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涪江说:
读《我们找楼》,谈霾,真是热点,亿万人关心诅咒。成都人却忘记了雾却是蓉城特色。七十年代以前,80,90年代,霾不严重时,冬天的清晨,蓉城总是被笼罩在浓得化不开、几米不识道的大雾之中。当年你骑车去上班不是如此吗?进入新世纪雾里有霾了,大家恐慌了愤怒了!其实,大家忘记了这就是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而付出的代价!换句话讲,吃饱喝足了有了更高生活质量要求。
涪江说得极是。
我们N年前出行,拍到雾,当年参加成都晚报,四川省拍摄大雾比赛,还得了个三等奖元。
可见,那时人们还是欣赏雾的。
路上,雾茫茫一片,车在马路上行驶,感觉就像飞机穿进了云层,有种腾云驾雾、虚幻的感觉,无论大车小车一律开着灯,谨慎的慢慢前行。
雾里看花,花更美。但雾大得连花都看不见了,就不存在美不美了,存在的只是更多的危机。经常都要停下来,等一团团浓雾飘过。
遇到这么大的雾,只能慢慢前行,生怕撞上谁,或被谁撞上。雾一付温柔的面孔,稍有大意就露出杀机。不出所料,一辆轿车一眨眼就栽下去了......司机恐怕硬是云里雾里、一头雾水哩!
鬼子站在小轿车旁皱着眉说,警察来了,我首先声明:不是我把它撞下去的哈!
可见,雾成都雾山城雾峨眉是常态。
怀念那种呼吸和视觉都不错的朦胧之美。
如今的雾掺入了太多太多的、还有专用术语的颗粒,痛了喉,迷了眼,入心入肺十分不爽。
夏日里,偶有大雨过后,洗净的成都,有良好空气供给,感叹我的家乡天府之国,人美城美物美,生活优闲。如果天天如此,真的是十分宜居。但目前看来,应该是成都梦。
一二三。
老三开车奔了攀枝花。
晓波成都开车到了清水湾。
俩陈俩张新疆开车到了山根。
刘姐张工火车到了保亭。
老土小王飞机到了保亭。
小赵昨天开车成都出发,也奔海南。
身体不适者,有时换换环境,调整调整也是必要的哈。
老谭网上抢了9元的机票,今年12月去柬埔寨。去年冬去了泰国。前年冬到的海南。
他说:成都的空气已经不能够忍受了,他*的,还是那句话,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活着!有次机场晚点又晚点,气得他嬉皮士风都出来了:要不是这个雾霾,哪个龟儿子背起包包到处跑!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如何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