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学奖筑领地NO

点击下方按钮,聆听优美音乐

采风蒙顶山

《品文》七人诗辑

[编者按]

寒沸之语:

名刊群集名山行,

《品文》初露见峥嵘。

年10月10日至10月12日,“全国名刊名家四川行(名山站)”采风创作座谈会在名山举行。《品文》主编曾涵复,编辑黄开士受邀请参加了座谈会暨创作采风活动。

这是《品文》走出去参予期刊交流联谊,一次筑梦期刊同行,享受茶香、友情和文学艺术快乐,开启文学艺术创作发展新格局的聚会。也是一次学习交流雅安市名山区文艺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加大对名山区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名山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宣传盛会。

登蒙山诗境满怀得联谊佳趣

品香茗青山对面撰风流文章

华阳作家协会以这次期刊联谊采风为契机,特别策划在季刊《品文》和网络微刊《天府文学奖筑领地》版面上推出“采风蒙顶山诗辑”,以宣传雅安名山,传播《品文》这张华阳文化名片。

采风蒙顶山

《品文》七人诗辑

作者简介:

曾涵复笔名:寒沸。原创写作者,编纂人。发表各类文学作品数百万字,作品入选多种选书并翻译介绍到美国、法国和东南亚等。出版《寒沸诗选》《寒沸语境》《品文寒沸》等多部著作。以上千首石油诗《钻工和他的妻子》《盆火喷地》《雄性风的钻井队》等作品在文坛和全国油田有一定影响。先后创办主编诗歌报《龙眼树》,大型文学双月刊《梦岛》,主编出版了中英文《世界华文第一流女诗人39家》《这里诗人12家》等多部书籍。现系天府新区华阳文联副理事长、华阳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季刊《品文》主编。

茶作业精致的名山(两首)

曾涵复

采风唯美蒙顶山

在蒙顶山演义斑斓的传奇后面深秋依然绿意萌发的风景里

牵一群文字发酵的采风人

嘴里衔着一片树叶的童话

走近从未褪色的茶马古道

描述一座名山远去的漂泊

在敬畏青山的微笑中

用属于忘却自己的那份出神裸露丝丝虔诚的想象

找寻茶叶初源的动词

准确抒情这片绿色的相思

原来茶是一部书

出版在一千二百多年间的名山

沐浴祭天祀祖的嘱托

诠释秀雅古雅高雅的醇香

出落贡品风骨独有的高贵

缠绵扬子江心的古今活水

沁透天下第一茶的酣畅

有了品味茶之道无限的意蕴

后来翻阅茶道的作家诗人

无论著名不著名的茶客

没来得及拥有采风的风流

难有浓过茶香的神来情思

接住历史飘落的轻盈

风中传来一个梦的寄托

裸露不思归去的自嘲留下撰写的章节封印自然

是唯美路上继续的陶醉

品茗蒙山圣洁

读蒙顶山心情一下纯净

相遇茶树群纷扬的诱惑

撩拨温柔的欲望寻觅典藏

缓缓漫涌的绿色很奢华

舒展每一片叶子的优雅

仿佛飘洒丝丝细雨

滴落茶树的呢喃细语

濡湿我呼吸灵感的诗意

在茶山簇拥的天盖寺品茶

心情添香感知文字圣洁的缘分

有幸观赏蒙顶山独有的茶技

绽放茶叶脉络姿容明晰纤细

感恩那个北宋高僧禅惠大师

清修煮茶论禅的玄机

创作长嘴壶掺茶龙行十八式

剔透满腹经纶的茶道茶经

演变耳鬓厮磨的风情茶事

我在静沉中默啜茶理

想起以茶代酒送别古道长亭

那句唐诗茶中故旧是蒙山

没有在岁月里遥远寂寞清愁瘦细

反倒在记忆里泡出更浓的香味

飘起内心柔软恋慕的茶情结

作者简介:

黄开士,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丶诗歌学会会员丶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天府华阳作协副主席。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始,有诗歌丶散文丶报告文学散见于国内数十家报刋并部分获奖。出版诗集寒草人物纪实专著找回远逝的乡贤梁正麟。另有作品入集火海征战录这里诗人十二家这里散文十三家等多部文学作品集。

