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热电厂
1956年,成都量具刃具厂在东郊开建
搬迁、转型与改造 老东郊工业区将一直留在城市记忆中
成都量具刃具厂
成都老东郊工业区,是中国现代工业发展与中国城市化的一个历史缩影东郊工业基地主要是在建国初期和“一五”、“二五”期间布点建设的,当时这一带远离市区,在布局上是合理的,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意义上的东郊,现已变成了城区的一部分,过度集中的工业企业,不仅使东郊的“三废”突出,“热岛”效应明显,城市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企业布局零乱,土地利用率低,使城市功能难以完善配套,损害了城市形象,不少企业厂房破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经营困难,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更新改造,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构成都晚报订报电话筑我市工业新高地,提升城市形象,2001年起,对东郊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开始展开
最早大型综合性电子束器件基地
东郊工业区 奠定成都现代工业发展基础
东郊工业不能从记忆中抹去
西南第一座现代化精密机具厂
建设属于成都自己的电厂,曾是老一代成都人的梦想1951年3月,燃料工业部批准在成都近郊建设一座火力发电厂1953年电厂破土动工,首期工程是美国产5000千瓦的1号机组,当时被列为成都市三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400余吨的设备是创业者们用枕木、人力、自制手摇编绞磨机,一寸一寸从八里庄车站移至工地的1955年5月1日,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电厂定名成都电业局成都发电厂
位于东郊建设路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是“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成都的156个项目之一1964年,在红光厂的车间内,诞生成都晚报广告报价了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曾有“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美誉1966年诞生了第一支有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那时候的红光厂代表着成都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是整个城市的焦点,是成都的骄傲
记忆
工业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城市价值的集中体现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点燃了成都东郊工业的火种作为成都最早、最大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成都东郊从“一五”、“二五”计划重点工程建设到“三线”建设,电子、机电工业的集中发展,不仅奠定了成都市工业发展的基础,更使成都迅速成为祖国工业的大后方和全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翻开历史,这里先后聚集了253家中央、省、市、区属规模成都晚报登报以上大中型企业,两千人以上的企业就多达160多家,总资产300多亿元成都虹波公司、成都亚光电子公司等,曾经参与“神五”、“神六”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等项工作,多次受到国家以及信息产业部等表彰;“前锋”是中国热水器市场的“西南王”;成都量具刃具厂的量具刃具、数控刀具,红光厂的黑白显像管曾远销日本和欧美;“双燕”冰箱、“峨眉牌”自行车、“海洋牌”洗衣机、“成都牌”电视、“效力多”牙膏……这些“成都造”产品,曾畅销国内、轰动一时,谱写了成都工业的骄傲与辉煌
红光电子管厂
成都晚报记者 王平平摄影 王浩儒
西南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厂
1953年初,国家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正式实施成都市作为全国八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市之一成都晚报广告价格,国家规划在成都东郊建设一个以电子、机械、仪表工业为主体的大型工业区,成都工业发展史由此翻开新的篇章195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成都东北郊、东南郊、西北郊设置工业区这其中,成都东郊成为了承载历史重任的重要区域1956年,成都量具刃具厂、红光电子管厂、西南电子管厂、成都电机厂在东郊开建1958年,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建成投产,成为了支援成都地方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西南无线电器材厂包建了材料厂,新兴仪器厂包建了电工器材厂,成都量具刃具厂包建了冶金实验厂等正是这些企业与众多的产业工人奠定了成都市现代工业化的基础,为当年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国家国防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成都城市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特别是锦江电机厂、光学玻璃厂成都晚报广告等9个军工企业,以及电子科大等两所学校的扎根东郊,为成都东郊工业发展搭建起了坚实平台
谭继和:
谭继和教授(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告诉记者,“1949年以前,成都不是工业城市而是消费城市,只有一根烟囱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都由消费城市转变为生产城市,首先就是从工业的现代化开始可以说,东郊是成都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现代城市新型工业区进程的集中代表,它见证了成都工业现代化的起航与辉煌,它还是成都现代工业文明的遗产东郊工业记忆,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工业发展史,一个时代的光荣和梦想……这些工业遗存,更像一部史书,既记录着沧桑岁月,也成为了城市历史最鲜活的组成部分,延续着一个城市的血脉因而东郊是不能从成都人的记忆中抹去的,我们应该用成都晚报遗失登报合理的方式去传承作为西南第一座现代化精密机具厂,厂房采用了莫斯科工厂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的“红楼”原样复制建厂后仅一年,就生产出第一个合格的产品此后,美国思柯公司把成都量具刃具厂生产的读数值为0.0001的英制千分尺,作为他们的供货样本,并誉为世界最精密的千分尺
多个全国第一 将成都工业推向鼎盛时代
东郊记忆开园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老厂房等工业文明元素,受到保护或植入相关公共空间漫步东郊,不论立交桥旁的俄式“红楼”,隐于高楼后的消防塔,还是“麻石烟云”里的那尊著名的“建设者”雕塑,都在诉说成都东郊那段辉煌的过往这一段在这里产生的,为四川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工业文明史,应该被铭记
1955年川康合省以后,国成都晚报电子版下载家批准成都市城市发展目标:省会,精密仪器、机械制造及轻工业城市经过“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建设,成都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配套逐步完善,电子、机械、冶金、化工、纺织、轻工、建材、食品等产业初具雏形和规模,奠定了工业的基础从1965年到1976年,国家投资新建、扩建、改建了成都飞机公司、成都发动机公司等大中型骨干军工企业这一批企业的调迁、兴建和投产,充实了成都工业的实力,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了成都机械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和军事装备制造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此时,成都工业产品的门类增多,生产档次亦相应提高,能够批量生产无缝钢管、汽车、机械成套设备、量刃具、化肥、基础化成都晚报电子版在线工原料、抗菌素等上百个现代工业产品,无缝钢管产量居全国第一,电缆产量居全国第一,光学玻璃产量占全国的60%……双燕冰箱、 峨眉牌自行车、效力多牙膏……这些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牌,让成都工业迎来了鼎盛时代
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