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姑娘山区结斯沟深处,有一座海拔米的未登峰,在川西一片米以上群山中,静待人来。三位来自95后小伙,从4月2日出发,历时3日,于今年4月5日登顶了这座未登峰,将其命名为“依央嘉波”,并成功开辟“First”攀登路线。17日下午,此次登峰队成员、四川旅游学院大四学生王术麟告诉成都晚报记者,这是他们挑战的第一座未登峰,但此次登山的难度却比预期的要小很多,“计划出行前我们进行了专门的攀冰、攀岩及体能训练,装备的准备也十分充足,但实际情况却比预期顺利很多,心里还是有些小落差,不过能够成功登顶并为其命名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
挑战3名95后探访海拔米未登峰
小海、陈楚俊和王术麟都是95年的小伙,因为对登山的热爱,他们在一个户外探险组织相遇并成为攀登路上紧密的伙伴。“我和陈楚俊是同一所大学的同学,小海是我们在一个户外探险组织中认识的小伙伴,登山的想法其实很早便有了,从半年前开始我们还专门做攀冰、攀岩及体能训练。4月2日,小海提议清明节假日出去登个山,大家一拍即合。”王术麟告诉成都晚报记者,确定出行计划,但在路线的选择上,却遇到了难题,去雪隆包,雪太厚了,去骆驼峰,接近性太差,怕时间不够,最后在登山老师李宗利的建议下,我们选择了在四姑娘山区结斯沟深处,一座海拔米的未登峰。
经过一下午的资料搜集和装备清点,王术麟一行人第二天早晨便驱车从成都出发,前往海拔米的小金县结斯乡夏尔普村,它就是此次登山的大本营。当晚王术麟一行人仔细的核对了信息,确定了进山的线路。
4月4日早上9点,一行人便收拾好需要的装备、物资,从大本营拔营。“因为这次去的是一座未登峰,山上坡度的大小、山体的破碎程度、雪的厚度等问题都不得而知。所以装备上除了岩石的装备还需要准备冰雪的装备,加上此次是自己攀岩,所以大约40斤重的装备需要自己来背。”
登顶三人命名未登峰为“依央嘉波”
王术麟回忆说,4月4日上午,在经历8.6公里的徒步,爬升米后,终于到达海拔米的C1营地,除了陈楚俊有些头疼外,自己和小海的状态都不错,在对自身身体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后,三人决定4月5日登顶。“未知的线路,未知的风险,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能做的便是观察好线路,找好可参对的标志物,做好充足的准备,虽然第二天下起了雪,但我们还是决定继续往前走。”
王术麟告诉记者,经过一夜休息,陈楚俊的头疼缓解了不少。穿过结冰的海子,爬升了大约米左右的碎石坡,三个人到达了雪线附近。稍事休息,穿好冰爪,继续前进。面对高度大约米、坡度50~60度的雪坡,三个人觉得风险不大,没选择结组前进。“途中一直刮风下雪,可见度很低,看不见前面的线路,也不知道具体情况,还好有前一天选定好的参照物,三个人成功转到了山脊上,但由于风雪天气,可见度低,待到达山脊,坡度开始变得陡峭起来,他们才开始结组,小海走在最前面,在60~70度的坡上做先锋,就这样,在风雪交加中攀登了40分钟左右,小海在前面忽然回头说:‘兄弟们,到顶了’。”
对于小海突如其来的话,自己和陈楚俊都是十分惊讶,组队不到一小时就到达顶峰显然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两个人紧接着登顶同小海汇合。小队四下走动,再往前也有一块平地,但明显比这个顶低了几米。然后掏出手机比对数据,显示此时的海拔和地图数据相同,他们才确认已在顶峰。
面对这座当地人也没有称呼的未命名峰,站在峰顶的三人决定将这座山峰命名为“依央嘉波”,在藏语中是“聚宝盆”的意思。据三人回忆,当站在顶峰向下看时,海子和山峰形如一个聚宝盆。
王术麟告诉记者,他们把这条攀登线路命名为“First(第一次)”,因为这是他们三个第一次搭档,也是第一次攀爬未登峰并登顶。“这座未登峰攀登难度与风险均较低。对登山爱好者来说,国内自主攀登的入门级山峰从此又多了一个选择,但对我们三个来说除了成就感以外还有少许失落,因为这次登山比预期的难度小很多。”
成都晚报新媒体记者:曹璐
图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