悦读蒙山茶林(外一首)

黄开士

上山途中听说:春之神

因爱,淡忘了时令

已临秋风肃杀

仍默然守望蒙山茶林

我认同此说自也

因爱而来寻行数墨

只为临场悦读蒙山茶林这部

古今相承的传世经典

觅索此地仙茶独树一帜的

隐痕秘迹

刚至茶林,顿觉有一种袭人的

奇异感惊颤心魂

放飞笫一注目光就被

一坡一埂,一塆一坳,一丘一壑……

着翠绿色条纹服的

茶姑迷醉

幸遇仙居于此的千年茶树王

把我引进它的一片绿叶

挈带迷醉沿叶脉移步

取风声给讲甘露普惠妙济大师

茶始祖吴老的种茶术

蒙山人世代续写的茶业史

讲上兴头,方恍然清醒

此时,仍若置身灵境

只见,一汪碧湖波光传情

四周青山笑意温诚

新劈建的茶林园灼烫眼神

身前身后,依然被那些

着翠绿色条纹服的茶姑包围

面对如斯,我多渴望能拜见吴老

要他收下我这个异乡弟子

纵使打后无缘仙骨化着一只

长此于蒙山茶林鸣啼的鸟

也行

山雾与茶树

半山小憩,目望远山近岭

忽如见到山雾与茶树这对

传说中的情侣

两情缱绻,顾盼生姿

于山野间缠绵不置

摄入眼帘的山雾身无寸骨

没有高天霞彩艳丽

也无横空云朵娇媚

可柔体内注満灵气和坚贞

素颜上漫散出天地间

最纯洁的情怀恋意

伫立山野的茶树厚道笃实

据悉,自植根蒙山,就与山雾

蒂结同心,唯命相依

时念大爱,岁岁年年

不惜舍去生命的青葱

乐向世人奉献顶级茗品

它们天生无语,深居蒙山以爱

润泽山外的我和不计其数的茶客

可我与茶客中的许多善语者过往

皆不识它们清寒的身世

从未向其道上一声致谢

于此,当躬身合十,于心愧怼

作者简介:

杨国平,八二年毕业于西师中文系,曾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十二年,现任教四川成都棠湖中学。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四川双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双流分会副会长。出版诗集《极地阳光》、诗歌散文诗集《极地延伸阳光》、中篇小说《天光》、作品集《雪域:青春在夹缝中突围》等作品百万字。作品入选《这里诗人十二家》《这里散文十三家》《锦书流年》《诗意中华》《粤海散文》《贡嘎山》《东坡诗刊》等。

茶马情思(三首)

杨国平

蒙顶茶山

是谁踏晨雾而至,把山路

蜿蜒成曲折的柔情

让满山的绿

飘出茶香

看那漂飞的红头巾

听山野灿烂的笑

粗朴的驮脚汉把行囊放进歌声里

把春色定格在心里

蒙顶山送青

青衣江踏浪

榕树把酷夏揉进春天

渔樵相会一杯茶

在鸟鸣中

茗享绵绵不绝的烟霞

绿色蒙顶山

柔情青衣江

山水相映,水天相依

茶香在天地间氤氲

雅安的天地人

定格在盖碗茶里

雅安醉在茶香里

茶在山水间

雅女诚相邀,

直上莲花山。

山著碧螺带,

云为神衣冠。

云中神、雾中仙,

云雾深锁蒙顶山。

千巡万廻山中水,

绿色蛟龙在沸腾。

采茶姑娘采茶忙,

素袂飘飘瑶池上。

一曲茶歌云水间,

黄芽甘露天上来。

素手添香蒙顶山

流转乾坤几千年

茶在山水间

人在天地间

茶马叮当

一路向西,从雅安,从远古的唐朝

跨越康定、毛垭,跨过昌都

直指天边的拉萨

茫茫雪线,飞鸟纵深处

蚁行的马帮,敲碎夜夜星月

又把晨光刻写在古铜般的脸上

一群驮脚汉,背上高耸的茶砖

插在山间,就是行走的路标

移动云端,就是飘摇的风樯

茶马古道

历史在盘旋中伸出绿叶

又在厚重的茶包里发酵

踏雪而至,包家锅庄门楣大开

哈达洋溢万千洁白的“kazuo”

