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驷马桥怎么来的归蜀谁写的这里

身着蓝色、粉色的古装,手拿竹笺,朗诵着《豫诚堂家训》,来自双流胜利小学的小朋友们化身“古代小学童”,摇晃着脑袋,用稚嫩的童声将“川西夫子”刘沅所著的“成都版《三字经》”句句道来。昨日下午,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成都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都市教育局等主办的《国学经典成都读本·少儿版》首发仪式在成都杜甫草堂举行,《国学经典成都读本·少儿版》正式面世。

形式多样展现成都本土特色

《国学经典成都读本·少儿版》是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国学“大餐”,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出品。据成都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是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护文化家业,传承文明薪火,这份职责也历史性落在了我们这一代成都人肩头。《国学经典成都读本·少儿版》正是为担当这一历史责任而实现的一次有益尝试。”一直以来,成都市文明办着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素养提升,持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传承,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改进创新。

德育为本未来或出成人版

作为少儿频道的主持人,深受小朋友喜爱的“陈岳叔叔”是《国学经典成都读本·少儿版》的主编之一。据陈岳介绍,此书从年7月开始立项,到正式成书,一直秉承着“对文化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成都负责、对孩子负责”的“四个负责”精神。同时,也着力从四个方面来体现这本书的特色。首先是德育为本。“国学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国学的主体内容与现代文明是一致的。”第二,是本土特色。“成都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古蜀先辈留下了庞大的文化家业。把本土文化和传统国学相结合,在国学濡染中滋养乡土情怀,这对于青少年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都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内容涵盖深广、形式丰富、便于吟诵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在昨日现场,主办方也将这本《国学经典成都读本·少儿版》赠送给了来自九里堤小学和双流胜利小学的小朋友们。学生家长表示,《国学经典成都读本·少儿版》对小朋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很有帮助,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是一本很好的启蒙教育读本。

蜀都春秋经典中感悟成都人

“国学”就是中国之学,就是中国人谁也离不开的学问,它浸润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语言的行为里;成都是国学诞生的一个故乡,成都人对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国学”有特殊贡献。昨日,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出品的《国学经典成都读本·少儿版》正式出版发行。

记者翻阅发现,全书共44个主题,分为童蒙养正、先贤箴言、蜀都春秋、锦城华章等四个篇章,既有本土大儒亲撰的蒙正读本,又有成都历史钩沉、古蜀名士箴言和锦城风物吟咏;形式上,涵盖了诗词、格言、楹联,还有书法、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态。但从主题而言,一以贯之的是道德养正和乡土咏赞,突出其教化功能和地方特色。正如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序中所言,通过书中所载的经典作品,读者可以看到成都人忠诚、幽默、黠智的性格及其经验和知识。

该书由陈岳、赵宇、谭平主编,16开本、共页。“川西夫子”刘沅写的《豫诚堂家训》、“卧龙先生”诸葛亮写的《诫子书》、青城山天师洞楹联……记者发现,书中所载的国学经典,或出自“出生于成都”或“在成都生活过”的历史名人之手,或所写对象就是成都的历史遗迹。翻开淡黄色书页,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摘录的国学经典作品原文、作者简介,还可以看到与作品、作者息息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画作品以及遗迹照片。例如锦城华章篇的《归蜀》,该书不仅刊载了元代著名诗人虞集所写的《归蜀》原文,还配了虞集的画像、诗中提及的“驷马桥”今貌的照片,以及“驷马桥”一名的由来。

来源:成都晚报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涓撴不鐧界櫆椋庣殑姝h鍖婚櫌
鐧界櫆椋庢棭鏈熺棁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ys/8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