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年7月30日下午两点半,轻安书品·面对面,作家何大草先生将莅临现场,和文学教授谭光辉先生做一次对谈,聊聊他的小说世界,也让读者朋友了解一位小说家的日常。同时,还有安徽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的5本“何大草长篇精品”。在书品对谈的同时,将有何大草先生的17幅画作展出。从年发表处女作《衣冠似雪》开始,二十年的时间,何大草的小说作品非常丰富,既有闪耀着强烈的当代色彩的《刀子和刀子》《阁楼上的青春》《忧伤的乳房》构成的“刀子三部曲”,以及《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也有由《盲春秋》《所有的乡愁》以及中短篇小说《衣冠似雪》《如梦令》《李将军》《献给鲁迅先生的一首安魂曲》等构成的历史叙事。近年,何大草把历史叙事延伸进文革,发表了“贡米巷27号”系列中短篇小说,以成都为背景,用少年视角,讲述乱世中的个人成长。语言由绚丽变得简朴、淡然,结构上也更舒展、自由。同时,还以大量的生活细节,再现了成都街巷深处已近绝迹的风土和人情世故。夏,何大草入成都三师堂,学习儿童画一年。自此,写作和绘画成为他创作生涯的两极,宛如夜与昼。已在报刊发表画作50余幅,并在天津《今晚报》开设一画一文专栏《近距离乡愁》。作家何大草年7月30日下午两点半,轻安书品,席位开放,欢迎报名。人物品读在何大草的课上,学生可以喝水吃东西睡觉看别的书不做笔记,甚至可以不提供任何理由地逃学,唯独不能发出噪音。若是听见泡沫摩擦玻璃或者指甲舔刮课桌的响动,这位和善的中年男人准会一反常态地大光其火。纵使在文学院任职十多年,他却坚持认为自己不属于学院派,顶多是一个拿着学院薪水在大学课堂上讲授创作的作家,而他所有的小说蓝本都来自于世界给予的记忆。在四川师范大学新松苑顶楼的茶室里,我们等待着《刀子和刀子》的作者何大草。他斜挎着一个硕大的帆布包出现在我们眼前,削瘦、高大,一副无框眼睛稳稳地骑在鼻梁上。上世纪70年代,何平还没有何大草这个笔名。20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成都市委机关宿舍大院度过的,那时他所遇到的长辈们几乎都穿着灰色调的中山装,直到有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一部纪录片后,那个彩色的梦想开始在他心中暗自生长。纪录片《长沙马王堆》中的一个场景让他记忆犹新,“过了两千年的一片藕竟然还完好如初,但摄影师为了方便拍摄去移动的一瞬间却化成水了。这会让人觉得地下的世界比地上的世界还要精彩。”年,怀揣着好奇心的何大草报考了四川大学历史系。大学四年里,何大草成绩不好不坏,很少阅读教科书上的历史。他开始寻找一些另类的、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阅读。在做毕业论文时,他选择了一个较为偏门的人来写——南唐李后主的祖父李昪,并期望用内心去照亮时间里黑暗的盲区。毕业分配工作,何大草选择了进报社。在报社他完成了第一个小说,以此改变了荆轲刺秦的故事。何大草展出画作年,21岁的何大草进入了《成都晚报》副刊部,做记者做编辑,这段经历让何大草感到前所未有的新奇。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人来说,因接触到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人而感到眼界大开。年国庆节前夕,因中国戏剧节组委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何大草作为记者赶赴北京。在会议期间穷极无聊的状况下,何大草与另一名同行相约从人民大会堂宾馆徒步走到故宫。当时旅游业不如今天这般旺盛,人烟寥寥十分荒凉,很多荒草加之房屋蒙着巨大的白布正在翻修,看到如此萧瑟的景象,何大草忽然在脑中浮现出这座宫殿繁华到极致即将落幕时的情景。两人从天安门城楼下的门洞进去,穿过端门穿过午门,走过太和殿、御花园,最后从神武门一路抵达景山。在景山上,何大草回过头打量阳光照耀下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它们如此落寞。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树早已不复存在,于是后人又重新栽培了一棵供游人凭吊。“见此,我照了一张相,这件事后来就一直在我心里生长。”因为这一次的经历,何大草在回成都不久就为此写了一个小说开头,后来却被搁置了。这却不是他第一次尝试着写小说。小规模完成一些文学作品后,何大草认为应该从中做出一个决断。“在报社时间长了也有问题,新闻有一个看不到的天花板,当你往上跳的时候他会挡住你,因为需要一个格式化的东西,比如真实,发挥空间也会相对小一些。”何大草说起离开报社的原因,“它能让我触摸到世界,却不能满足我对世界的想象,因为这样的阻碍,所以我想获得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写小说。”年,何大草前往四川师范大学工作。展出画作“我反复怀疑自己,尤其是在写长篇的时候。”何大草写过一篇文章阐释他为何喜欢不自信的作家,“写短篇不好可以直接放弃,写长篇的时候不行。写一两万字不一定清楚,人物是否能像自己设想的那样推到所想的情节上去。