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www.twwtn.com/mobileInfo_255248.htm李宗明自行车如今在人们眼里根本不算个东西,那遍街都是的共享单车已供大于求,自家再购置自行车的城市居民已很少见。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受如火如荼“文革”的影响,国家的工农业生产都很不正常,有关国计民生的所有物资都异常紧缺,像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都属于很难买到的高档消费品。谁要想买一件,就必须在半年之前先排号,排到号以后再找朋友来“上汇”(凑份子)。比如要买一部当时价值多元的“凤凰牌”自行车,自己先要将尾数凑够,大头元就找朋友10元、20元地帮着凑。朋友凑的钱当然要偿还,先还谁后还谁也都要事先约定。因为属于朋友之间的互相帮衬,故都不说利息。钱凑够了,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相关百货公司到货的消息,如果货到了你的钱还没有凑够,或是没有及时前往提货,别人就可能抢在你前面把货提走,而你又得从头开始排号。奇怪的是,当时这些紧缺的商品在小地方却相对容易买到,比如我家买的一部“凤凰”和一部“永久”牌自行车,都是我姐在她当时工作的那偏僻小镇—-离成都多公里的夹江县木城镇买到的。车买到了如要走铁路托运,是件既没有准儿又很麻烦的事情,因为那时候的铁路营运也极不正常,啥时候能将自行车运回成都实在难说。面对这一难题,年轻气盛的我就自告奋勇要去将车骑回来。刚开始父母和老姐都对我这想法有所疑虑,因当时从木城镇到夹江县城20多公里是靠山临江狭窄弯曲的山道,从夹江县城到成都则全是坑坑洼洼的碎石路,途中还要翻越一座陡峭的“三倒拐”山坡。但当我第一次用12个小时平安骑回了“凤凰”后,他们都放心了,只是我的屁股后来好些天都火辣辣地痛,不想接触椅子和板凳。歇了一个多月,我又去骑第二部车。这部“永久”的质量不如“凤凰”好,在距眉山县思蒙镇还有5公里的荒郊野岭边,它的脚踏竟突然掉了一只,我只得推行到思蒙镇将车修好才继续前行,这次我用15个多小时才将车骑回成都。有了这样的磨练,我以后对公里以内的骑行距离也就无所畏惧了。当有一天矿运输班刚学会骑车不久,并且刚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的苏永军问我敢不敢将车从成都骑到矿山来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几天后我悄悄溜回成都,花了将近9个小时,将“凤凰”骑到栗子坪矿。那时候从成都到大邑县尽管也是碎石公路,但路面平整,因此60公里距离不到4小时即可完成。而从大邑县到矿山的60多公里碎石路则是坎坷不平,且要翻越那海拔1多米的“孙家坡”,故这段路程需要将近5个小时。苏永军知道我从成都到矿上的骑行时间后很不以为然,他认为多公里的骑行距离,7个小时完全够了。我说7个小时肯定不行,好胜的他根本听不进去,并向我提出了挑战:择日一起骑车回成都,然后再一起骑回矿山,谁落后谁就请客。尽管这苏老兄常年做哑铃操练就了一身“块子肉”,但要说比肺活量及耐力我不虚火他。不久后即是“五一”假日,那天早上8点正,我和苏永军带上干粮和水壶,约上花水湾矿的“有车一族”小林和小徐,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我们前往成都的第一次友谊骑行赛。我们约好到成都时大家在中医学院门口会合,先到者就在那里等待,并需找人证明到达的时间。那苏永军求胜心切,上路不久便一个人窜到前面去了。我因为已经历过几次长途骑行,知道在前一段路程中必须均衡用力,匀速前进,于是招呼小林和小徐不要怕苏永军的一时逞能,要留有余力做最后一段距离的冲刺。那苏老兄果然也不是等闲之辈,翻过“孙家坡”不久他就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小林和小徐见状有些慌乱,想加速前去追赶苏永军,我再次劝说他们保持匀速骑行,不到最后冲刺不要过分消耗体力。正午时分,我们在距大邑县城不远的龙桥小镇吃过自带午餐,休息了大约一刻钟后便开始了第二段路程的骑行。第二段路程虽然还有60多公里,但全是大平路,比第一段路的骑行明显要轻松些,我和两个同伴于是适当提高了骑行速度。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过文家场不久我们就追上了苏永军,他这时已是汗水洗面,显得相当疲惫。而后面的这10多公里恰好是需要提速,最考耐力的一段路程。我招呼苏老兄加油,自己带头冲到了前面,小林和苏永军在我后面数十米紧紧跟随,那小徐的体力明显要弱一些,他已经没有冲刺的力量,渐渐越掉越远。半个多小时后,我第一个到达中医学院大门外,一看传达室墙上的挂钟,是下午4点40分,包括途中吃干粮和休息,我全程的骑行时间是8小时又40分钟。大约5分钟后,小林第二个到达,又过了3分钟,苏老兄也到达了,他再三向我解释他那旧车可能润滑油干了,越骑越费劲。我劝他到家后抓紧去保养车,因为隔一天我们还要骑回矿山去。我们休息了10多分钟后,小徐终于也到达了。看他那比较单薄的身子,敢于参加我们的长途骑行友谊赛,精神实在可嘉。为了鼓励他下次继续努力,得了第一名的我便宣布免除小徐请我们吃饭的义务,苏永军和小林也都表示赞成。我们要返回矿山的那天早上,小林和小徐都说腿肚子痛,想再休息两天才走,结果就只有我和苏永军在路上PK了。苏老兄显然是吸取了前一天的教训,上路后不再是一开始就用力往前赶,而是与我保持着不即不离的距离,不时还要与我聊上几句。快到花水湾矿的那3公里多全是盘山上坡路,必须靠耐力和意志才能一鼓作气地冲上去。当我冲到作为花水湾矿和栗子坪矿分界线的?江大桥边,已经是汗流浃背筋疲力尽。我看手表核对了全程的骑行时间:8小时又33分,比前一次提前了7分钟。再回头看苏永军,他在我后面大约多米的坡道上推着车蹒跚地走上来了,看来是最后这段上坡路把他给整投降了。从那以后,苏老兄再也不敢说他7小时可以从矿山骑回成都,并且彻底放弃了与我争夺矿上骑行冠军的念头。作者简介李宗明,年2月9日出生,四川省商务厅退休人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理事,金牛作协会员。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成都晚报、四川日报、青年作家、等报刊上发表小小说、散文、译作等20多篇,计10余万字;在国际市场杂志、经济日报、国际商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计20多万字。退休后,写有60余万字16个题目的自传体系列文章,其中《我的大学》于年被成都大学校刊连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ys/1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