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的中科院博士回信了,作者来自四川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里

网友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无穷的力量

黄国平是四川南充市仪陇县人

4月18日晚

记者采访了熟悉黄国平的

伯父、村民以及他当年的老师、同学等人

他们还原了一个更为真实的黄国平

他的人生确实不易

他写下的这些文字也都属实

这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少年

靠着知识一步一步改变命运的故事……

01

NEWS

亲伯父:

老鼠打了洞,泥巴落在他床上

就算读完博士回家穿着依旧朴素

黄国平出生在四川南充仪陇县炬光乡的一个村子里,“贫穷”,似乎笼罩着黄国平的整个童年。

“他们家,当年是真的穷。”76岁的亲伯父谈到,侄儿黄国平是年出生的,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其母亲便离开了家。黄国平上高中后,父亲才外出打工。伯父说:“这是他第一次外出打工,当时出去了还给我打电话说到时候寄钱回来,给买肥料的钱。但出去没好久,就出车祸去世了。”

母亲早年离家出走,父亲去世的同年,婆婆也因病去世。伯父说,黄国平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虽然成家了,但是经济条件也不好。

“他(黄国平)当时从学校放假回来,我去他屋里一看,老鼠在土墙上打了一个洞,泥巴都落到他床上。看到这里,我眼泪水都包不住了,我当时就喊他在我们家里住。”伯父说,一连串的家庭变故之后,不用外人说,自己也要承担起照顾黄国平的责任。

伯父说,前些年,侄儿当时已经读完博士回来,穿着依旧很朴素。走在外面被人看到了,有人私下嘀咕说“还说那个娃儿是读了博士回来的哦,没想到穿成那样(很朴素)”。

伯父对这些言论却不以为然,他觉得侄儿这样很好,说明侄儿没有忘本,他觉得侄儿给整个家族争了光。但他仍不忘叮嘱侄儿,平时不用经常给自己打电话,工作很重要。

02

NEWS

同村村民:

他小学就是耀眼的“学霸”

因为成绩好,会帮老师批改作业

直到现在,村里人在教育孩子读书时,有时都会提到黄国平这个名字拿出来举例。伯父说,黄国平学习成绩从小一直很好,奖状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墙壁,在黄国平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好老师,好心人,也才有了侄儿的今天。

黄某与黄国平同一个村子,他比黄国平要年长几岁,两人当年一同在炬光学校读书。黄某说,黄国平当年还在学校上五六年级的时候,学校就开设了“微机课”(计算机课),教“微机课”的老师正是黄国平在“致谢”中提到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某。

“他很聪明,邱老师对他也好,他那个时候在计算机方面就学得比较好。我比他高几届,都没得他熟悉,他还经常帮助老师打印试卷这些,因为成绩好,平时还会帮老师批改学生的作业。”黄某说,在学校里,黄国平属于比较耀眼的“学霸”级人物。

03

NEWS

高中老师:

他的刻苦可以用拼命来形容

不爱说话

学习中遇到问题首先自己解决

据介绍,初中毕业后,黄国平成为仪陇中学级1班的一名学生。

黄国平当年在仪陇中学读高中时的班主任饶老师记得,到学校报到那天,黄国平是由一位初中老师带着来报到的。

“他初中老师当时就给我们讲了他家里的情况,我们给学校汇报了,学校免去了他的所有费用。学校食堂老板姓胡(黄国平‘致谢’中写到的‘胡叔叔’)在知道他的情况后,一直资助他上学的生活费,我有时候也给他拿几百块钱作为零花钱。”在饶老师的印象里,即便每个月放一次月假,黄国平为了节约车费,也很少回家,有时是到“胡叔叔”家过周末,有时候他也会把黄国平叫到家里过周末改善伙食。

饶老师向记者回忆,从黄国平上高一开始,就表现出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平时除了帮助维护班上的计算机,还帮学校老师一起维护学校的计算机。高中三年,黄国平学习一直很刻苦,最后考上了省内一所本科师范学校,在老师看来,农村出来的孩子能考上一个师范学校也不错,但黄国平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之后前往绵阳南山中学复读,一年后考上西南大学。即便现在,黄国平和饶老师仍经常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bbfz/13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