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式微,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传统媒体式微,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张效雄

三年前,我在美国过元旦,看到网络上传出好几家报纸新年关张的消息,感慨地写下了《不说再见,不是悲哀》一文。

当年的《华商时报》是十分悲哀的。新年前的最后一夜,同仁们在最后一张《华商晨报》报纸清样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一个个沉痛地和这张报纸告别了。

在此之前,网络展示一张十分伤感的照片,这个报社员工打着“华商晨报,永远不想说再见”横幅,在报社大楼前合影。有报道说:“没能活过年的《华商晨报》,在百姓心里,最怀念的,不是报社曾经高达几亿的广告,不是多达几十万的发行,而是曾经的敢写敢批,能为百姓多说几句真话。”

同时说再见的还有《法制晚报》《北京文摘》《西部商报》等多张报纸,他们说再见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不管出于何种缘故,报纸一张张地淡出了。多少人感叹,报纸代表着一种文化乡愁。新媒体越是喧嚣,告别越是苍凉,这种乡愁越深、越浓、越彻骨。

三年以后的今天,又有三十余家传统媒体阵亡。

见证了个日落日升,四川《内江晚报》终究没能挺过年的最后一天。

没能看到年第一缕阳光的,还有《遵义晚报》《益阳城市报》《皖北晨报》《广元晚报》《德阳晚报》《都市消费晨报》《铜都晨报》等。

《吉安晚报》《武汉晨报》《本溪晚报》《拉萨晚报》《浙中新报》,也一个个宣布,自年1月1日起停刊。

过去的一年里,牺牲的媒体还有:3月25日,湖南广播电视台时尚频道停播;7月,创刊于年,伴随了中国象棋棋迷长达40年的《棋艺》杂志宣布停刊;浙江广电集团影视娱乐频道(5频道)宣布于7月底停播;8月15日,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电影频道停播;8月19日,《集邮报》停刊了;11月5日,《成都晚报》发布信息,宣布自即日起注销。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4家传统媒体,倒在了年。

与往年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bbfz/12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