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回顾烟台大学报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

《烟台大学报》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举行

三十载锐意进取默默耕耘,三十载春华秋实奋进如歌。11月23日下午三点,《烟台大学报》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在办公楼二楼圆厅举行。校领导崔明德、房绍坤、王吉法、张伟、孙祥斌、宋中民,山东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王晓华、副理事长孙宜山,胶东在线网站总编辑邓兆安,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副总滕岳,烟台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徐志增,烟台电视台频道总监刘镇,《烟台晚报》副总编辑杨建军,《今晨六点》总编辑赵先超,《齐鲁晚报今日烟台》总编辑杨珂,《大众网》烟台记者站站长吴磊,山东工商学院宣传部部长李君,滨州医学院宣传部部长刘向峰,鲁东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总编辑侯集体等出席座谈会。部分机关职能部门、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校报历任总编辑及部分师生代表参加座谈。党委副书记王吉法主持座谈会。

党委书记崔明德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关心支持校报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师生表示感谢。崔书记指出,30年来,《烟台大学报》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遵循“党性、真实性、舆论引导”的原则,为学校建设发展增砖添瓦,为师生昂扬奋进点赞讴歌。先后获评山东省优秀报纸、山东省高校优秀报纸、山东高校十大新闻奖;余件作品获山东新闻奖、山东省教育新闻奖、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山东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回首过去,引导舆论不辱使命;展望未来,科学发展再创辉煌。崔书记对校报未来发展提出殷切希望:一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全校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二要始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发展大局。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植烟大人的精神家园。三要勇于创新,不断改进作风文风。加强宣传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快构建“快在微博、深在报纸、广在网络”的立体传播格局。

宣传部副部长、校报编辑部主任曲增欣从成长、足迹、启迪和展望四个方面,对校报的工作作了简要汇报。

王晓华、孙宜山对《烟台大学报》的发展及在山东高校校报中的影响给予高度的评价;滕岳、徐志增、刘镇、杨建军、赵先超等从校报走出去的校友深情回忆了在校报做学生记者的日子,并一再强调校报培养了他们,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邓兆安、杨珂、李君等对校报的办报育人成果表示赞赏,并期待在新媒体时代加强与烟台大学报的联系。烟台大学首任宣传部部长、原党办主任王德华说:“年10月25日烟台大学首届开学典礼,11月15日《烟台大学报》即创刊,这充分说明学校党委、行政对校报的重视。”《烟台大学报》原总编辑刘德敏、段志国在发言中强调了一支稳定的专业的高素质采编队伍对校报的重要性;首任教工记者团团长齐爱军教授从采访温俊峰院士谈起,指出新闻采写要接地气要切合我们的大学文化。师生代表在发言中指出,《烟台大学报》真实记录了烟大发展的历史,讴歌了烟大人奋进的足迹,已成为师生的好朋友。

校长房绍坤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烟台大学报》为我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看到在场的媒体界知名校友,学校很高兴、很自豪。房校长说,《烟台大学报》作为涵育烟大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30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要进一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学校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房校长充分肯定了校报“烟大故事”等专栏对传承大学文化的重要作用。房校长强调,校报要充分发挥三项作用:一是发挥主阵地作用,要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二是塑造大学文化,一所大学文化的形成要靠几代人的努力,校报在其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承载功能,从校报记载的一些事情中,就能体会到烟大文化的特色,通过校报可以把我们的大学文化传承下来;三是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加强对师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宣传,讲好烟大故事,传播好烟大声音。

无论传播技术如何改变,《烟台大学报》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从年创刊至今已出版期。党委副书记王吉法在主持讲话中表示,在30年发展历程中,校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希望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认真总结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大力提升新闻宣传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作出新的贡献。

■文:党委宣传部

■图:袁兆军

学校举办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11月24日下午,学校在逸夫报告厅举办专题党课,邀请省委讲师团团长孔繁轲同志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学校副科级以上干部、学校理论宣讲团成员参加了学习,校党委副书记张伟主持。

