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老总们今儿去采风了快来偷听那些他们说

21日上午,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晚协”)主办、呼和浩特晚报承办的中国晚协第30届年会暨“全国晚报总编辑看呼和浩特”采风活动在我市开幕。来自全国家晚报的多名社长、总编辑等汇聚青城,围绕本届年会“传承与发展”的主题,共商晚报发展大计。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雪峰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雪峰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年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各地来宾简要介绍了呼和浩特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和经济社会基本状况。他说,本届年会在呼和浩特举办,既为我们搭建了学习借鉴交流合作的平台,更为我们传经送宝,期望通过此次活动,与各地媒体加强往来,增进友谊,开展交流与合作,共谱主流媒体发展的新篇章。同时希望来宾通过此次会议和采风活动,深入了解呼和浩特社会、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借助各家媒体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呼和浩特,熟悉呼和浩特,为提升呼和浩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中国晚协会长、《北京晚报》总编辑任欢迎致开幕词时说,来到呼和浩特,切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特别是呼和浩特最近几年的发展,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整个城市的建设和设施充满了现代化气息,已然是一座现代化的草原都市。呼和浩特城的变化,充分印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轨迹,呈现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状态。希望与会的中国晚协的会员大力宣传呼和浩特,宣扬这里的蓝天白云,希望大家积极参加采风活动,大力宣传呼和浩特的好经验、好做法。

任欢迎说:“中国晚协30年,对于中国晚报界和中国晚协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要对晚报界的同仁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开好年会,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晚报人的优良传统和拼搏精神,他们为晚报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0年来的中国晚报,凝聚了各位总编辑和晚报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在任欢迎提议下,全场以热烈的掌声向新老晚报工作者表示敬意。任欢迎表示,中国晚报界要登山不止、前行不断,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进一步发展晚报事业,要认清方向,明确目标,脚踏实地地向前,强力推进全国晚报界新发展。

任欢迎还表示,作为中国晚协的副会长单位,呼和浩特晚报在全国晚报界很有影响,特别是在华北地区,《呼和浩特晚报》站在了报业发展的领先地位,报业的改革和发展都做得非常好。特别是承办此次年会,准备非常周到,服务非常周到,得到了与会单位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开幕式后,中国晚协执行会长鲍国之作了晚协的工作报告,中国晚协执行会长、《新民晚报》总编辑陈启伟就媒体的融合发展发言,中国晚协学术委员会主任朱铭佐也在大会上发言并宣读了年赵超构新闻奖特等奖获奖名单,由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写的一篇新闻报道获得特等奖。

当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中国晚协执行会长、《重庆晚报》总编辑任美荣,中国晚协执行会长、《福州晚报》总编辑黄秀泉,《今晚报》新媒体负责人,中国晚协副秘书长、《深圳晚报》副总编辑霍利,《晚报文萃》副总编辑刘声茹等先后做了主题发言。

呼和浩特晚报作为本届年会的承办单位,做了细致周密的会务准备工作,竭诚为参会嘉宾提供周到的服务。在不断自我创新发展的同时,以自身实践来探究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今日举行的“全国晚报总编辑看呼和浩特”采风活动,与会嘉宾将参观大青山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万亩草场、内蒙古博物院、昭君博物院、环城水系、大召区块文化产业群落项目建设、伊斯兰特色景观街及伊利集团金川液态奶生产加工基地,近距离了解呼和浩特。

金句再现江湖!

深度对接创造财富

访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分社党委书记、社长任浩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蒋建波

对于当今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分社党委书记、社长任浩认为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仅仅是我们纸媒不景气,在大环境影响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行业都不可避免地进入低谷期。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不应当丧失信心。”任社长说,纸媒在新媒体冲击下表现出力不从心,这其中也有报人对新市场环境不适应的因素,因此,办报理念需要转变,传统思路需要解放。

遇到低谷期该怎么办?任社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其实应当认清自己的根本优势在哪。对于很多报业同仁而言,我们拥有新媒体不具备的政治资源,拥有自媒体比不了的公信力资源,加上报业本身常年的文化积淀以及和读者之间形成的密切联系为纽带,这些都是我们拥有的宝贵财富,如何发挥很关键。我们应当借鉴互联网的新手段,通过媒体融合,转变报纸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式,以报业品牌核心为基础,为企业等社会机构提供综合服务。通过这种深度对接,创造属于报纸的商业价值,并创造相应的财富。这应当是未来报业努力的方向之一。”

