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专家刘孝昌介绍,这个1902年修建的老建筑,见证了四川成都地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后期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发展军用工业除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建船政局及天津机器局四大军工厂之外,各省也纷纷设立机器局,创办于1877年(光绪三年)的四川机器局便是其中之一四川机器局不仅开创了四川省近代工业新格局,而且在加强我国西南边疆的国防建设和抗敌御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用外国人,仅依靠本国技术力量,是丁宝桢办机器局一贯坚持的原则他认为雇请“洋匠”不但费用昂贵,更重要的是,“我方学彼之长,若再借彼人为工师,则西人之教法必将秘之而不能尽授”,凡“一切受制于洋匠”,制造亦不能精良此外,丁宝桢还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成都晚报广告电话新当时制造机器、枪炮需要用大量的煤作燃料四川产煤少,煤价昂贵,丁宝桢令曾昭吉设计制造出“专取水力,而不用火工”的水轮机来代替用煤作燃料的锅炉四川机器局的技术人员不靠洋人,不仅能制造前膛枪和子母炮、格轮炮等枪炮,而且还造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后膛枪
就在离三官堂四川机器局碉楼不远的高攀路26号院内还有一栋保护较好的老建筑,老成都人以前叫“白药场”,是成都最早的火药厂,专门给四川机械局提供火药成都白药厂由丁宝桢1881年主持修建,它位于府河西岸,因为生产的火药是白色,故名白药厂“老建筑是由德国人设计,融合中西方建筑元素,以前是火药厂的办公楼
这一时期,成都相继开办的手工纺织工厂有:1914年从劝工局接办的吴永森帆布厂成都晚报电子版下载;同年由中江迁到成都的新华布厂,已经开始使用铁轮机;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还有女子自治布厂、翕花织布厂等到抗日战争前,这样的手工棉纺织工厂已有10余家
洋务运动前期
1903年2月,署理四川总督岑春煊奏报,准成都知府沈秉堃在成都创建劝工局(后改为“四川省城劝工局”,由省劝业道周孝怀经办),局址就在后子门东侧宝川局内占地十余亩的劝工局,修建房屋120余间,可容纳八百余人,计划每四个月一卒业,全年可教养2400人局内并分四个部分,即工艺厂、迁善所、副厂和养病院其中工艺厂宗旨主要教工以养民;迁善所专以拘留轻罪人犯,督以粗浅之工艺,使其可以自存,不复为不肖,其宗旨主乎励工;副厂专以收穷民游民,教以寻常可存活之工艺,宗旨主乎教工以迁善;养病院成都晚报电子报则以疗养本局之有病者
1876年10月,山东巡抚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入川前,他得知四川军营使用洋枪,全是通过上海洋行购买,运费昂贵,实不合算如不懂修理之法,所买洋枪稍有损坏就成废物四川接近西南边陲,川内又时有民众反抗,为加强四川清军武装,决定设立制造军火的机器局于是,他上奏朝廷,将原办理山东机器局的曾昭吉调到四川,操办机器制造枪炮巴蜀民俗专家袁庭栋介绍,1878年春天,在成都东门内拱背桥到下莲池一带空地上建起的四川机器局正式建成投产虽然初期规模和产量都很少,但四川机器局成为了四川最早采用机器制造枪、炮、弹、药的综合性兵工厂,也是四川近代第一座机器制造工厂1905年,机器局在望江楼对面的三官堂修建了规模更大的钢结构新厂,当时所成都晚报电话建造的碉楼保存至今
1908年,清末成都最著名的维新实业家、第一代近代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樊孔周,在成都燕鲁公所街开办了“因因利织布厂”,有织布机40多台,这是成都开办的第一家以近代技术织布的工厂使用宽幅拉梭木机生产宽2-3尺的平布、斜纹布、格花布、线呢等曾畅销一时其中,提花棉布、绒面毛巾、五色被面更是受到成都市民的普遍欢迎,工厂的员工曾经达到300多人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摄影 王浩儒
成都白药厂:见证四川洋务运动
因因利织布:成都首家私营现代手工纺织厂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这些民用工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虽然要受地方官僚的控制,但这些企业以“求富”、赚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资金主成都晚报登报电话要来自绅商,他们在企业中有一定的权力,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具近代色彩
四川机器局:四川近代工业的开端
劝工局:培养出大批现代工人
劝工局包括织布、染织、麻织、丝织、刺绣、木器、竹器等工场其中,织布工场在成都东边,生产工人150人,丢梭织机50多台,拉梭木机70多台还专门从上海等地聘请能制酰绒、毛巾、新式皮革的技术工人来指导清亡后各县劝工局先后撤销整个省城劝工局下设工场先后培训熟练工人2000多人,分赴全省各地传艺,对四川手工业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北京市中科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如何请问专家手臂长白块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