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家长,开学在即,上大学该给孩子多少

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的一则咨询帖

再次引来大家对大学生月消费话题热议

妈妈

女儿,你马上要到杭州上大学了,我每月给你元当生活费吧!

妈妈,我真的是亲生的?

女儿

妈妈

小编小编,我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上大学后,每个月该给多少生活费呢?多了怕孩子不节制,少了怕委屈了孩子。

家长们先别急,我们先看看以下在校大学生给你算的账。

小编学费

本科学费

公办本科基本是-元

艺术类

1万-2万

民办本科

也要1万+

住宿费

一般在-元左右

四人无空调宿舍,需缴元

有空调更多

通讯费

一去寝室

总要办理上网的费用

大概在元左右

还有很多同学要换电话号码

充话费:元

生活用品

开学了

个人的洗漱用品都会买一套

包括床上三件套、棉絮、衣架之类

合计元

伙食费

以学校和周边平均标准来算

一日三餐大概每天:5+10+10=25元

偶尔吃个宵夜或者水果零食:元

交通出行

来了大学

周末或者休息的时候免不了会出门

有时候可能会乘公交地铁

有时候会打车

合计元

开学聚餐

包括班级、宿舍、同乡会各种大大小小的聚餐

合计元

(如果聚餐多的话,元是远远不够的。)

总计

把学费除开,最低消费为:

++++++

=2元

(具体花销因学校地域、个人特质等会存有差异)

还有一项“重头戏”没算进去

大学新生入学的标配是什么

新手机、新笔记本电脑、甚至单反等

……

虽然品牌不同价格不同

但消费都不低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份大学生月均生活费排行

咱大福建居然高居榜首

网上流传的仅供参考

看看咱周围的福建家长有何感受?

给多少?难倒家长

“给少了怕不够,给多了怕乱花。”福州市民陈先生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厦门大学,每个月给多少生活费难住了他。

“孩子没有生活费了就问我们要,每个月给了多少我们也没有一个数。”孩子在上海上大学的吴女士认为,孩子在外总要吃饱穿暖,一般不限定每月生活费。

“但没有节制也不好,上周才给他寄了元,今天又问我们要了。”吴女士也很苦恼。

不过有的家长对此早有“对策”。

“按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给,最低标准涨了生活费就涨。”家长陈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在四川上学,作为学生最大的开销就是吃饭,而他也提前对学校的食堂价格进行了解,“每月,吃饱吃好肯定没问题。”

孩子在南京读大三的家长余先生说,一般每学期开学就一次性把一学期的生活费全给了,并且告诉孩子,用完了也不会再给。

“大一的时候,一学期没过半就没钱了,现在大三,她自己慢慢有了打算,知道怎么管账、怎么计划着用,也不会乱用。”

专家支招:给孩子上好第一节“财商课”

家长究竟应该以什么标准定

下孩子每月生活费呢

其实,不同孩子情况不同

生活费自然不同

比如,有的大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那么他也许会报许多社团,会担任学生会职务、班内职务等,所以在交友、社团等方面的支出就会多,花费也就大一些。

有的大学生比较爱美,尤其是女生,经常会买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之类的,这些东西价格不会太便宜。

还有一类学生,一心想要在大学好好学习,不参加任何社团和学生会,也不太喜欢和同学交往,只是上学、放学,寝室、教室、食堂,这样的花费不会太大。

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研究员纪大海认为:

初次步入大学,家庭和社会都要给孩子上好第一节“财商课”,让他们懂得钱的意义、价值,懂得如何用钱,引导不要出现享乐主义、豪华、奢侈的不理性消费。

关于生活费,建议家长对孩子实行有计划的消费,“是家长给,而不是学生要。”纪大海说,家长可咨询学校的常规收费,包括学费、保险费等,并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及学校食堂价格,以量入为出的方式,有计划的给予。

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家长可采取助学贷款形式,让孩子知道这笔钱要他们自己还,这也使他们更爱惜和节俭,更加努力学习,毕业后来承担和偿还。这种“施压”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不给父母增加过多的负担,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方式。”

五项标准作参考

供各位家长、大学生参考

所在城市

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还有厦门、杭州这类消费水平比较高的沿海城市,生活费较高。

但城市消费水平不能盲目猜测,一些西部城市的消费水平可能也比较高。各位家长可以提前了解孩子大学所在城市的生活水平及消费情况。

学校位置

有的学校校区在城市中心,有的在郊区或开发区,消费水平也不一样。城中心的生活费需要更多,郊区的消费水平较低、消费场所较少,一般花销较少。

学校类型

重点高校一般会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学校食堂的成本可能更低,学生伙食费相对更便宜。

民办本科、私立学校不仅学费较高,食堂消费也更高,需要更多生活费。

所学专业

不少家长认为,跟学习相关的只有学费,其实不然,日常学习的花销也不少。比如学摄像、学绘画,少不了要买相机、买材料。

不只是艺术类专业,其他专业也需要买参考资料。比如学英语、学法律、学会计,要买一大堆考试教材。有些专业考试的教材很贵,生活费应将这部分考虑进去。

家庭条件

种种开销,还是要以家里的经济条件为基准。家里比较富裕的,可以适当多给一些生活费,但也不要毫不节制,上不封顶”的生活费会让大学生沉迷享乐,丧失初心。

来源丨福建新闻频道福州日报、成都晚报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bbfz/11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