孔繁轲同志以《决胜阶段的关键之举——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题从“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新特征、新目标、新理念、新举措和坚强保证等五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有关重大问题。他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在新常态、新思维、新判断的基础上,以发展为主线,以年为时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民族伟大复兴为愿景,提出和安排了“决胜阶段”新的战略部署。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论述透彻、深入浅出,既有专业系统的理论阐释,又有缜密详实的数据分析,对于准确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校党委副书记张伟在总结时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把握中央对“十三五”时期形势的重大判断,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领会“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重大举措,进一步增强与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坚定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继续抓好舆论宣传、党员培训、理论学习和研究等工作,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推向持久、见到实效。

■文:党委组织部

■图:袁兆军

“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11月14日上午,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会在药学院会议室举行。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张学敏院士、安徽医科大学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伟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张永鹤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朱依谆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肿瘤生物学实验室陈策实研究员、第三军医大学周红教授、山东大学医学院张岫美教授等7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实验室进行会议验收。会议由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处处长刘永波主持,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邵海涛,我校副校长郭善利、社科(科技)处和实验室负责人及实验室学术骨干等出席会议。

论证专家组首先听取了“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傅风华教授对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的专题汇报。随后,验收专家组成员在校领导和实验室负责人的陪同下现场考察了“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实验室,并与各研究方向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进行了交流。

通过听取汇报和现场考察,专家组认为,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实验室研究方向与国家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及地区经济建设紧密相连,研究内容属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代表当前的重大社会需求和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特色。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完成了建设任务书设定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致同意“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

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实验室是年我省高校唯一批准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是我校首次获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既是对我校药学院多年来办学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将推动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药学院

■图:袁兆军

“与信仰对话飞young中国梦”报告会举办

 

11月20日晚,由校团委承办的“与信仰对话飞Young中国梦”精品报告会暨烟台大学校友分享会在我校法学院二楼多媒体报告厅举行。烟台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八期培养班全体学员和各学院青年学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烟台市地税局纪检组组长、86级校友孙成军,山东古名君律师事务所主任、86级校友陈文胜,滨医院副院长、87级校友刘建勋,烟台首信房地产评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89级校友徐菁应邀作报告,并与现场学生面对面互动交流。

在主题报告环节,四位校友分别结合自己的奋斗经历,以朴实真切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事例,与现场青年学生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但他们的成长历程告诉青年学生,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源于他们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得益于他们勤奋、拼搏、实干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品质,向我们诠释了青春的真正内涵,展现了校友们胸怀理想抱负的责任与使命,他们的事迹和故事深深的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在交流访谈环节,同学们提出了有关公务员报考、考研、创业、学生干部成长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校友们一一耐心解答指导,报告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学长学姐们用自身的经历体验为我们做出了学习和工作上的指导,一次简单的报告会中有太多的不简单,这需要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去慢慢体会,更加坚定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信念”,人文学院青年学生代表王金铭同学感慨道。

“与信仰对话飞young中国梦”精品报告进校园活动是共青团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重要举措,契合青年学生追求崇高精神、确立人生信仰的内在愿望,校团委重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校友分享会自年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六期,为在校大学生搭建了与杰出校友交流的平台。通过贴近青年学生的互动交流方式,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业和人生目标,提高对自我的认知,端正学习工作态度,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引领个人健康成长。

■文:冯建

山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我校获佳绩

11月14日,“年山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暨青年人才评价推荐活动”决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邵逸夫楼科学馆举行。我校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盛淑贤、王超同学表现出色,以优异成绩荣获大赛一等奖,盛淑贤同学荣获大赛亚军,赢得元择业基金,我校荣获优秀团体奖。

山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省职工教育协会、省人才评荐中心承办,年举办至今已历经五届。本届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山东省80多所高校余名大学生报名参赛,经历了资格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和就业推荐五个阶段。资格赛由省人才评荐中心采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对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和职业发展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名选手进入复赛,名选手晋级半决赛。半决赛利用“微知助”大学生创业实战系统







































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白癫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fz/4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