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期待成都打造世界级中央公园ldq

小伙伴们发现没

成都的绿地越来越多了

变得更加宜居了!

拆除违建,打造休闲广场和游园绿地,还绿于城、还绿于民。近年来,成都通过优化扩展城市空间,规范人为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努力推动中心城区精明增长、低碳宜居。通过优化街区、交通、建筑、文化等城市形态,植入更多绿色节能、生态保护元素,促进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共生,实现城市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大优化

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优化街区形态

城市核心区建国际水准音乐厅

“一轴三区五街七点”的成都音乐坊

以城市音乐厅为中心

一轴:即依托丝竹路,打造“音乐大道”,作为音乐坊的产业发展轴、特色展示面与文化体验地

三区:即3个音乐产业集聚片区,包括教育培训区、创作制作区、民俗音乐区

五街:即5条音乐特色街,包括乐器展售特色街、创作体验特色街、教育培训特色街、音乐文化特色街、酒吧娱乐特色街

七点:即形成7个街头艺人表演点

一环路南一段内侧,与四川音乐学院相邻的工地,正加班加点进行建设。目前,已经挖好基坑,主体工程正在施工建设。这里便是年8月18日将建成启用的成都城市音乐厅,届时在这里天天能看到价格实惠、质量上乘的表演。

“在城市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域规划建设城市音乐厅,这是全国乃至世界众多国际化大都市都少见的一次产业大胆布局”,成都市音乐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投资约20亿元的成都城市音乐厅,“选址市中心,选择和专业的音乐院校合作,这给人的期待太大了。”在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林戈尔看来,市中心的选址在交通便利上极大地造福了市民,而依托专业高等音乐学院,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就保障了节目源的充足供应和节目的高质量。

除了城市音乐厅的打造外,还将以音乐厅为中心,在周边打造1.2平方公里的成都音乐坊,最终形成一个“对标世界一流的音乐主题文化区和音乐文化产业链”。

优化交通形态

地铁经济结合文创产业城市生活向下延伸

天府广场今站购物中心

成都轨交商业突破地面局限向下发展的案例

有多家商家呈条状分布在7条过街通道两边

无缝衔接地铁1、2号线天府广场换乘站

连接锦城艺术宫、远东百货、成都博物馆等热门区域

从城市音乐厅项目步行米,搭乘地铁3号线,可在春熙路站出站,不用上地面,就可在IFS逛名品店,太古里享用全球美食。也可转乘地铁2号线,来到旅游必到之地、成都城市中心——天府广场。

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天府广场今站购物中心,“这是依托地铁交通出现的商业形态,也是成都轨交商业突破地面局限向下发展的案例,充分利用城市立体空间。”青羊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地铁1、2号线在此交会,日均50万人次的客流量,再加上成都标志性的天府广场,叠加带来的地铁经济效应价值不言而喻。

除了购物、餐饮等传统商业板块,去年,今站购物中心和成都市青羊区还共同打造文创项目“天府·今站文化广场”,市民可以前来进行文化创意创业活动,也可以来喝盖碗茶,体验老成都生活,或者参加博物馆奇妙夜,感受生命的奥妙。该负责人介绍:“在此,将重点打造今站文创街区、文化传承基地、‘大数据’平台等八大板块,与省图书馆、美术馆、市博物馆、‘成都中心’和蜀都遗址补充融合,联手打造四川乃至西部的文化产业旗帜,引领现代潮流的文化高地、产业集聚孵化的文化基地和永不落幕的文化秀场,在全国省会城市最中心开文化创业集聚区打造先河。”

优化文化形态

保护历史文脉塑造成都特色文化形态

市域层面的保护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所遗存的山水田林等生态环境格局

成都市自古以来承载经济往来、贸易交通的文化廊道

中心城区层面的保护

遗存的传统空间格局,如历史文化街区、特色风貌街道、文物保护单位等承接着历史遗存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物质

《规划》中划定了一些反映成都市特色和自然风貌的城市特色片区和特色街道,特色片区包括少城、玉林、东郊记忆、人民公园等片区。特色街道如宽窄巷子、武侯祠大街等。对于不同的片区和街道有不同的保护原则,对于特色片区基本要求不减少特色片区类街道的数量,控制建筑物的高度,不破坏建筑风格和色彩的整体性。对于特色街道原则上要求红线不拓宽,景观不减绿,同时控制两侧的建筑高度,要求在改建新建过程中也不能破坏现有的风貌特征,同时不能破坏传统的文化特色。

成都中心将打造

世界级中央公园

地点:后子门片区

天府广场所在的区域,有着独特的历史区位。在成都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中,这里一直作为政治中心及文教中心,是成都独一无二的文化源点。出天府广场地铁站,一路向北,行至后子门,这片区域即将打造一个世界级“城市文化综合体”、中央公园——“成都中心”。

“成都中心”其核心区域是一片占地六七百亩的城市中央公园,在这里,市民可以健身、休闲、娱乐、观光,是成都市民未来一个大型的露天公共活动场所。

未来将建成以天府文化为特质、以新型业态为载体、文商旅相融合的城市核心功能区,该区域将突出“文化+”导向,以“三增三减”为手段,实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新定位。

三国蜀汉城将打造具有

复合功能的三国文化中心

地点:武侯祠、南郊公园以西,一环路以东城市片区

对历史积淀丰厚的成都而言,“三国文化”是成都的著名旅游名片。位于武侯祠、南郊公园以西,一环路以东的城市片区更是三国文化的集中代表地。结合成都体院的搬迁工作,对老校区及周边多亩土地将进行整体打造,规划建设“三国蜀汉城”。

这次规划是要结合目前整个片区提升进行,形成一个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城市片区,不仅对它整体功能和现有的资源进行结合,还要打造一个集三国文化的展示、研究和体验为一体的三国文化中心;同时还要对周边的功能和交通进行梳理,优化它的交通组织和配套设施等。”

目前,正在对接国内某知名导演团队,一起深度策划打造“三国蜀汉城”,“看能不能策划一场诸如‘印象三国’之类的大型文艺演出,每晚都可以举行,形成一个成都新的文化地标。”

“在交通组织上,准备提议把3条还没建设的地铁线往三国蜀汉城靠,以后准备通过轨道交通,保证游客市民到达这个地方的便捷性。”兴城集团透露,同时还准备把整个片区的地下空间建设好,让地面不能形成新的城市堵点,包括旅游大巴都要走地下,“通过地下交通的转换,可以直达各个景点,地面则打造为大型的商业步行街。”

超级期待这两大中心耶~

未来的成都

这座网红城市

热度将持续

......

来源:微成都、成都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yx/10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