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刊登两个版面,齐鲁晚报高光聚焦山

近日

《齐鲁晚报》

在“新经济周刊”栏目中

两个版面

连发两篇山东港口相关报道:

《当好“店小二”做16地市“合伙人”》

《一个集装箱就能省下一二百元》

全文如下

↓↓↓↓

当好“店小二”做16地市“合伙人”

港产城深度融合,山东港口跳出窠臼

年是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后,第一个完整的运营年度。集团不仅多项指标可圈可点,还逐步在16市擘画出港产城融合的蓝图。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山东将建设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国际航运枢纽,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港产城深度融合。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表示,山东港口将按照规划和各个市联起手来,围绕港产城深度融合,进一步把港口作用放大。

当好“港小二”

与16市签署战略协议

山东作为海洋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优势。数据显示,年胶东经济圈的经济总量近3万亿元,位列山东三大经济圈首位。因此,做好海洋港口这篇大文章,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尤为关键。

此前为了让港口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山东港口怀揣当好“港小二”的热忱,与省内16市签署了战略协议,共同开启港产城融合发展。霍高原说,我们坚持把港口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重要发展平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全方位融入、服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之初就提出“三个更加”: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的程度更加深入,助力腹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突出;“三个满意”:地方党委政府满意,合作伙伴和客户满意,集团员工满意。

上述理念,对港口向着经济发展“合伙人”身份的转变大有裨益。

山东港口产城融合发展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高振强也表示,港口和城市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割裂的关系,两者只有做到深度融合了,才能实现港口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山东省港口集团港产城融合规划目前在16市实现全覆盖,尤其是胶东5市,“未来将按照先沿海,后内陆的顺序发力。”

搬迁不是异地置换

而是让企业得到更新

前述提及的山东港口产城融合发展集团于年10月份注册,高振强介绍,当时注册经营范围就是要搞产业园区建设开发以及老港区改造、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项目意味着产业更新、生态更新,城市更新和港产城融合发展有关,因为它涉及城市里的产业以及产业与城市规划如何衔接的问题。”高振强表示。

他说,山东省港口集团将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产业园区的建设,然后让分散到各个地方的、影响城市发展的企业以及自身发展受到影响的企业搬迁。“不是传统搬迁,也不是简单异地置换,而是让企业得到更新。”

高振强说,很多同类型企业功能相近,但是分布散乱,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可以让产业结合在一起,产生聚集效应,实现资源共享。“比如制造业企业需要配套土地、仓储、安保、物业等,把这些企业整合在一起后,就可以提供公共服务。”

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王恩世介绍,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粮油加工、铁矿石的精加以及木材产业园项目已经落地。

“另外,董家口正在发展冷链物流,我们也准备跟产城融合集团一起与西海岸新区政府进一步交流,争取能够在冷链物流产业园方面也多做工作。”王恩世说道。

高振强说,“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港口集团将根据企业需求,计划投资亿元进行产业园区的建设。

一个退港还海的样本

2亩煤炭堆场“换天地”

山东港口日照港海龙湾工程是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工程。从令人却步的煤堆场到游客流连忘返的城市“金腰带”,东煤南移和海龙湾工程的实施,书写了一个典型的退港还海样本——2亩的煤炭堆场“换了天地”。

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南区项目二部主管丁元鹏介绍,年6月份完成东煤南移工程,经历一年多的时间,年10月份完成项目交工验收,投资约6亿元。随着工程的投产以及海龙湾工程的竣工,将近2公里的港口岸线功能调整为生态岸线。

丁元鹏说,通过东煤南移项目,腾出余亩地,结合市里规划,这些土地用于旅游、贸易、度假项目。“东煤南移,解决了日照港的污染问题,也实现了退港还海,退港口工业岸线,还生态旅游岸线。”

退港还海、退港还城,成为港产城融合的重要环节。

王恩世说,随着青岛港新港区的开发建设,老港区必然会退出它的商业运营功能,变成城市的一部分。4平方公里老港区是青岛港的发源地,也是青岛市老城区最后一块地方,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活力时尚的中心地带。

高振强说,港口退出并不是码头功能丧失,而是影响了城市发展,目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均在进行老港区搬迁工作。

为临港产业赋能

与城市发展深度链接

港口是整个物流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港口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货物装卸,更是资源聚集的重要平台,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高振强说,很多产业对港口的依存度很强,为临港产业赋能将成为港产城融合的关键抓手,“因为港口不仅起到货物流通的功能,也能极大降低临港产业的物流成本。”

