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按方治疗

著作还有《导养方》

生于成都邛崃早年师从刘芷塘习医, 临证医术精湛, 因善用桂、附等热药16岁时,郑钦安随父迁居成都,并于24岁时在成都开始行医因其医理、医术造诣俱臻上乘,医德亦冠绝侪辈,踵门而求治者常络绎不绝,声望日隆清同治八年(1869)刊行《医理真传》,十三年(1874)刊行《医法圆通》,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行《伤寒恒论》,三书各具特点,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切合临床应用,一时为广大医家视为济世活人之鸿宝

早在1936年,李斯炽就致力于中医人才培养,联合四川省国医馆和成都中医界同仁,创办了四川国医学院除主持教务工作外,还亲自编写教材,讲授《内经》《金匮》《中医内科》等课程他编写的《金匮要略新诠》《内经类要》《中医内科杂病》等教材,善于用现代成都晚报联系电话科学知识诠释中医医理,内容深入浅出

年代:五代后蜀

成都晚报记者 王平平 摄影 王浩儒

唐慎微

年代:南宋

郑钦安

年代:唐

据史书记载,北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2年),政府曾刊行由高丽国献来的《黄帝针经》全书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政府统治的南方地区《针经》已失传,公元1055年史崧取家藏本《灵枢》献给朝廷刊行,即今本《灵枢经》,今本《灵枢经》迅速在南方地区传播在北方地区则有《针经》传本一直在社会上流传史崧的《灵枢经》其后也传入北方地区,《针经》传本逐渐被其取代,多为医家著述时利用,其学术影响极大

新中国首批中医教授

今成都崇州人宋哲宗元祐年间,唐慎微应蜀帅李端伯的召请,到成都行医他“疗疾如神”,“百不失一”,具有高超的医术,成为成都晚报登报电话一代名医唐慎微在《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 等书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于1082—1083年(元丰五年至六年)间,编写了药物学巨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该书是我国宋以前本草学集大成之著作,问世后,历朝修刊,并数次作为国家法定本草颁布,沿用近500年之久

公元847至852年间,成都名医昝殷将前人有关经、带、胎、产及产后诸症的经验效方及自己临症验方共378首,仿孙思邈《千金方》体裁,撰著成书,名《经效产宝》(成书于约85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流传最广的妇产科专著著名医家唐慎微等诸家著作,颇多征引,为后世妇产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成都晚报电子报

据史书记载,郑钦安对阴证诊治,颇多发挥,尤以善用干姜附子,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是医林一代怪杰郑钦安虽善用姜附,影响了几代人,但他并不专用姜附,也不是偏爱干姜附子,恶当归地黄,而是当用则用,其所论阴证特征,可供临床者参考,以备一格 他批评的市习,一见什么病,就用什么病的套方套药,而不问阴阳,不辨证候,这样的毛病,是医生的通病,至今令众多医生引以为戒

汉和帝时期最负盛名的医学家

编写药物学巨著的蜀中名医

郭玉字通直,今成都新都区人,一说是广汉人郭玉年少时拜程高为师,“学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郭玉的医术、医德和对针灸与诊法的贡献,为朝野所叹服他是继扁鹊之后又一个对医疗社会与心理有研究的医家

郭玉成都晚报登报电话

郭玉在汉和帝时(公元89~105年)为太医丞,治病多有效应,皇帝感到奇异,为试验郭玉诊脉技术,使一手腕肌肤似女人的男子,与女子杂处帷帐中,令郭玉各诊一手,问郭玉此人所患何病,郭玉诊脉与望形色相兼,诊出其中有故,说:“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皇帝为之赞叹不已

他对患者不分贵贱,有召必往,风雨无阻为读书人治病从不收钱,只求以名方秘录为酬,因此学者喜与交游每于经史诸书中得一方一药,必录而相咨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药学资料,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用于临床,对经方尤为专长

郑钦安强调阴阳真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治病立法重在扶阳,用药多为大剂姜、附、桂成都晚报广告等辛温之品,人称“姜附先生”、“郑火神”

中医正骨专家

史崧

火神派宗师,医林怪杰

主持编修《蜀本草》

1915年毕业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现四川大学)理化系,留校任理化助理早年师事成都名医董稚庵,尽得其传1958年,国务院任命他为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首任院长1959年,因对发扬祖国医学工作积极,成绩卓著,获卫生部颁发的金质奖章1978年,被授予新中国第一批中医教授职称

南宋医学家

据记载,唐慎微治病是百不失一宇文虚中的父亲曾患风毒之病,经唐慎微治疗后很快痊愈但这种病不易断根,唐慎微就亲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他,并在信封上注明某年某月某日可以开封到了这个日子,宇文虚中父亲的风毒之病果然再次发作按唐慎微的嘱咐,患者打开了封存已久的留书,只见上面成都晚报广告部写着三个方子:第一个方治疗风毒再作,第二个方治疗风毒攻注作疮疡,第三个方治风毒上攻、气促欲作咳嗽患者按方治疗,半个月即获痊愈尽管唐慎微治病如神,但平素从不炫耀自己的本事,仍是沉默寡言唐慎微看病时总是寥寥数语,点到即止,决不哗众取宠若有人反复问难,唐慎微就会一怒之下,不再答茬

