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丨山东在促进投资上将采取哪些措施

今天下午,省政府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请问如何看待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万明答:

从刚才发布的数据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我省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一季度我省GDP下降5.8%,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从月度数据的动态变化看,疫情影响更多反映在2月份,进入3月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不断巩固拓展,基础工业平稳增长,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基础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都反映出,我省应对的措施是高效的,政策是管用的,方法是得力的,经济运行经受住了疫情的短期冲击,表现出较强的坚韧性、稳定性和抗风险、抗冲击能力,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从经济运行情况看,呈现四个方面突出特点。

第一,经济回暖企稳态势明显。随着全省疫情防控成效不断显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正逐渐进入常态,特别是进入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的态势更加明显,工业、投资、进出口当月都实现了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大幅收窄,表明生产生活秩序在快速恢复。重点领域回暖势头良好,钢铁、农副食品加工、化工等传统优势行业强势复苏,3月份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9、6.3和4.5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回暖的重要支撑。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服务逆势上扬,邮政、快递业务量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这都充分体现了山东产业体系完备、发展基础稳固等一些硬能力、软实力,也说明我省生产恢复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第二,新旧动能转换快速推进。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挑战的同时,也催生并推动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了新技术、新服务、新动能,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进程。3月份,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9%,比1-2月大幅回升27.3个百分点。以服务器、智能电视、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为代表的高端智能产品产能迅速提升,加速了产业向高端迈进。线上消费、云服务成为新消费热点和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0%,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餐饮企业创新营销适应“宅经济”发展,加大外卖、半成品和原材料配送,外卖送餐收入大幅增长39.7%。节能降耗、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稳步推进,高耗能行业能耗下降2.8%,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大幅下降,优良天数明显增多。

第三,社会民生保障稳定有序。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国家和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加大减税降费、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等力度,减免租金,延期缴纳税款,减少或延迟社保缴费,合理延长贷款期限,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逾期利息等等,全面释放政策红利,帮助中小企业稳定运营、渡过难关,我省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民生、就业、供应、安全形势良好,整个社会和谐稳定。从就业看,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9.8万人,降幅较1-2月收窄15.4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2.94%。从民生看,在财政支出普遍减少的情况下,加大民生防疫保障等方面支出,一季度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分别增长12.6%、3.2%和40.2%,有力保障了生产生活秩序的快速恢复和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从物价看,物价总体水平稳中有落,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8%,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价格上涨5.6%,涨幅比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涨幅比1-2月回落6.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特别是包括猪肉在内的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说明我省食品供应比较充裕、物流运输比较畅通。还有就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为下步消费潜力释放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回稳向上态势有望延续。从先行指标看,3月份工业用电由上月下降15.8%转为增长3.1%;物流运输快速恢复常态,铁路发货量保持快速增长,公路、水路货运量由负转正。预示着生产秩序逐步恢复常态,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从投资支撑看,大项目个数明显增多,一季度亿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个数分别增长45.8%和39.4%,百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加20个。从政策效果看,前期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帮扶企业渡过难关、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等,将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经济稳中求进、企稳向好的心理预期,有力助推经济尽快步入正常轨道,延续3月份以来运行改善、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复杂。请分析下一阶段经济走势如何?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关兆泉答:

当前疫情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对经济循环的扰动和影响持续加深,对全省经济的短期冲击集中突出,常态化影响逐步显现。特别是境外疫情加剧,省内供需两端同步承压,内外影响碰头叠加,必须做好常态化应对的充分准备。

但与此同时,困难也是机遇,受疫情冲击增速出现回落是短期的、暂时的,山东经济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实现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在加快集聚。第一,疫情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一揽子力度空前的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效疏解疫情影响造成的堵点难点痛点,各项政策效应正在加快释放,有效帮助基层和企业破解突出困难问题,稳定了社会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第二,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产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经济发展韧劲足。特别是全省上下积极作为,有序组织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在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中赢得了主动、占得了先机。第三,市场空间潜力大,全省1亿人的消费需求具有巨大补偿反弹效应,能够形成快速有效拉动。第四,山东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线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四新”经济逆势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疫情带来的损失。同时,疫情对全球经济结构和布局影响重大,产业链重构和布局调整将对山东加快动能转换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带来新的机遇。第五,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优质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去年四季度以来超前谋划储备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实施,有效发挥了投资关键作用。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全面加速,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具有强劲的支撑作用。第六,省委组织开展“重点工作攻坚年”,全力推进九大改革攻坚行动,进一步凝聚起全省上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的浓厚氛围,形成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如无新的突发重大因素影响,二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将逐步回稳,上半年形成企稳回暖势头,下半年呈现稳定向好发展。

大众日报记者:

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围绕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建设等方面问题出台了很多政策,下步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政策落地落实?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关兆泉答:

