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总编辑给在天堂的父母写了一封信,感动

来源丨记者编辑圈(ID:jzbjq1)

作者丨王晓伟

44年的等候,只为这一天

-----冬至前夕,写给我的父亲母亲

----儿阿伟

还是没有料到,父亲的骨灰盒,深埋地下,44年草木风雪的掩埋冲洗,早已夯实堆积在土壤之中,与一抔黄色的泥土和环绕身边的清风明月化为一体了。

今天上午,在大伯现场指导下,三个多小时不停挖掘寻找,晓明、晓海和我,还有三个帮忙的村民一起,费力刨去了大半个坟头,深挖了当年隐约记得埋葬在此的左右两块地基,目不转睛,仔细搜索探寻。就在大家快要放弃,已经让晓敏回家去取父亲的遗物做备用衣冠冢,大家都沮丧的以为肯定没有希望的时候。突然,正在挖掘的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声,快看,这是不是骨头?正在刨土的晓海赶紧拿起来,仔细端详辨别,果然是一小块父亲火化后遗存的骨头和一根骨灰盒上的钉子。之后又传递给在现场的大姐夫等人研判,大家一致认定就是父亲幸存的骨头。

嫂子赶紧拿来早已准备好的红布包裹起来。我和侄儿昊昊先后轮流捧在手上,小心翼翼的呵护着父亲,我的手心隐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体温和眼神。那一刻,原本阴霾的天空,突然放晴,有暖暖的阳光正好洒进这片树林,照在红布上,紧实的父亲骨头里透出经年沉淀的如玉般的彬彬温厚。

把父亲请出来,和母亲合葬,了却父母双亲44年的分离之苦,是我们全家最大的愿望。为了这一天,我的父亲母亲,足足等候了44年。

年7月9日,父亲突然散手人寰。这是我第一次痛失至亲。那一年我只有11岁,对父亲的离世之痛,是长大后不断感受到的苦。

今年6月14日,母亲在家中毫无征兆的去了天堂。这是我与至亲的又一次阴阳两隔。这一次的痛,刻骨铭心,我至今也没有走出来。我过得并不快乐。

我怕回家。因为,在家中,看不到母亲房间的灯光,听不到母亲开着的电视机声音,触摸不到母亲的目光,享受不到母亲天气预报般准确无误的冷暖提醒、叮咛和唠叨。大妈今天又红着眼跟我说,你就是一百岁了,还是需要有个妈。这是大妈今年第三次跟我说同样的话了。大妈前两次流着泪跟我说这句话,是我妈走的那天和短七忌日。

我现在每天回家和离家上班、外出,只能在家中灵堂,点上三炷香,跟两位双亲大人说说话。

我的母亲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我外公是上海洋行的一个普通经理,会说英语。小时候我在上海读书,外公经常教我们简单的英语对话。我外婆是上海卢湾区街道的里弄干部。她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到扫盲班全优生毕业,再去居委会担任里弄干部,里里外外一把抓,要不是后来要带我们五个小的,放弃居委会工作,外婆肯定是一个出色的社区干部。

我母亲就是在正直、善良、勤劳、友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作为家中老大,事事处处总为兄弟姐妹着想。所以,我的阿姨舅舅们,非常敬重我母亲。阿姨那天来参加我母亲追悼会时对我说,我母亲就是大拇指,大拇指折断了,十指连心,那种痛,是手足之痛。

我在上海读的小学,跟我母亲读的小学居然是同一所小学。这是我在整理我母亲遗物时发现的,上海市淮海路中心小学。我后来几次去上海寻访小时候的住处,试图寻找淮海路中心小学,可惜,旧址还在,学校早已搬迁了。

后来,我母亲在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念大学,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毕业后,分配进入上海市公安局设在安徽白茅岭劳改农场,当医生。

我父亲年去上海警备司令部当兵,从军17年,后来也去了安徽白茅岭劳改农场工作,是军医。

我的父亲母亲,始于上海的相识相爱相恋,终于长兴的相思相守,生死相依,一辈子不离不弃,守着那份承诺。我母亲崇拜我的父亲,在她心目中,我的父亲聪明能干、敢作敢为,在医院是行家里手,在家中是顶天立地的顶梁柱。

我父亲走后的那几年,我母亲日日夜夜以泪洗面,夜不能眠,大把大把吃药,以至于落下了病根。但是她还是勇敢地挺了过来,硬生生把我们三个拉扯长大,供我们上学、成家、立业。我母亲从起初失去丈夫,失去家中顶梁柱的失魂落魄,到后来毅然以羸弱之躯含辛茹苦带我们和其他孩子一样过日子,不让我们受委屈,我感受到了母亲的不易和伟大。

即便失去父亲的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我母亲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她喜欢看文艺作品,家中常年订阅的杂志是《小说月报》和《收获》。她喜欢看电影,有电影场次放映,就带我们去看。我父亲除了是军医,还是一个文艺爱好者,会吹拉弹唱。我妹妹曾经跟我说,我有那么点文艺细胞,多半来自于父亲的基因。我想,应该来自父母双亲的点滴遗传。

今天的双亲合葬,是对我父亲母亲的告慰。我祈求父亲母亲大人在天之灵,护佑我们大家平安健康,一生顺遂。

昊昊所在的公司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大,生意还越做越好了,老板对他也很器重,委以重任。

星星一直在准备要发表在海外的英语论文,这篇论文对她接下来的考博至关重要。

冬冬今天还在公司加班,今年年三十可能回不了家,因为公司正在马不停蹄地做春节活动的筹备。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打算和规划,他们如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含苞待放。生生不息,无可限量。

我的父亲母亲长眠的地方,能够披洒旭日东升,能够沐浴温润的月光,能够读到诗和远方,能够看到冬冬和星星在北京自由翱翔的天空。

爸爸,妈妈,愿双亲大人在天之灵,安详安宁!

年12月19日于浙江长兴

(作者王晓伟是浙江省长兴传媒集团总编辑、高级记者)

-完-

近期热点文章

◆3个县级台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看看花落谁家

◆詹国枢:我为什么不愿当市长选择做记者

◆丁真被“上交”给国家后,有一些网红开始慌了

◆领导扫一眼标题就否了?你该看看学习强国这50套标题(附解析)

◆《新京报》干报纸的只剩7个人了,其余都转型新媒体了!

◆评职称非常实用!聊聊填报职称评审材料那些事

◆见习记者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这十组照片为什么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

◆看完这篇文章,全国市县媒体人集体陷入了沉思……

◆新广告法禁用词案例集锦

◆《成都晚报》死亡,媒体应该汲取哪些教训?

◆她5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次特别奖,1次长江韬奋奖,是怎么做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yx/122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