于是继续写,写到十万字,前面的路自己不得知晓,像一个人天黑上路,不知道自己的路是对是错,想回来回来不了,只能往前走,要么中间死掉,往前也是一百五公里,往后也是一百五十公里,走过了更可怕,这时候会不断怀疑。”他从不给自己的小说列提纲,通常只是心里大致有数。他认为,如果列出一个提纲规定人物,人物就像标本一样缺乏弹性,好的小说自己会发展,人物自己在成长,你和你自己的人物在搏斗。正因如此,何大草打算重写已出版的《午门的暧昧》,那个十万字的小长篇让他耿耿于怀,年去北京景山上所带来的心理震动不应就此作罢。最终完成了30万字的《盲春秋》,让他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直到年,完成这部贯穿了他从报社到大学12年时间的小说时,已是夏天,他最热爱的季节,满地浓荫和阳光,可以穿了T恤和短裤四处走动。时间退回到年12月31日,何大草朋友三人一齐在饭店喝酒庆新年,此时他到报社工作已将近十年。席间几个人聊起读过的小说,在言谈中流露出对很多小说的不满,于是有人提议回头各自都写一个。半个月后,何大草开始认真地写第一个小说,此时他对历史的兴趣在这个时候又自然地涌上来了。中篇小说《衣冠似雪》里写到荆轲刺秦,后来发表在年第一期《人民文学》头条。处女作《衣冠似雪》中的荆轲没有遵循人们通常看到的版本,他向秦王奉上燕国的版图。秦始皇还没等画卷完全展开就拔出了剑,表明我早就料到你了的阴谋,但画卷展开完毕后,未见匕首,只是一把嬴政夜夜压在枕下的竹剑。荆轲想要证明的东西未被理解,被不明意图的秦王杀死。这个中篇小说,也印证了何大草对小说想象力的功能描述。在何大草笔下,荆轲被塑造成为一名孤独而忧郁的士,而小说中的荆轲就是他自己,“在我看来,一个小说家无论写什么题材,实际上他要写的都是他自己,包括了多面的或者是理想中的自己,想象中的或是最厌恶的自己。荆轲刺秦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我想在荆轲身上表达我自己——我如果在那样一个时代,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样的写作理念同样在他的《刀子和刀子》、《盲春秋》等几部作品中得以体现。他很反感把作品贴上标签,就像他不赞同《刀子和刀子》被一些人定义为校园青春暴力小说一样。何大草幽默地类比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前者不能称之为老年小说,后者也没法打上乡土小说的标识。展出画作有时何大草会选择去一些乡镇,走出城市的包围修改稿件,也借机换气。一次去宜宾李庄,何大草买了一堆木质的瓢回来,他原本打算在每个瓢上都用颜料作画,但最终只临摹了一幅蒙克的《尖叫》,他说在这方面自己是一个缺乏恒心的人。正如几乎没有社交活动的福楼拜和卡夫卡一样,简单的生活依然让何大草自得其乐。同时他认为,一个作家如果有太多的使命感也不是一件好事,“鲁迅先生他的使命感太多,文学家之外还要做思想家。鲁迅可以成为更伟大的作家,但他没有。国外诸如司汤达、博尔赫斯、福克纳等人,他们一生就做一件事情,为文学而生,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节选自资料文字嘉宾介绍主讲嘉宾:何大草作家。现居成都。执教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年夏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小说处女作《衣冠似雪》发表于《人民文学》年1期。迄今为止已在期刊发表各类小说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8部、小说集和散文集各1部。作品有:《刀子和刀子》《阁楼上的青春》《忧伤的乳房》构成的“刀子三部曲”,以及《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根据《刀子和刀子》改编的电影《十三棵泡桐》,获得第1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还有历史叙事的作品:《盲春秋》《所有的乡愁》以及中短篇小说《衣冠似雪》《如梦令》《李将军》《献给鲁迅先生的一首安魂曲》等。12对谈嘉宾:谭光辉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现居成都。年生于四川南充。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符号叙述学研究。学术代表作有:《症状的症状:疾病隐喻与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中国现当代小说文本细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发表论文六十余篇。12逝去的时光——何大草小说分享会暨“红色与逍遥”画展
总策划
洁尘画展开幕|策展人|孟蔚红
时间
年7月30日14:30(此次展出的作品全部售卖)书品对谈
主讲嘉宾
何大草
对谈嘉宾
谭光辉|主持|阿潘|时间|年7月30日(周六)下午15:00|书品活动特别提醒|活动免费,茶水自理|预定电话|-|出品|轻安雅集|策划|轻安书品安徽文艺出版社|地址|成都市高新区铁像寺路88号铁像寺水街4—1轻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ls/1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