他说,日照当地两家主要钢铁企业便是港口的受益者,“它们的货物主要是从岚山装卸,装卸后,利用管带机直接输送到厂区,连短途倒运都没有,全封闭的。”这两家企业是日照市的支柱性企业,对经济贡献度较大。

高振强介绍,日照钢铁企业的铁矿石进口以及成品钢铁的出口,都是在岚山区码头装卸。除了岚山区码头,山东港口日照港还与日照钢铁共建码头,为当地钢铁企业赋能。这样一来,不仅缩减了当地钢铁企业的运输成本,还大大减少了污染。

不仅如此,青岛港董家口码头作为港产城融合的“先行官”,也是与当地发展深度链接的代表。王恩世说,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码头从开始规划的时候,就是按照港产城融合的理念实施的,发展临港产业。他说,在董家口港区码头最早布局了石化、冶金、钢铁、船舶制造等,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类型有些变化,但是大的方向没有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围绕铁矿石和煤炭的进出口,山东港口青岛港布局了高端钢铁产业;围绕石化行业,布局了新材料。下一步,将在董家口港区码头布局冷链物流产业。

高振强说,未来,围绕港口,山东省港口集团将采取从生产、采购到仓储、配送、运输一条龙服务的模式,发展临港产业。

从沿海向内陆延伸

港口功能不断放大

山东省港口集团的港产城融合规划不仅涉及沿海城市,还不断地向内陆进行延伸。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呢?答案在内陆港。在海向增航线的同时,山东港口陆向在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成立一年来新建内陆港3个,陆港总数达18个,把港口搬到了内陆城市的家门口。

高振强介绍,山东港口物流集团正在建设内陆港,下一步可以实现一站式通关服务,企业的货物也能够统一集中在城市的陆港。“未来,山东省港口集团继续围绕城市的陆港建设,与内陆城市进行深度合作。想全面开花还存在难度,计划先打造几个典范,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再逐步推广。”

与港口物流功能一起到来的还有港口的平台效应,这为港产城融合发展带来了契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根据之前媒体报道获悉,年5月份,平度市与山东省港口集团在济南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意在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打造山东省港口集团新河内陆港。

可以预见,这一合作不仅包括物流产业,更重要的是将在园区建设、文旅布局、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进行。霍高原说,山东港口将按照规划和各个市联起手来,围绕港产城深度融合,把港口作用放大,紧扣港口主业高效发展,跳出港口窠臼创新发展,为山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港口力量。

一个集装箱就能省下一二百元

山东港口整合后,社会效益看得见摸得着,员工机会也多了

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流机队带班长吕良正在做上岗准备。

年,山东省港口集团组建后的第二个月,日照港与青岛港之间就开通了岚山支线,货物到了青岛港以后可以转支线到岚山,一个集装箱能节省到元不等。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副经理刘为瑞算了一笔账:一年的时间做了2万标箱,算下来为客户节省了近万元,带来的社会效益就更大了。这只是山东港口整合的一隅,各个港口间从争抢客户、互相压价到握指成拳,链条上的每一个人机会都变多了。因港口整合而释放的红利,正在充分显现着……

从劳务工转为正式工

链条上每一个人机会都变多了

年1月8日,寒潮刚过,山东港口日照港就开始忙碌起来,码头装卸声隆隆作响。吕良正驾驶着一辆正面吊,眼睛紧盯着车辆吊具,将装满货物的集装箱轻巧抓起、精准堆码。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

吕良是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流机队带班长,平时主要负责码头集装箱的装卸工作。自从港口一体化改革,内贸集装箱业务上涨迅速。这对流机队的司机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原来每小时作业40个箱子,随着业务量增大,必须将速度提高到每小时作业50-60个。这就意味着对技术要求更高了。“抓箱包括堆码必须得精准,这样才能提高作业效率。”

今年是吕良入职山东港口日照港的第六个年头,也可以说是全新的年头。

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以后创新了员工上升的三个通道,除了管理通道、技术通道,还有专门的普通员工通道,比如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只要努力在各种技能大赛中获奖,就有转为正式员工的机会。吕良就是第一批受益人。他在年底举行的山东港口集团第二届安全技术比武中取得集团第八、日照港第一的好成绩。最近,他刚刚从一名劳务工转为正式员工,有了一个新的开始,这是之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集团成立以后对我们一线员工来说,平台更大了,上升更有希望。”吕良兴奋地说道,在此之前日照港从来没有这样晋升的先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山东港口集团了解到,一体化改革后,不仅港口集团的机会变多了,对链条上的每一个人来说机会都变多了。

