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遭遇史上最大恐怖袭击,生命只是一道血

我敢打赌,你绝对不会拒绝跟晚报君做盆友!↑↑

法国巴黎13日晚发生多起暴力袭击事件,法兰西体育场当天正在举行德法足球比赛,而附近发生两次爆炸事件,巴黎第11区的巴塔克兰剧院发生两起枪击案,并有人被劫为人质。当晚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剧团正在剧院演出,剧院内观众估计有几百人。路透社援引巴黎市政厅官员称,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死亡人数升至约人。

最新消息汇总

发生6起枪击3场爆炸

CNN消息称,经过证实,巴黎当天发生6起枪击事件、3场爆炸和一起人质劫持事件。

约有名人质遭劫持

据美联社报道,警方称约有名人质在巴塔克兰音乐厅遭到劫持。

枪手使用手榴弹和AK-47等武器

据CNN报道,法国警方表示,枪手共8人,据称袭击者使用了手榴弹和AK-47等武器。

枪手喊出“为了叙利亚”、“真主伟大”

据法国电视台BFMTV报道,当天晚上22时左右,在巴黎11区巴塔克兰音乐厅附近,有人听到20声左右枪响。枪手喊出了“为了叙利亚”话语。据巴黎11区枪击案目击者称,在开枪前,枪手高喊了“真主伟大”,随后扣动扳机。

法国特警进攻巴塔克兰剧院

据《欧洲时报》,0点08分,法国安全部队向音乐厅发起冲锋;0点22分在音乐厅进行表演的DieEaglesofDeathMetal乐队已经撤离。目前电视直播出于安全原因已经关闭。据路透社,目击者称在巴黎巴塔克兰音乐厅附近听到5声爆炸。

奥朗德宣布法国进入紧急状态

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法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关闭边境,法国正经历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

奥朗德取消参加G20会议安排

据报道,奥朗德取消前往土耳其参加G20会议的安排,并将在周日早上主持安全会议。而安全和反恐问题必定成为本次G20会议的重要议题。

目前暂无中国公民伤亡信息

新华社记者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领事保护中心处获悉,尚无中国公民和华人报案在袭击中伤亡。

习近平发去慰问

习近平就法国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向法国总统奥朗德致慰问电。习近平表示,在此法国人民悲伤的时刻,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名义,对这一野蛮行径予以最强烈谴责,向不幸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伤员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建议在法中国公民减少外出

中国驻法国使馆建议,在法中国公民如无特殊需要,近期内尽量减少出行,密切跟踪法国当地媒体的相关报道和警方的安全提示,并配合警方的安全检查和证件检查。

事件进展及现场照片

据法国经济调频电视台报道,法国警方对人质被劫持的巴塔克兰剧院展开了营救行动,目前行动已经结束。在行动中,有8名袭击者被打死。法新社援引警方消息称,约人在巴塔克兰剧场的袭击中死亡。

据法国政府方面的消息,法国总统奥朗德当时正在体育场内观看比赛。而事件发生后他表示这次恐怖袭击是法国遭遇的“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并宣布法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同时,他还表示,为应对当前紧急态势,将采取关闭边境的措施。

外媒标出的事发地点

当事人回忆

事发当时在剧院的JulienPearce是一名记者,“当时9点35或9点40左右有两到三个人进来,开始拿枪乱射,其中一个人拿着冲锋枪”。当时大约有上千人观看演出,正是“演出的高潮时”。

他说,“开抢持续了10到15分钟。他们带足了子弹,上了三道四次子弹。他们枪柄托在肩上,朝下开枪。随后我们躲在了舞台后面,但是道路堵住了,趁他们上子弹的空隙,我们赶紧找急救通道,出来看到大街上人们身上都是血,身上是被子弹击中的伤口。”另一名观看演出的目击者提到三名袭击者,说“所有人都蹲下了,听到枪声后,都压低了走。当晚演出很火爆,人特别多。后来听到他们打了20到30发子弹,他们乱射一通,我还看到冲锋枪(fusildassault)。我踩着尸体过去,到处都是血。在街上,看到很多被打死的人。”

祈祷平安

世界各地也亮起了象征法国国旗的红白蓝,祈福平安。

注意事项

如遇紧急情况,请即拨打法国报警电话17或-、-中国驻法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中国驻马赛总领馆领保与协助-。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馆领保与协助-。中国驻里昂总领馆领保与协助-。外交部全球领保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

应急措施

如果在暴恐袭击现场,一定不要慌!

①一旦遇到恐怖袭击,应尽量保持冷静,不要好奇围观,迅速离开事发地域。如果处于建筑物内不易离开,则寻找地方躲避。

②确认自身安全后迅速拨打报警电话,说清楚事发地点、现场情况、受伤情况!

编辑:二蘑王

晚报君,你值得拥有!









































白癜丸价格
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ys/6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