形成“组合拳”报网有机融合

访《泉州晚报》副总编辑郭培明

□呼和浩特晚报首席记者志伟

“呼和浩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五塔寺、大召、昭君墓早已闻名中外。让我觉得惊喜的是,一下飞机,蓝天白云,空气清新,这是许多城市所没有的。这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真心羡慕青城人拥有一片净洁的天空,拥有一片神奇的土地。”《泉州晚报》副总编辑郭培明在接受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访时,先为青城“点赞”。

谈到传统媒体的发展,郭培明说:“当前传媒形势剧变,纸媒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媒体人,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消极应付,而要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互联网不是纸媒的‘坟墓’,而是借助新技术、新观念,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开辟了传播的新局面。两者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此消彼长,如果形成‘组合拳’,报网有机融合,一定会产生1+1>2的市场效应。”

郭培明表示,由多家晚报组成的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大家庭,是中国最有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组织之一。各晚报在所在城市都是权威主流媒体,知名度、美誉度很高,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依照市场规律,建立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未来晚报的天地依然广阔。比如釆编资源互换,异地釆访配合,当地特产推销,电商平台建设,既服务读者,又创造利润,也助推了所在城市形象的提升。

扩大品牌优势提升知名度

访《新晚报》副总编辑孙同喜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刘清羽

谈到《呼和浩特晚报》,刚下飞机的《新晚报》副总编辑孙同喜评价:“《呼和浩特晚报》的发展和在晚协中的地位都是有目共睹的,就像这座城市一样,总会给人特别多的惊喜。而且《呼和浩特晚报》的信息量大,版式设计新颖,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呼和浩特晚报》自写的评论稿件,做得很好。”

而对于传统媒体今后的形势,孙同喜认为:“无论新形势下对于纸媒的冲击有多大,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办报理念,提高新闻品质,贴近读者。传统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提升品牌价值。传统媒体较之新媒体虽然具有众多劣势,但是其自身拥有的众多优势也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传统媒体应当根据自身在资金、社会资源、品牌固有影响力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品牌价值优势,全面提升品牌的社会认知度,从而在品牌优势上先新媒体一招。只有树立核心品牌价值观的传统媒体,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传统媒体既然无法在时效性上超越新媒体,就应该将更大的发展重心由注重实效性新闻采编向注重新闻报道的深度解读方面转型,以此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在同质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

加快转型才能找回晚报优势

访南宁日报社总编辑程小华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张丽娜

“走出机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眼的蓝天白云,是那么的美,那么的自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青色的城市愈发显得开阔,看着心旷神怡。这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我想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一定很幸福。”这是南宁日报社总编辑程小华首次来呼和浩特对青城的印象,他希望通过这次文化之旅更多地了解这座城市。

采访前,程小华浏览了《呼和浩特晚报》,独特的版式让他看到了一份不一样的报纸。

“作为晚报大家庭中的一员,《呼和浩特晚报》是很大气的一份报纸,版式漂亮,策划得很有创意,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学习机会。”程小华说。

对于未来纸媒的发展,程小华说:“中国晚协已经到了三十而立之年,经过30年的发展,纸媒已经发展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今年晚协年会的主题是‘传承和发展’,纸媒和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就是要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通过更快的速度、更大的步伐、更开阔的胸怀去转型,才能找回晚报的优势。”程小华提到,现在很多人在唱衰纸媒,但是他认为纸媒的地位还是很坚实的,只要在媒体融合方面做好扎实的工作,将会给晚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动力。“继承和继续做好纸媒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在快速传播方面利用新媒体融合发展,贴近用户,以用户的观念做好产品,或许会给纸媒带来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给报纸更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访《武汉晚报》副总编辑蓝怡斌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张娜

在《武汉晚报》副总编辑蓝怡斌眼中,呼和浩特的蓝天白云是他一下飞机就能感受到的,他说,那种蓝是湛蓝的,白的云很低,好像伸手就可触摸到。对于《呼和浩特晚报》,他认为其定位准确,民生服务做得很到位,很接地气。

对于传统媒体的困惑,蓝怡斌认为,传统报业应该多想办法,多种经营,给报纸更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蓝怡斌建议,传统媒体要尝试更多的商业运作。新媒体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对传统报业的冲击空前,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报业的很多人才都跳槽到了新媒体。人才流失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收入,二是事业发展。

