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给你身体中带来的不易表现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jiaolvheng/m/21722.html
在融合转型做了诸多探索后,《成都晚报》选择了向公益新媒体转型的新方向。
年,微博传播力在家报纸中位列全国第五;
公益活动系列产品全网阅读量达万次;
新媒体平台总计聚合用户近万。
近期,传媒茶话会对话《成都晚报》总编辑伍江陵,解读《成都晚报》转型做公益新媒体的思路、积累的经验,以及转型做公益新媒体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转型公益新媒体正值机遇窗口期
年1月5日,《成都晚报》全面改版,鲜明地亮出新定位——在报头之下写下了“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确立了向公益新媒体转型的方向,并坚信公益媒体大有可为。
转型公益媒体既是《成都晚报》多年探索的结果,也是形势所迫。
有着60多年办报历史的《成都晚报》在年改版后成为都市报,是覆盖成都、辐射周边地区的有影响力的主流报纸。在近些年的报业融合转型中,《成都晚报》也做过诸多探索尝试。
《成都晚报》总编辑伍江陵告诉《传媒茶话会》,在媒体融合转型方面所做的许多探索和全国其他兄弟媒体一样,几乎是该做的都做了,但仍不能改变传统媒体影响力急剧下滑的趋势。
“向公益新媒体方向迈进,不仅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而且可以通过志愿公益为抓手来发挥媒体凝心聚力,成风化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这也符合媒体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公益属性。”伍江陵认为,中国公益事业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各种支撑配套体系正在确立和完善中,其中第三方媒体资讯的支撑几乎为零。面对公益信息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媒体发挥第三方平台作用和监督作用正当其时。
目前,我国公益慈善仍然位处边缘位置。《慈善蓝皮书()》发布显示,年的社会捐赠总量多亿,在中国的GDP中占比不到0.2%。因此,发挥媒体的公益友善信息供给和社会慈善行为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伍江陵对《传媒茶话会》表示:“人们参与公益活动的成本非常高,媒体搭建公益新媒体平台可大大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个体参与成本,实现共建共享,让更多人分享社会文明进步的红利。”
与此同时,在伍江陵看来,所有的媒体或者所有的新闻产品都先天蕴涵着社会公益属性,聚焦公益新闻是媒体在新时代进行融合发展的优势选择。在凝聚公益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友善公益活动方面,媒体发挥着独特而且重要的作用,媒体所具备的公信力与公益事业所承担的使命属性也高度契合。
建立全国纸媒中唯一的全媒体公益传播矩阵
探索公益新媒体后,《成都晚报》逐渐形成全国纸媒当中唯一的全媒体公益传播矩阵,并在公益新媒体“试验田”里结出了丰硕的公益之花。
《成都晚报》的全时全域公益传播格局已经形成,伍江陵说,“我们已经汇集了报纸、网站、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jj/1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