现行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试用教材《内经选读》说:“《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共18卷,162篇”现在通行的《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分别为唐代王冰次注,宋代林億等校正和宋代史崧整理而保存下来,流传至今

年代:1878-1961

年代:东汉

史崧,成都人,精通医学,特别是对《黄帝内经》尤有研究尝取其家藏之《内经·灵枢》九卷,参照诸古书,成都晚报广告价格加以校释及音释,勒成十二卷,附于书后,著《黄帝素问灵枢集注》二十四卷其自序说:“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 《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尔”

1955年,卫生部组建中医研究院时,曾广泛邀聘全国各地知名中医专家参加中医的整理研究工作杜自明作为四川著名正骨专家被正式聘请到京,出任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骨科主任在北京工作期间,他虽然年迈八旬,依然壮心不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正骨临床工作,连续数年总结出不少好的经验,并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积累的正骨经验传给下一代,培养多名正骨人才

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后世“十八反”之成都晚报遗失登报说便源于此

昝殷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天府之国,人杰地灵这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医药名家,积淀了浓厚的中医文化,素有“中医之乡,名医摇篮”的美誉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从公元前206年到1911年,天府之国出过知名中医1000余人,不仅以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人数众多闻名全国,更以对中医药学术的贡献享誉海内外如《后汉书》记载的名医郭玉、北宋撰写承先启后本草著作的唐慎微、中西医汇通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唐宗海、四川火神派宗师郑钦安等均各领一代风骚近现代,四川名中医在全国的地位更加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名中医冉雪峰、蒲辅周、杜自明、李重人、沈重圭、叶心清、王朴诚、王伯岳、龚志贤、任应秋、方药中等四川名医奉调进京,组建中国中医成都晚报登报电话研究院,成绩斐然此外,成都中医学家李斯帜,中药学家凌一揆,伤寒专家邓绍贤,妇科专家卓雨农,针灸专家薛鉴明、蒲湘澄,儿科专家胡安伯,痔漏专家黄济川,内经专家吴棹仙等无不各有精专,建树卓越

他擅长妇产科,临床主张妊娠期以养胎保胎为要,治疗上重视调理气血、补益脾肾其著作《经效产宝》对妊娠、难产、产后诸病诊治的论述,均有一定的水平;对产后病因的分析认识,也很科学;诊治疾病结合实际而简便易行昝殷不仅精于妇产科,对食疗也有研究著《食医心鉴》一书,收集许多食疗验方,共载药粥57方,为后世药粥疗法奠定了基础他认为中风、脚气、消渴、淋病等内科病及部分妇儿科病的食治诸方,一般先述病因、病机、分类、症状,然后附以食治方及成都晚报数字版其适应证,简明实用,论述精辟,尤其对治疗之论述更为细致精炼

生于成都的杜自明6岁进私塾,并随父习练武术,在少林武功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及长,大部分时间务农;同时跟随其父临症,学习骨伤病的诊疗技术经过16个春秋的刻苦学习和从未间断的临床实践,终于较好地掌握了世代家传的理伤正骨技术在此期间,为了提高理伤正骨技术和进一步增进武术功底,他曾多次外出寻师访友,在一些有一技之长的拳师或民间正骨医生的门下虚心求教,对不同流派的正骨技法,做到兼收并蓄,丰富和提高了自身医学理论和理伤正骨技术,同时在少林武功方面,也取得较深造诣论著有《杜自明正骨经验概说》和《扭挫伤治疗常规》

唐代著名妇产科学家

据史书记载,郭玉为人诊病“仁爱不成都晚报广告价格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碍言也”反映了他在诊治疾病时全神贯注,为病人负责的精神

年代:1892-1979

李斯炽

杜自明

他精于医药,正如《古今医统大全·历世圣贤名医姓氏》云:“韩保升精医,详察药品,释本草甚功所以深知药性,施药辄神效”公元935至960年,五代后蜀明德2年至广政23年间,韩保升受蜀主孟昶之命,与诸医士详察药品,精究药性,在唐《新修本草》基础上,经参校、增补和注释,撰成《重广英公本草》20卷,后世简称《蜀本草》,此书对每项药品的名称、产地、形状、特征、功能,作了比较准确的解释和叙述,并别为图经,以便识别,又载若干处方,可供医疗上的参考成都晚报登报电话,是后来北宋政府修订的《嘉佑补注神农本草》和《重修政和证类本草》的主要蓝本之一,惜已失传,仅在《重修政和证类本草》保留了部分内容,计释药275条,处方25个

年代:北宋

韩保升,四川人,具体籍贯及生卒年月史无记载作为翰林学士,奉诏主修《本草》他与诸医详察药品形态,精究药物功效,编成《蜀雹广英公本草》,简称《蜀本草》,共二十卷,附有《图经》,由孟昶作序,刊行于世该书其文多为宋唐慎微的《证类本草》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采录,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

年代:1824-1911

韩保升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
脸上长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fz/9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