对于纸媒的发展,蓝怡斌认为时下纸媒正处于最大的困难时期,必须两手抓才能经受更大的冲击,比如搭建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要有新的机制、新的运作方式、新的表达方式。同时要有更好的内容,在质量、服务、定位上了解读者到底要看什么,做到权威、互动、有深度。新时代要有新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互联网思维,要根据互联网思维来谋篇布局,没有互联网思维,报业发展可能会南辕北辙。

坚持做一定会有收获

访《乌鲁木齐晚报》总编辑李永胜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蒋建波

《乌鲁木齐晚报》总编辑李永胜刚住进酒店,就接受了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的专访。采访中,他首先对呼和浩特的发展速度表示惊讶。而对于《呼和浩特晚报》一直坚持的亲民风格,他也大加赞赏。

“上次来呼和浩特是年,变化太大了!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了,植被也多了好多,满眼都是绿色,再配上蓝天白云,觉得再漂亮不过了。草原、绿地应该是很多人比较向往的吧!”李永胜感慨道,“距离上次来才隔了8年,我对呼和浩特感觉反而更陌生了,真的变了好多。”他说呼和浩特在很多方面和乌鲁木齐相似,很有亲切感。对于《呼和浩特晚报》,李永胜的评价言简意赅而又饱含肯定:“很接地气的一张报纸,内容走亲民路线,将民生百事作为主要报道路线,应当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我觉得这些方面,《呼和浩特晚报》做得很好。”

他说在他看来,内容为王对于纸媒而言依然很关键,同时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同也很重要,而如果能坚持做这些,一定会有收获。

占领细分市场创新原创内容

访《成都晚报》常务副总编辑张光焰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张丽娜

这是《成都晚报》常务副总编辑张光焰第二次来到呼和浩特,上一次是在年,十几年的变化,让她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成都有座‘青城山’,从‘青城山’来到青城,感觉和这座城市很有缘。和十几年前相比变化很大,那个时候到处都在修路,可能是季节原因,感觉当时特别缺水。而现在这座城市郁郁葱葱,蓝天白云,空气质量要甩掉国内许多宜居城市。”张光焰笑着说。

说到纸媒的发展,张光焰认为,区域性的报纸应该在细分市场上下功夫,在原创内容上创新,既要做信息的提供者,又要做资源的整合者,最终要做服务的集成商。坦率地讲,目前,传统媒体的内容构架大体相同,谁能在内容创新、资源整合上先行一步,谁就可能抓住宝贵的时间,赢得纸媒未来转型的优势。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单纯的信息提供是不够的,报纸要充分利用公信力,整合线上线下的优质资源,既提供信息服务又进行社会发动,聚集自己的读者,培养自己的用户,让他们都成为媒体品牌忠实的粉丝。

张光焰说,目前,《成都晚报》正在按这一思路进行转型改革,确立了“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的办报理念,将公益志愿、城市文明作为报道的主攻方向,搭建了全国首个城市文明建设全媒体平台,效果已初步显现。希望通过这次年会的交流,与包括《呼和浩特晚报》在内的兄弟媒体多多交流,共同探讨媒体转型的有效路径。

改变传统势在必行

访《长沙晚报》总编辑徐辉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朱丽华

《长沙晚报》总编辑徐辉在接受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纸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时下有许多人说纸媒要消亡,我认为,报纸是不会消亡的,它只是传播方式的变革,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生存发展。自身创新、融合新媒、营销转型是当下传统纸媒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

徐辉说,近两年,我们《长沙晚报》不懈创新提升报纸品质,既下大力气做强做好独家调查、深度报道、释解性报道,使报纸更加厚重耐读,又创造图事绘、新闻漫漫看、另眼看新闻、@新闻等诸多与新媒体打通互动的新品种,使报纸阅读率稳定上升。另外,纸媒要改变以前传统的先报后网的釆编流程,记者稿件及时先向新媒体发稿,再向报纸发稿,实现“一次釆访,多次加工,全媒传播”。现在我们《长沙晚报》近名记者都是全媒体记者,通过这一改变,使长沙晚报网、长沙晚报微博、官方







































白癜风医院石家庄哪家好
云南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fz/4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