郁症候,使一些天性敏感的中产男人陷入困境,焦虑万分却又无力摆脱。
何小竹对日常生活孜孜不倦的艺术书写,至少在四川的文学场域中是具有前瞻性的。从《藏地白日梦》到《他割了又长的生活》,他的小说形态及其叙事方式,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传统写实主义大一统的文学格局,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异的艺术经验。这也是小说集《他割了又长的生活》无形中获得的另一种意义。
——文学评论家向荣
诗与影
年6月,“十诗人电影”公司在成都成立。由著名诗人何小竹、翟永明、韩东、杨黎、周亚平、吉木狼格、王敏、石光华、乌青组成“十诗人电影”的核心创作团队。诗人们期待拍出“不一样的电影”。
成都晚报:和其他的电影制作方相比,我们会不会更偏重文艺性的电影?
何小竹:不是。要好看。有商业的元素,有艺术的元素,都没关系。
成都晚报:那担不担心这样会有媚俗......
何小竹:不担心。因为这个你还是有自己的原则。我可以举几个参照的,一个就是科恩兄弟,然后就是波兰斯基,第三个就是杜琪峰。我的定位就是我刚才说的那几个导演的定位。又要有电影艺术上的品质,同样要人们看得下去。
背影
偶然当中,命运上场。谁能想到,写作的初心,不过一个孩子是在人生的清晨,偶尔瞥见舅舅一个伏案的背影。或许,那是懵懂的孩子第一次发现,文字的迷人。
何小竹:他在乡村小学教书。我每个假期都要到他那里去。看着他清晨起来,在很小的一个书房里面写作。就是他写作的那个姿态,把我迷住了。我就想当一个作家。他写作的动作就是伏在稿子上,那个时候没有电脑。
成都晚报:你会从那个姿态中看到一种美。
何小竹:就像一个小孩看见乔丹投篮,就说,我要打篮球。
不写作,毋宁死
成都晚报:您曾说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话对自己影响很大:“不写作,毋宁死”。
何小竹:对。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就是通过写作来认识自我、确立自我。很多人是没有自我的。他的活着是本能。
成都晚报:浑浑噩噩。
何小竹:如果说浑浑噩噩有点贬义。他就是本能地这样活着。不会去想,我为什么活着。他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另一个自己去看着他在活的那种状态。
成都晚报:没有自省。
何小竹:对对。通过写作我就有了一个自我。同时我时时在观察,这个叫何小竹的这个人的生活和生存。其实也是一种存在意识。
成都晚报:那这种终极的答案找到了吗?为什么活着?
何小竹:找不到嘛。
成都晚报:所以要写作。
何小竹:或者说通过写作,也是不停地在找。我觉得这个肯定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者最终答案的。
归来
成都晚报:为什么有那么多可能,最终还是回到写作上?
何小竹:就因为写作是我的主线啊。只有写作,我才能觉得是我。如果我不写作,那就不是我了。比如我去经商,哪怕很有钱。我都不会觉得那是我;我去从政,我当很大的官,我也会觉得这不是我。
成都晚报
白癜风药物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