在雅拉、折多、拉萨的河浪里飞扬

掰开茶砖,让土地的深沉

在茶锅里沸腾,让鲜亮的太阳

在茶碗里张扬

西行的马帮,敲响云中鸟唱

从雅安、从远古的唐朝

直至天边的拉萨

我站立的垭口,每天有新的太阳

在青青牧场的茶香里

酿一杯茶马古道的万里情长

累了,就席地而眠、随遇而安

我的梦是遥远的故乡

是柔雨款款的雅安

是神仙般的蒙顶山

注:盖碗茶——由茶盖、茶碗、茶托组成,分别象征天、地、人三才。

Kazuo——藏语“谢谢”。

包家锅庄——康定城里,是茶马古道上最大的茶马驿站、最大的边茶交易集散地。

作者简介:

刘祥辉,任教于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倾情文学创作,作品发表见《星星》诗刊《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品文》《东坡诗刊》等多家刊物。出版散文集《唯一心粒》、诗集《子时阳光盛开》和诗歌合集《这里诗人十二家》。

名山香传(两首)

刘祥辉

那是一个传说的地方

那是一个传说的地方

在雅量非凡的土地上

生长了

你芬芳的魂香

是君子品心的牧场

当我

用右手撩开世俗的光芒

层层叠叠的歌声翩飞

抖落露珠的晶莹在茶树的根须里酝酿

茶叶

悸动脉络的脆嫩甘浆

把季节美丽流转

于是壶中天地灵气萦绕

茶艺师的回眸转身里

倾泻一片记忆久别的清亮

没有喧嚣

没有纷扰

只有窗外如诗如画

云卷鸟飞的闲畅

名山

名山

谁在你的肌肤纹理快乐逍遥

蒙顶

蒙顶

谁在你的巅峰骨脊间

大醉一场

醒世恒香

你淡近淡远站在名山角落

散开一叶叶心的形状

从遥远的传说舒展

碰撞的宁静里

芳名远扬

泥土

是你终身相知的伴侣

任凭山外的楼起窗高

碾出尘世无法可言的美妙

山里人的脚板丈量过的每一处土粒的血液流淌

都是千年前熟悉温暖的模样

蚯蚓躬身

撬开谦逊的土壤宽广

细雨

是你永恒相遇的知己

三百六十五个轮回的日子里

常常慰藉你永不枯竭的山梁

蒙顶茶的味道

飘过白昼的烟霞雾岚

飘过黑夜的瓜果稻香

从叶脉里延续还是从前的味道

从前的味道里

留住的人心

人心的清澈

浸染茶香的清澈

无论对坐了然

是你走向世界的屏障

纯朴和工匠精神相生相长

茶品

打捞出岁月浓缩的情思幽香

翻阅不尽千古风味的仙道旖旎璀璨张扬

作者简介:

张天涯,雅安名山人,中学数学教师。四川省数学学会会员,四川诗歌学会会员,华阳作协会员。先后在《四川文学》、《品文》、《南充晚报》、榕树下文学网、红袖添香网、起点网等杂志、报刊、网站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多篇。其作品情感丰富,文风隽永,风格细腻。

家在蒙顶山(两首)

张天涯

饮茶思乡

初冬的午后,点点慵懒

温暖的斜阳爬上满是岁月斑驳的庭院

吻别枝头,银杏叶飘然而下

堆满了游子多年思乡的眷恋

恰遇一壶甘露清茶

升起了来自蒙顶的云霞

离乡数载,偏居蓉城

只有她才能嗅到熟悉的家

遇水而开的嫩芽

诉说了对整个春天的收藏

淡淡的迷人的清香

微醺了冬日所有的阳光

带着虔诚轻啄一口

恍然间有种呼唤涌上心头

收好心情,起身而去

我知道,该是回家的时候

蒙茶百味

所谓,智者乐水

所谓,仁者乐山

而我谓之,众生乐茶

几多好友,几壶蒙茶甘露

一场相聚,一世江湖儿女

喝进的是红尘的爱恨情仇

咽下的是世间的酸甜苦辣

寻蒙顶一处禅院,银杏树前

捧一本好书,一杯黄芽,

读的是古今中外,历史悠远

品的是人生百态,沧海桑田

世人好茶

皆因茶中有道

佛门看禅,道门望气

儒家观礼,商家视利

然而

茶,依旧是蒙山顶上茶

水,仍然是杨子江中水

不一样的是喝茶人的心

不一样的是品茶人的性

其实

茶叶初泡,如人初入世

茶汤青涩,透明得接近神性

而后,再泡数次,如人将出世

汤色渐隐,纯粹得接近人性

作者简介:

