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间有答案我就是舞台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www.yunweituan.com/m/
03:34

在很多孩子眼中,杂技是神奇的存在。

在昆明女孩唐艾鑫的记忆中,小时候最早接触杂技时,杂技是可以飞来飞去的,就像孙悟空一样,可以有七十二变。

唐艾鑫8岁开始练杂技,当了6年学员后,14岁首登舞台。如今,“95后”的唐艾鑫,已经是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老”演员。

年出生的练劲松来自四川成都,同样作为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的演员,与唐艾鑫在近期排演的大型杂技轻喜剧《野象谷》中担任主演。在一个多月的紧张排练后,练劲松、唐艾鑫和伙伴们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短暂放松下来。唐艾鑫选择了出去旅行,同样作为主演的,她的搭档练劲松,则是回成都老家过端午节。

随着演出市场进步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杂技演出在慢慢发生着改变。从传统杂技“炫技”演出,到如今一整部剧目的呈现,杂技的演出形式,已经从单纯的表现“惊奇险”,逐步走向融入剧情、舞蹈、表演等元素的杂技剧的呈现。

这也对杂技演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比于14岁时候的登台,唐艾鑫反而觉得现在登台会更紧张。“以前单纯地表演好技巧就可以了,表演的时候可以一直笑,几乎没有表情管理。后面慢慢地要加入舞蹈,加入形体、表演、肢体,加入人物角色的设定、在角色中的状态,要赋予角色灵魂。感觉东西越加越多,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又怕表现不好,遇到自己不熟的就会紧张。”

练劲松也面临同样的挑战,需要在训练和排演中逐步突破——杂技技巧与音乐、舞蹈、表演的配合。“从最开始的传统杂技,杂技的先辈从音乐开始跟进,到剧情和表演的呈现,再到现在一整部剧目的呈现,这些都是杂技跟着时代进步而进步的,如果自己跟不上那就只能被时代淘汰。”几经辗转落脚昆明的练劲松,也在不断地突破自己,“每排一部剧,都会接触不同的角色,主体还是技巧,形式会有变化,肢体表演就会有很大不同。”

作为杂技演员的几年里,由于个子不断长高,练劲松在杂技表演的拿顶中从尖子转到了底座。从“轻”到“稳”的一个字的转变,差点为他的杂技生涯画上句号。由于力量和体重要求的不同,这种转变对练劲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造成了腰部的严重损伤。练劲松当时甚至觉得,自己的杂技生涯就那么结束了。

在练劲松看来,他并不惧怕这些挑战。如同前段时间排练时,由于轮子松动,道具突然倾斜,正在拿顶的练劲松从斜杆上掉了下来,好在有安全绳的保护。即便在场的人都不免心惊,他也只是一句话带过:“没啥问题。”

小的时候,练劲松觉得杂技是自由的表演艺术,可以没有束缚地展现自己。如今,杂技不仅仅成为他的一份工作,其中还混杂着他对杂技“技术”的追求和要求,甚至还掺杂着从小就深埋心底的想“飞”的梦。

杂技很苦,可能来自身体的疼痛,可能来自意志的挑战,可能是通宵达旦的排演,可能是演出前后道具的拆卸和搬运。

杂技表演的背后辛酸,观众很难见到。舞台上杂技演员的轻松写意、让人叹为观止的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的扎实训练,不断面对挑战,一点一滴磨合,突破技术难关,从而循环往复的过程。

直到,打磨成一场精湛的演出!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资渔高伟翟剑摄影报道

一审孙琴霞

责任编辑罗秋旭

责任校对何丹

主编严云

终审编委李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sj/163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