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晴天雨天、白天傍晚,你都可以来十一街坐坐看看。
清晨的雨,彻彻底底洗刷了街道,把三棵桉树和一株苟树的叶面都洗得油光水滑、闪闪发亮。雨中,屋檐下的木椅竹椅塑料椅堆成小山,几把加厚牛津布晴雨两用伞如同巨大的蘑菇。水灵灵的蘑菇下,一人喝茶、两人闲聊,三人围坐激战麻将,我是无所事事的第七人。哗啦哗啦的麻将碰撞声和滴滴答答的雨声是带有凉意和催眠作用的奏鸣曲。
街道东侧是一通木结构两层人字坡屋顶民房,楼下是铺面,楼上堆杂物。第一家是小买部,紧接着的是好吃面、牛杂火锅、苍蝇馆子。再过去,是一家无门牌无店招的麻将馆。麻将馆往后是虾脑汇、开心串串、幺鸡面、逗号田螺,最后的12号民居门口有一条温顺的白色大狗,名叫虎儿,喜玩皮球。整条街的西侧只有一个大院,只有一个门牌号13。院墙上有一个猫猫庙的介绍,但是已经找不到半点庙宇的踪影了。
晴天的街道是另外的模样。清晨,八点刚过,茶客们就陆陆续续到场,5元一杯的茶是这些老主顾的福利,像我这样的生客,一般只有在10元和15元的茶里做选择。中午,苍蝇馆子和幺鸡面馆最受欢迎。老茶客依旧悠闲地坐在喝茶打牌的竹椅上,不需挪动半步,店里的服务员会一脸灿烂地把面和饭菜送到跟前,这是老成都才享受得到的神仙日子。
午后一点半,午餐高峰结束。苍蝇馆子往往是第一家关门,老板劳逸结合,只做中午这一餐。酒足饭饱,茶客们喝两口茶、抽一根烟,将座位重新进行了规划和调整:打麻将的人都集中在街道东侧,而不玩麻将只喝茶的人坐在街道西侧墙角边。如此小的街道,要容纳如此多的人,大家都明白,关键在于座位的巧妙安排。
虾脑汇在这里落户已经有5年时间,它是十一街餐饮的龙头,让整条街的夜晚都火爆起来。串串香、田螺、火锅、冷淡杯与虾脑汇求同存异,呈现出一派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和谐景象。
抗战时期,沦陷区大量人口西迁大后方成都,为了缓解城区安置压力,在府南河以南,华西坝以东这一带,陆续修建居民新村。致民路和龙江路是新村的主路,而垂直于主路修建了多条支路,从东到西依次用数字命名,十一街就是东端第一条支路。在《成都街巷志》里,提到同时还修建了十七街。但我查阅年的成都地图,却独独没有这条街。现在,在新南门汽车站前这条L型的十七街,应该是解放后才修建的。
我喜欢用脚丈量街道,这是一种原始、准确、简单而隐蔽的测量方法。从街道北端临时围墙的尽头开始,走到南端致民路口是95步,街道的宽度是10步。
《成都城区街名通览》里介绍十一街长34米。其实,当是的十一街连接致民路和龙江路,长度远远超过百米。即便是最近几年十一街被拦腰斩断,成为一节盲肠,残存的部分也不止30多米啊!按我走路的习惯,95步大概是60米左右。
饕餮,传说中龙的第五子,是一个贪吃的家伙。傍晚,朦胧的灯光下,满眼是成都老饕们埋头弯腰大快朵颐的壮观背影,城市的歼灭战是快乐的近战与夜战。密密麻麻、专心致志的食客背影构成街道连绵起伏的波浪,这是街道最壮观、最生动的一幕,在波浪中游鱼般灵活穿梭的身影就是三孃。
年出生的三孃,瘦小精干,是这条街上无人不知的勤快人。东侧那个没有门牌号的麻将馆就是她在打理。街头小卖部则是妹妹五孃在管理,平时也兼卖些茶。晚上,食客们喜欢在三孃、五孃的地盘上宵夜。
三孃出生在这条街上,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她的故事远比这街道长。
其实,这座城市有许多像三孃这样的人,我喜欢听她们的龙门阵,这是了解一座城市与普通人的重要渠道。故事里的细节真实、生动、充满感染力,无数个人的微观史拼贴成一个都市发展的历史。城市是个巨大的剧场,街道就是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人人是主角,剧本全由自己撰写;每个人又都是观众,看别人的表演,思考自己的人生。演出没有评委、没有专家、没有领导,你的生活最终会给你的演出打分。
十一街,即便只有半条街,舞台也够大,演出也够精彩。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