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原意是指古代的城墙与护城河。城隍神,俗称城隍爷,是古代城市的守护神,而城隍庙就是专门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在中国古代,有城池的地方一般都建有城隍庙。老成都府县同城,因此在城区内既有成都府的城隍庙,也有成都县和华阳县的城隍庙,还有都城隍庙。有关城隍庙的历史故事口口相传,流传至今,但建筑实物却早已经消失了,现在成都人常说的城隍庙是指位于城北的老成都县城隍庙旧址一带,因为这里有一个全国知名的电子市场。
市场很大,南至金华街,北近一环路,东接解放路,西连人民北路,是由集中的交易市场以及沿街商铺两部分构成。占地大,约来亩,商家多达多户。
我在北门住了十多年,印象里市场有些乱糟糟。除了满街的人,满街的车,路边总是堆满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
相关的街道更为复杂,成华街、成华南路、花圃路、花圃北路,城隍东巷等让人云里雾里,甚至把成都地图出版社也搞糊涂了。该社年1月出版的《成都市街道详图》居然出现有关城隍庙的多处错误:将花圃北路错标为花园北路,将城隍东巷误写成花圃路,花圃路南二巷和城隍庙南二巷没有标注街名,而花圃路南一巷和城隍庙南一巷则直接在地图上消失了。
在我的记忆力,市场的起步大概是在80年代初。当时,河边路旁自发地出现一些地摊,卖电器元件和生产生活资料一类的物品,大多是些旧货;再后来,出现了音像制品和家用音响;慢慢地,各种电器和电子设备成为了主角。我曾经在这里买过磁带光碟、工具箱、电灯泡、风水罗盘、电源插座、手电筒、望远镜、电风扇、灭蚊灯、电子点火器,车用电子狗,足见市场商品种类之繁杂,也可见本人兴趣爱好之广泛。
城隍庙历来热闹,老成都每年都有城隍出庙全城巡游活动,如同现在的狂欢节;民国时期,这里就形成了市场;建国初期,这里集中了不少民间艺人在此表演,清明庙会上还可以看见精彩的比武竞赛。
现在,几乎看不到老城隍庙的踪影了。在城隍庙南一巷靠近沙河排洪水闸的位置,有一块巨大的红砂石,上有城隍庙的历史介绍。在沙河排洪道的河堤内侧,刻有几组老成都题材的浅浮雕图案。
城隍庙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喧嚣与烦乱之外,它有不为人熟知的另一面。
这里有一所人民北路小学、是整个北门金牛区范围内最好的公办小学。儿子在这里读了6年书,度过了人生最愉快的童年时光。附近,还有一个花圃路小学,以武术特长闻名。现在,两个学校都叫人北小学,一个是东区,一个是西区,华侨城一带还有一个人北小学,让一般人很难区分。
前几年,在嘈杂的市场里,居然有一家超凡脱俗的书店,主要销售建筑类专业书籍,显然,客服对象不是针对市场里的电器老板们,这附近有一家建筑设计院、一家勘察设计院和一家科研院。我过去爱在这里买书看书。现在,书店消失,变成一个大体量的建筑工地。我想,工地上的施工技术人员里,也许有人当初就是这建筑书店的常客吧。
熙熙攘攘的市场里,居然有羽毛球馆、保龄球馆、游泳池、武术训练中心,他们共同构成了城北体育公园。老成都习惯称这一带为城北花圃。解放前,这里是一片坟地,年政府在这里建起了育苗养花的基地,后来陆续修建了棋园茶社,增添了体育设施。年划归体委,改名成北体育公园。
儿子在这里的业余体校练了10年的太极拳。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屁孩已经长成1米8几的大小伙子了,武功依旧没荒废。现在,读高中的他,常常在学校的操场上登台领拳,武术带给他快乐与自信。
每天清晨,河边的茶园里,老人们遛鸟、喝茶、看报、下棋,鸟语花香,如世外桃源。闲谈中,一桌人提起了90年代初这里与红庙子齐名,号称“北庙子”的街头股市,热闹非凡的疯狂场景恍若隔世。
每次放学回家,都如同突破重围,要经受路边小商小贩的各种诱惑与考验,这是儿子童年记忆里的城隍庙。
除了几株竹子,没有一点情调,这是老婆对城隍庙的评价。
而我却有些喜欢城隍庙。在我的心里,它如同自然生长的一片园子,里面有各种植物花草、各种昆虫飞鸟、它比那些精心打理的园林更让我痴迷与向往,充满未知、奇遇和许多秘密,让单调的生活有些快乐的色彩,产生出一些津津有味的话题。不然,普普通通的日子有什么好说的呢?
真实的城市往往多变,很难用好与不好做评价;每个人对城市的感受都是真实的,无法做对与错的勾选。
城市的变化总是会超出人们的预想,“北改”会让是这座城市变得更快,不知城隍庙电子市场又会变成什么有趣的模样?其实,日积月累自然形成的东西,改变需要些耐心与时间。不管怎么样,现在的一切将来都会成为历史的一页,如同百年前的老成都在我们心里的样子。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白癜风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