各个港口的物流资源,比如社会卡车司机,港口没整合之前,往往局限在潍坊或者烟台一港。而一体化之后,他们的机会变多了,可以给青岛港干活,也可以去日照港。包括山东港口各地的物流商们,原来可能只能围绕青岛港做业务,而现在港口之间是开放的,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各个港口协同、错位发展

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

过去,山东省内港口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全国最激烈的,看港口排名就可以知道,全国排名前十的沿海港口,山东就占了三个,一方面反映了山东丰富的港口资源,而另一方面,也为激烈竞争埋下了伏笔。

“不是故意去竞争,而是省内港口众多,但每年业务增量有限,客户肯定会有重叠。”山东港口青岛港生产业务部主任田昌明以集装箱业务举例,内贸集装箱每年增加8%—9%,而外贸增量在2%—8%,但各港口都有业绩增长指标,市场就这么大,自然就会出现抢客户的现象。

由于大家争抢同一个客源,导致港口之间相互压价。今天这边价格低了引来客户,明天另一个港口价格更低客户就跑了。“如此境况,不但空耗各个港口的成本,对客户来说也是个两难的选择。长期下来,会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影响市场正常秩序。”在他看来,港口整合也是大势所趋。

此前,港口之间也不是没有想过通过合作改善这一状况,但是由于缺乏更高层面的统筹,加之过去竞争过于激烈,即使有合作也很难取得效果。这一点刘为瑞也颇有感触。

7年,日照港和青岛港成立了一个合资的集装箱码头。成立合资码头以后,业务发展非常快,甚至出现船舶压港的现场。面对如此境况,两家股东就开始商量投资再扩,结果最终没有达成协议,年这家公司就解散了。“解散之后就成立了我们公司,两港之间又开始各干各的。”刘为瑞说。

整合后的山东港口,着力让各个港口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形成了“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其中,青岛港是重要外贸航线枢纽,是龙头;日照港、烟台港围绕各自区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线布局,是龙身;渤海湾港是龙尾,四个港口都有自身定位,现在已经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

一体化改革后,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的业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年8月山东港口整合成立,我们公司当年就扭亏盈利,年利润更是大幅增长,突破一个亿。”刘为瑞说道。

从一周一班到天天班

握指成拳的红利更明显了

如今,山东港口各个码头,泊船一等等一周的景象已成过往。货船到港、通关、卸货……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走下来仅需一天。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以后,积极加快内部“整合、融合、耦合”进程,推动“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的嬗变升级。特别是针对集装箱业务发展,依托全省港口资源优势,先后在各港口之间开通了10条海上内支线,织密“以青岛港为枢纽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围绕各自区域腹地形成海上支线布局”的干支线网络配套发展格局。

山东港口日照港码头工作人员感触颇深地说,“之前日照到青岛的泊船支线原来一周一班,有的货到港后一等就是一周,现在几乎是天天班,货来了以后不用再等了,当天来当天报关当天走,效率非常高。”

而在田昌明看来,不只是兄弟港口之间的内部航线密集了,整个内贸航线也更合理,利用率也提高了。“以前,港口各开各的集装箱支线,比如到厦门的内贸航线,青岛港有,日照也有,可能潍坊也要开,货源就被分散了。如果港口小的话,有可能一两周才一班,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现在,在省港口集团的统筹下,各港口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青岛港是外贸干线港和枢纽港,日照港是内贸的中心港、外贸近洋的干线港和远洋的喂给港,分工明确,合起伙来干大事。”

去年港口吞吐量同比增7.5%

疫情下实现逆势增长

握指成拳不止体现在自身发展上,更体现在对客户的服务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助力上。刘为瑞以进口木材集装箱为例介绍道,由于青岛港国际集装箱航线集中,此前木材厂家进口集装箱要在青岛港上岸,再通过集卡车陆运到岚山,不但成本高,公路的维养成本、路途的风险、环保等都是问题。

年,山东省港口集团组建后的第二个月,日照港与青岛港之间就开通了岚山支线,货物到了青岛港以后可以转支线到岚山,一个集装箱能节省到元不等。刘为瑞算了一笔账,一年的时间就做了2万标箱,算下来为客户节省了近万,带来的社会效益就更大了。

不只是日照青岛港口之间的联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年潍坊港通过青岛港中转的铁矿石达到万吨,而此前这些铁矿石只能通过公路运输,不仅污染大、风险高,物流成本也很高。

根据最新的数据,年山东港口吞吐量完成14.2亿吨,同比增长7.5%,完成集装箱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5%,在疫情的影响下,实现了逆势增长,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充分体现了改革发展的丰厚红利和强劲动能。

来源:齐鲁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yx/129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