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看看记者们如何评价安溪铁观音
?震撼!安溪铁观音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曝光!!!
看看记者们如何评价安溪铁观音
秋高气爽茶飘香。近日,来自全国各地近60家媒体的80多位社长、总编、记者一起来到安溪感德镇的茶王公文化祠,近距离感受源远流长的铁观音茶历史,体验传统制茶工艺,参与正在这里举办的斗茶赛。
提到感德,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这是“中国茶叶第一镇”。鲜为人知的是,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就是感德人供奉的茶王公。生于南宋年间的谢枋得是江西人,自幼聪明过人,文章奇绝,曾与民族英雄文天祥同榜进士。南宋灭亡后,谢枋得不愿在元朝做官,便隐姓埋名,来到感德槐植等地讲学、劝道,鼓励民众开垦荒地,种植茶叶。在他的极力倡导下,感德先民从事茶叶生产,茶业自此获得发展。为感谢谢枋得的贡献,当地群众尊他为“茶王公”,并于明成化年间,由槐植先民集资建祠,塑金身供奉。
“在这里,我们有机会了解到数百年前有关安溪铁观音的传奇典故,对铁观音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铁观音经过几百年时光能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真是令人佩服。”经济晚报社办公室主任陈进笑着说。
安溪铁观音无愧“领头羊”
王晓朋(大江晚报总编辑)
时隔十余年再踏上泉州的土地,又一次收获了惊喜。行走茶乡,深深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于茶产业的重视与支持,从发掘茶文化、壮大茶产业到品牌推广,足见当地举全县之力发展铁观音,令铁观音无愧于茶产业“领头羊”的称号。当地政府推广茶产业的模式,对于中国整个茶产业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由此我加深了对茶的认识,学会了品茶闻香。铁观音,将成为我今后生活中的重要饮品之一。
喝茶就喝铁观音
齐光伟(承德晚报副总编辑)
我是北方人,对喝茶不太讲究,也缺乏对茶的生产制作的了解。通过走访,不仅了解了茶业的历史发展,更清楚了解了茶叶从采摘到成茶的整个工艺过程,真正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后我决定喝茶就喝铁观音。这次采风活动,让参与的主流媒体总编、记者们都深入了解泉州的风土人情,集中扩大当地茶产业的影响力,也加深了媒体之间的交流对话,达到“双赢”,这一形式的探索,对纸媒的整体进步非常好。
制茶匠心值得传承
何用(绍兴晚报编辑部主任)
在安溪采风活动期间,我们参观了铁观音茶的初制过程,感受到安溪对茶叶原产地保护得比较好,茶产业市场的加工氛围很浓,老百姓尤其是茶农对茶叶感情深厚。这次安溪采风之旅进行种种体验。安溪的茶产业让人惊艳。作为第一产业,茶叶的初制也需要工匠精神,只有秉承传统工艺,耐得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希望以后能有机会更全面了解安溪茶产业市场销售经验,了解这个产业全过程。
扩大影响力走向世界
潘虹云(鸡西日报社副社长、鸡西晚报总编辑)
我们也喝茶,但对制茶的工艺和茶文化了解很少。这次到安溪来,身临其境体验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了解铁观音的历史以及非常有趣的“斗茶”大赛,真是大开眼界,长了不少与茶有关的知识。这里的茶产业开发得非常好,生产、营销等方面运行也很成熟,值得我们学习。安溪以茶立身,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寄望未来安溪进一步提高铁观音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喜欢铁观音。
做足做大茶文章
潘若松(牡丹晚报总编辑)
这是我第二次来安溪,这次刚好能有机会故地重游,感觉非常好。这几年安溪的变化很大,今年的茶博会相比往年在规模和档次上又有很大的提升。这次我们参观了不少知名茶企,与专业的制茶人交流,受益匪浅。安溪是一个茶叶大县,政府对发展茶经济十分重视,也推出很多有利茶农、茶企的措施,非常了不起。安溪要把茶的文章做足、做大、做强,优秀传统一定要传承,再在这个基础上推出新的技术。
制茶技艺精彩绝伦
陈书英(玉林晚报旅游总编辑)
