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金光洒落。11月3日,记者走进齐德学校,感受“齐之以礼,道之以德”的浓厚文化氛围。
办学理念:“让师生过上一种有爱的校园生活”
齐德学校是淄博市张店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小学部有名学生、初中部名学生,教师百余人。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学校已组建起一支有活力、有实力的年轻教师队伍。
走进学校,整洁而幽静的环境瞬间环绕,以”齐德“两字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展示比比皆是,仿佛置身于现代科技与古代文化交融的独特空间,远离了城市的快消费和喧嚣,乐得一片心灵净土。路上遇到的每位老师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微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力量,这正是齐德学校“让师生过一种有爱的校园生活”办学理念的充分体现。
学校副校长、小学部副校长刘静这样介绍:“张店区齐德学校自年建校以来,在刘洪斌校长‘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和‘’工程引领下,五项重点工作同期推进,学校正着力打造教育信息化发展品牌!”“一体”即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体,“两翼”即信息化和课程化。“工程”第一个“1”指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第二个“1”指信息化教学为中心;“5”指五项重点工作:智慧校园建设、课程改革建设、书香校园建设、德育品牌建设、学校文化建设;“3”指三大品牌:品牌教师、品牌学科、品牌学校。学校在工作理念和重点工作部署中最突出的两点就是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这也是齐德学校最引以为傲的两个方面。
学校文化建设:敬德修业,弘毅笃行
齐德学校以“齐德”二字为名,“齐”是实践行动,“德”是价值取向。学校确立的文化理念,凸显“以德为本,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我校坚持文化建校。确立了“办精致教育,让师生体验教育的幸福和幸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全体师生‘入则敬德修业,出则弘毅笃行’。学生培养目标‘有才学、有眼光、有底蕴、有创新’的确立,更是对齐德学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校正引领全体师生走内涵发展之路,号召全体师生争做齐德形象代言人。”刘校长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充满信心。
为达成“有才学、有眼光、有底蕴、有创新”的学生培养目标,齐德学校构建了“德润课程体系”。“德润课程”共包含四类:一是国家课程即基础类课程,集中体现国家意志;二是拓展类课程,由基础类课程衍生而来;三是探究类课程,创造性地开发,并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四是实践类课程,即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经历。
在“德润课程”中最具特色的是六艺课程,是学校开发的六艺选修课程(社团活动)。它把社团活动的种类同古代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的选修学习,掌握一种或多种技艺,为自己未来人生的发展播下一粒种子。德育,是每个学生终生的修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敬德修业·弘毅笃行”的校训,学校德育工作推出“习礼养德”品牌建设规划,并以“八礼八品”主题课程化方式推动实施。“八礼八品”通过“礼”的文化、“礼”的管理、“礼”的活动和“礼”的实践”四大实施途径,让学生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知礼而立、明礼而行,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基。“八礼”包括一年级入学启蒙礼、二年级仁爱自立礼、三年级自强自律礼、四年级明信笃学礼、五年级感恩梦想礼、六七年级爱人以德礼、八年级慎思明辨礼和九年级有志事成礼。“八品”即把学生在校的每个月设定一个主题,上学期从九月份开始,依次为品孝月、品忠月、品法月、品信月,下学期从三月份依次为品行月、品礼月、品爱月和品志月。“八礼八品”课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让校园内部营造出浓烈的文化氛围。
学校信息化建设:物联网的智慧校园
“齐德学校同时也着力打造教育信息化发展品牌。依托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实施方案》,学校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建设,建友未来教室、创客教室、数字化书法、历史、地理教室,满足了师生更高的需要。”刘校长继续介绍学校的特色建设。学校在第一个三年规划如期实现了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从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包括大数据指挥中心、校园一卡通系统、智慧教与学平台、智慧安保、智慧班牌、智慧教室、学情分析系统、办公管理、智慧排课、德育管理、总务管理、家校互动等。
记者体验了校园一卡通的智能教学联动。在小学部的一节数学课上,数学老师从电脑端登陆平台,调出本课所学知识的题库,学生们在座位上用一卡通即可完成快速答题。与此同时,老师在电脑端收到了学生们的答案,依托于大数据的分析,ABCD四个答案的分布情况直观地显示出来,帮助老师高效地提炼出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如此以来,数学老师可以跨过分析,直接讲解难点和重点,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是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效率的直观体现。
受疫情影响,所有学校都在教育方式上迎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次新的机遇。
对此,刘静不可置否。齐德学校借助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超前规划和实施,疫情期间实现了顺利过渡。她接着说:“疫情发生后,学校信息化教学引领让教学工作快速适应了新形势的需求,线上教学有序开展。从一开始的点播到后来的直播,从一周1次直播课到后来的一周2次直播课,从一开始的文化课学习,到后来加入体育锻炼、家务劳动课程,让学生平稳度过了疫情期,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