疫情发生以来,省委、省政府超前研判,直击疫情影响的堵点难点痛点,出台了一大批对路管用的政策措施,比如,针对项目建设和企业复工复产,及时出台了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52条、加快企业项目全面复工达产12条等政策措施。比如,针对提升市场主体信心,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条、服务业有序开业复工13条等政策措施。比如,针对稳就业,出台了应对疫情稳就业24条等政策措施。再比如,针对稳外贸稳外资,出台了支持外贸外资企业32条等政策措施。在出台政策的同时,我们扭住政策落实不放松,结合“万名干部下基层”和“四进”攻坚行动,全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有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从目前情况看,各项“黄金政策”正在释放“黄金效应”,有效帮助基层和企业破解突出困难问题,稳定了社会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止目前,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续建项目复工率达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全部复产,达产率达到%以上;阶段性减免社保费为企业减免费用.4亿元;3月当月进出口和出口分别增长4.2%和8.1%,实现逆势上扬。

下步,我们将牢牢扭住政策督导落实集中发力。一是加大政策集成落实力度,组织开展“送政策上门”、政策评估督导等活动,确保各项政策真管用、问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二是深入基层企业开展面对面服务,统筹发挥好金融、财政、税务和通关辅导员作用,健全协同联动、常态化联系、分层解决和信息报告机制,结合“四进”攻坚行动,全面下沉一线,精准为企业排忧解难。三是充分发挥省级问题诉求反映平台和热线电话作用,及时发布、详细解读国家和我省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解决企业诉求,帮助企业和群众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四是组织对涉企税费特别是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收费及港口、海关收费进行集中清理规范,切实减轻企业成本负担。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步我省在促进投资上将采取哪些措施?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关兆泉答:

省发改委将全面落实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四个一批”的要求,以项目清单为抓手,扭住抓项目稳投资集中发力。一是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对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一个项目一套方案,全部直达现场服务帮助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对需要省级协调的落实好协调推进机制,跟踪解决、提速办理。二是紧盯第一批个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项目,对已开工的70个项目全力加快进度,落实好项目建设条件,上半年再开工个,三季度总体开工率达到85%以上。对新谋划的第二批个补短板强弱项项目,重点突破融资难题,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审批,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年内完成投资亿元左右。三是按照“在建提速、提前开工、尽早竣工”的要求,抓好年内争取开工的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济南至滨州、济南至枣庄铁路(旅游高铁)等高铁项目,对照前期工作推进计划严格按时间节点对账销号;加快23条高速公路、6条高速铁路、4个机场项目、8个轨道交通等在建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抽水蓄能电站、LNG接收站和天然气管道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主汛期前完成8条骨干河道治理、5条台风中出险河道治理主体工程、处水毁工程修复、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一批防灾减灾救灾工程项目。四是出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以5G商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为重点,加快谋划推进一批牵引性强的重大项目,年内建成5G基站4万个,集中打造20个左右省级数字经济平台。加快推进加氢站布局建设,构建城市和城际公共加氢站服务网络。五是加快14.29万套城市棚户区和40万户以上老旧小区改造进度,统筹推进电梯加装、城市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抓好城镇污水管网、养老托幼、老年大学等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基层教育设施新建、改扩建力度,全面改善教育条件。加快“四好”农村路改造拓宽和路网绿化等工作,完善便民店、农贸市场、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

齐鲁晚报记者:

一季度我省CPI上涨较快。如何看待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及后期走势?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万明答:

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充分发挥农业大省、基础物资保障大省优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统筹推进各类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和储备,保证市场运转基本稳定,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同时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稳定物价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水平,确保市场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定有序。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6%,涨幅同比扩大3.6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一季度核心CPI仅上涨1.5%,说明目前居民消费价格基本保持平稳。从前3个月的月度同比涨幅看,1至3月分别为6.2%,5.7%和4.8%,价格月度同比涨幅总体呈现稳中有落态势。从前3个月的月度环比看,1、2月份在春节、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分别上涨1.3%和0.4%;随着春节因素消退及疫情防控形势向好,3月份环比价格由涨转降,降幅为1.0%,价格环比走势呈现下行态势。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预计后期价格涨幅还会逐步回落。

具体分析看,一季度价格涨幅较高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大。一季度涨幅为22.8%,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程度达80.4%。其中,猪肉价格上涨.9%,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影响程度达57.1%。猪肉价格高位运行,是当前影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二是成本上升。疫情防控期间各地物流运输等成本相对提高了一些,导致产品价格有所上涨。三是翘尾影响。居民消费价格5.6%的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4.3个百分点,影响程度高达76.8%。

从后期走势看,我们判断,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扩大的可能性比较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山东粮食生产也获得丰收,为稳定食品价格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了保障疫情期间供应充足,各地加大生猪稳产保供政策落地落实,也加大了家禽、牛羊等肉品综合供给,对抑制猪肉价格上行起到积极作用。目前猪肉价格涨幅3月份已出现回落迹象,当月上涨.6%,比1-2月累计回落18.8个百分点;价格环比走弱态势更为明显,涨幅由1月份的7.0%减至2月份的4.6%,3月份环比首现下降,降幅为3.2%。预计下半年回落速度会加快。此外,我省蔬菜、水果生产形势良好,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其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达产扩面提速,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快速增强,服务供给逐步恢复释放,市场价格将持续保持稳定。第三,去年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逐步减弱,特别是到下半年影响程度将明显降低。因此全年看,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计会呈现逐步回落态势。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bbfz/12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