周家琴,女,汉族,70后文学爱好者,四川省内江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西南地区学员。曾先后在《四川文学》《西藏文学》《星星诗刊》《中国西部》《青年作家《华西都市报》《西藏日报》《成都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若干。并有多篇文学作品入编几本文集,现为阿坝州马尔康《草地》杂志社编辑,出版诗集《卓玛吉的风铃》。

我想做蒙山顶上

的一枚青叶(外两首)

周家琴

起风了

温润的雨打湿鸟儿的天空

心被打开的时候

我想做一枚被你抚摸过的青叶

在茶汤里为你散出一缕暗香

在蒙顶山

与一株盛年的茶树对话

种茶人不问远客慕名前来的欢喜

却紧锁着茶山飘香的秘密

天梯古道拉长了岁月的距离

千年贡茶的故事

比琴声更悠扬比蒙山更高远

心塬开花的时候

我想做蒙山顶上一枚飘飞的青叶

飘出龙行十八式的技艺

飘向晓风残月的,你的江南。

初相遇

我来时,空气的湿度很重

在蒙顶山呼吸茶山的味道

心中蓬勃着辽阔的馨香

日子流走得如茶汤越来越淡

对你的回味却越来越浓

那满山的茶树,比年轻女子还青葱

那一年

潦倒的朋友送我一罐蒙顶山茶

直到过期,我也舍不得开封取香

那翠绿的叶子有保质期

存茶的人

却固守着内心栩栩如生的愿景

物是人非的日子

惦念那永不过期的初相遇

蒙顶山,茶的故乡

蒙顶山是一个茶元素

这个符号自古以来就烙上去了

茶树是山民,茶叶是山民的媳妇

那些被雨水打湿的光阴

在茶水里经年的沉浮

上清峰、百丈湖、蒙泉井、甘露石室……

我走进你的时候

忆起清朝吴之英为你写下的

“一路鹃声归去也,年年春树古今心”

茶马古道上跫音回荡

石板路仿佛被茶水浸成烟青色

来一碗长嘴壶吐出的甘露吧

呡一口,心意微醺。

雅安有清雨亦有雅鱼

蒙山有青葱密集的树

山凹处有我茶风得意的故乡

你来,必是一片茶叶的知己。

作者简介:

刘平荣,原籍浙江嘉兴,现居住成都华阳。职业,医生。

蒙顶清茶品古今

题记:古代蒙顶山茶园里有七株茶定为皇茶,极为稀有。蒙顶山五峰相聚型似莲花,常年雾蒙蒙,适合茶叶生长,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泡茶以龙行十八的长嘴壶为特色。天盖寺.上清峰.百丈湖都是著名的景点。

刘平荣

一杯皇茶向天邀

问兮何时赐仙号

玉帝也醉蒙山顶

只为七株园里挑

万丛茶畦千百里

雾沫蒙山五峰召

天盖寺坛论秋华

蒙泉井边煮风花

百丈湖里洗筋髓

吴祖弄茶文墨梢

茶马古道已渐远

又见才子登蒙山

上清峰前点将台

长嘴壶下碧潭飘

龙行十八舞莲花

一杯清茶品古今

两首诗歌天下锆

主管:成都天府华阳文联

主办:华阳作家协会

出品人:印娅

创意人:汪利娟

主编:曾涵复

副主编:徐开成

执行编审:潘树明刘平荣

栏目主持:刘祥辉张天涯黄开士

编辑:潘树明刘平荣张渝

首席审读:宋学镰向思宇张治玲

策划总监:达夫

艺术总监:剑硕

组版编辑:胡于辉詹玉麒

法律顾问:梁源超钟光艳

稿约:

《天府文学奖筑领地》正规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bbfz/124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