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白同林介绍有关情况烟台市民政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王欣培回答记者提问烟台市贸促会副会长崔建民回答记者提问烟台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赵向阳主持新闻发布会
9月18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烟台市康养产业发展情况和中国山东烟台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1月6日至9日,中国山东烟台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将在我市举办。本届博览会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年度重点项目,由烟台市卫生健康委、民政局、贸促会等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发布会现场
康博会筹备情况
1
1
01
康博会举办时间
中国山东烟台国际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博览会定于11月6日—9日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发布会现场02
健康生活、科学养生、幸福养老
本届博览会以“健康生活、科学养生、幸福养老”为主题,以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发展为宗旨,为从事康养产业与养老服务相关的生产、科研、服务、医疗、护理、康复、教学、培训、旅游、体育、保险等企业、机构,搭建一个沟通信息、共享资源、交流经验、传播品牌、供需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投资贸易与合作的大健康产业平台。
发布会现场03
展览面积1.26万平方米
本届博览会设展览面积1.26万平方米,分设养生地产、养老服务、老龄用品、医养结合、医疗健康、康复护理、运动健身、养生产品、休闲旅游和长寿之乡等10大展区。规划设置展位总数个。具体展览内容有:医养健康、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养老服务、康养小镇;智慧养老、可穿戴设备、康复辅助器具、康复护理、理疗保健;健康生态、智能家居、健康睡眠、保健器械、运动健身、健康管理和检测、特色诊疗、中医药、治未病、老年用品、养生膳食、营养滋补品等。展品以实物为主,特装比例达到40%。采购商及专业观众预计5万人次。
发布会现场
烟台市康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01
老年人口达.6万人
烟台市是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地市之一。截至年底,烟台市户籍老年人口达.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6.9%,不到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我市已趋向于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正以每年6.5万人的速度递增,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达23.7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0万人,空巢老人约占老年户籍人口的70%,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的特点。今年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将突破万人,比重将提升到27.5%以上。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数量和比例也将大幅度增加。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健康和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健康和养老的期盼愈发强烈。
发布会现场02
康养产业,我市重点发展八大产业之一
我市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养老服务业暨老龄产业博览会”,累计吸引家企业参展,家客商到会洽谈采购,展期客流量均达6万人次,累计签署合作意向项,总交易额3.8亿元。年,在前三届老博会的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并更名为“国际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博览会”,客流量达6.7万人次,达成个合作意向,总额总计4.5亿。
发布会现场03
到年,将医养健康产业打造成千亿级支柱产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康和养老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先后出台了《烟台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意见》《烟台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烟台市医养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关于建设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市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了全市康养事业和产业持续发展。年6月,国家启动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烟台市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年3月,省确定烟台要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8个县(市、区)要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
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烟台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确定到年,将医养健康产业打造成千亿级支柱产业;确定“中心区引领、三带协同、六点突破”的产业区域空间布局,实现错位发展、整体推进;确定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生物医药等9大板块,构建起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年,烟台市医养健康产业总收入达到亿元,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亿元,流通业、医疗及健康销售收入亿元。
发布会现场04
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处
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处,医养结合床位2.2万多张,创建了8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7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全市已有家医护机构被认定为长护险定点单位,累计为失能人员减负万元。
发布会现场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民办医养结合机构在长期护理险、医保定点、人才培养等方面,享受与公办机构同等待遇。目前全市处民办养老机构中医养结合型占90%以上。
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建设,投资1亿元建设了烟台市居民健康门户网站,提供网络化健康数据查询服务。目前全市医院全部纳入平台,采集信息数据50多亿条。
发布会现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中国旅游报:“康养”或者“康养产业”的内涵是什么?烟台市贸促会副会长崔建民——
_就本届博览会的招商招展来说,“康养”涵盖着健康、养老、养生、医疗、旅游、体育、文化等诸多业态。“康养产业”涵盖生命科学、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保健器械、营养保健食品、休闲旅游、运动健身等各个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现场提问
?凤凰网:烟台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如何?烟台市民政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王欣培——
烟台市趋向于深度老龄化社会,年末,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已达.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例达26.9%。烟台市是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城市、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城市等。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余处,各类养老床位总数6.3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38张。
推动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全市民办机构达到处,除敬老院外,社会化运营占比达到95%。
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保障。每年用于养老服务的市级扶持资金达0多万元,占福彩公益金的60%以上。
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市县两级共建成13处社会福利中心,其中,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入住率一直保持在%,是全市首家“5A”级养老机构;莱山区社会福医院,实现了医养服务的融合发展;招远市社会福利中心、莱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分别采取委托医疗服务团队运营、引入医疗机构的方式均实现了公建民营与医养结合。
为养老服务提供兜底保障网。全面落实80周岁以上低保高龄津贴、特困老年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福利保障制度,在保老年人近万名,年补贴资金余万,在保残疾人9万多名,年补贴资金余万元。居家养老的特困老年人可免费加入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给予每月30小时的政府购买服务;入住养老机构的,给予每月元的资金补助。
全市已建成14医院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70余处养老机构设立卫生室、医务室等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占比40%,剩余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工作,签约率服务率达到95%。
推广信息化应用,全面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平台12处,入网人数70万人,加盟为老服务组织、企业余家,可为居家老人的衣食住行、医疗、娱乐、家政等实行全方位的服务。免费为老年人配发一键呼叫手机5万多部,黄手环1万多个。
提升养老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每年免费培训养老管护人员,并给予养老管理员职业资格补助和大中专毕业生从业补助等。支持烟台护士学校、滨州医学院老年医学院等五所院校增设老年护理相关专业。先后与日本、英国、德国等举办多期高级护理员培训班,组织开展四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先后评选出“金牌养老护理员”、“十佳养老护理员”49名,4名获得市级技术能手。每年开展老年人及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公益培训,年培训居家和社区护理人员0—名。
开展适老化基础设施改造。根据老年人需求,每年对户特困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方便老人出行。市级已投入万元通过配置康复辅具,为居家康复老人提供辅具适配、康复指导及康复服务,打造医养康一体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推动为老服务精细化发展。紧扣老年人用餐需求,主要依托现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助餐点建设,为居家老人提供8—15元的成本化供餐服务。
推进志愿为老服务常态化。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35万多人,慈善义工6万多人,建立项目服务队或服务组多个,已服务老人5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间约万小时。
记者现场提问摄影/小草
编辑/栾悦杨琳
监制/张海明审核/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点亮下方“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