很高兴能代表报社参加采风活动,并采访第七届茶博会。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是茶的故乡,而安溪铁观音是中国乌龙茶之极品,全国闻名,不仅是安溪的名片,也是福建省、中国茶的名片。我有幸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茶博会,观看精彩绝伦的制茶技艺表演、品尝甘甜醇厚的茶水,还结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朋友,全面了解铁观音的前世今生。
茶乡安溪茶味儿浓
任远航(成都晚报副总编辑)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通过活动,更加深对泉州、对安溪的了解。群商汇聚的茶博会、茶乡茶农间传统的斗茶、茶山上层层相望的茶田、茶园里埋头采茶的茶农,还有制茶大师现场演示制茶技艺……走进秋茶飘香的安溪,茶文化无处不在,这是我走过的城市里,茶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通过这个活动平台,大家可沟通有无,促进各地文化交流,产业发展。
打通南北茶互动通道
李非(长春晚报副总编辑)
我非常喜欢喝茶,是铁观音的“粉丝”。这回从北到南来到铁观音的故乡,真切地感受到安溪茶产业的蓬勃生机。泉州晚报社发挥地域文化、产业优势,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把全国的媒体召集在一块儿,深入茶乡感受茶文化,形式非常好。在我们家乡东北也有茶城,也有许多好茶之人。希望通过泉州晚报社搭建的这个平台,打通南北茶通道,进行地域互动,发展茶叶直销和茶乡旅游,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报业经营的有益探索
吴勇(北京晚报副刊人文工作室主任)
来到安溪,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县级城市的活力。特别是在三和创意茶文化博物馆,企业不仅将茶的历史做完整展示,更通过与茶相关的器物展示等,将茶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媒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下,泉州晚报社通过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探索非报经营,举办服务性活动,推广地方文化,这种形式很好。这次采风活动,对我们来说,很有启发性,是一次很好的学习。
带回茶礼赠亲朋
姜莉君(上饶晚报小记者部主任)
这次的采风之旅,让我感受到了泉州人的热情。在安溪的一系列采风活动,让我对安溪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发展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是一种健康生态的文化,私人定制的产品也比较新颖,我也带了一些茶产品作为伴手礼回去赠送给亲朋好友。江西婺源茶文化氛围没有安溪浓厚,希望以后有机会,带着报社的小记者们,到安溪的茶博物馆、体验馆,感受制茶过程,增长孩子们的见识。
政企合力种好茶
秦德胜(绍兴日报全媒体中心时政部主任)
作为一个好茶之人,有幸与全国媒体同行一道访茶乡,追茶史,观茶事,悟茶道,受益良多。让我感受很深的是,安溪作为全国最大的产茶县,把茶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政府搭台,企业发力,共同守护和发扬铁观音这一金字招牌,茶文化已深入到角角落落,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缕缕茶香。绍兴作为浙江绿茶的主产区,同样资源丰富,茶文化悠久,正在大力建设茶叶强市。安溪的好做法好经验,可为绍兴借鉴。
茶旅游发展潜力大
仲毅(金陵晚报旅游全媒体中心副主任)
以前在别的地方喝过安溪铁观音,这次能亲临它的发源地安溪,算是一场寻根之旅。到这里的两天时间,让我对安溪铁观音的茶文化有很深的感触。我看到安溪也正在借助茶文化、茶庄园,大力发展茶旅游,还延伸出茶糕点、茶米粉、茶面线等特色小吃、食品,每种包装都非常精致,是很不错的伴手礼。未来,安溪一定能以茶作为切入点,延伸出更多与茶有关的产业和项目,带动当地茶经济的发展。
来源:微感德
入群方式:中国茶·中国梦添加群主个人
申请时请留下您的行业(茶农、茶商或茶友)、姓名和城市,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审核后将安排您入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请您耐心等待,我们会尽快审核通过。
欢迎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ls/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