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食物带你走出郁闷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binglibingyin/m/33332.html
首届“唐河杯”散文大赛
参展作品65号
父亲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在枪林弹雨中穿行,经历了数十场大的战役,身经百战却毫发未损。
父亲被抓壮丁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他在国民党的军队里混了个一官半职,他看透了国民党的军队不得人心专门欺压老百姓。他率领部队集体起义,投奔了共产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 。
他没有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却倒在了酒罐上,父亲嗜酒如命,喝酒成了他唯一的爱好。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带兵打仗,赢得了多次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称之为敢死队里的——兵王,被授予中校军衔。 结束后,几个战友凯旋归来后,十分高兴,没有被敌人打死。相约到酒馆里喝酒庆贺一下,四个战友到酒馆里,从早上十点,喝到晚上十二点,四个人喝了16斤60度的高度白酒。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九死一生情未了。”几个战友都喝得烂醉如泥,不省人事,昏睡了一个星期才醒过来。事后父亲被全军通报批评:“身为军队领导干部,目无党纪国法,带头酗酒,违反军规军纪,被撤职处分。”
于是他从营长又变成了士兵,都是喝酒惹的祸。父亲一气之下,他向组织申请要求复员到地方工作。到了地方领导安排他到县公安局上班,父亲拒绝了:“我一辈子扛枪,实在扛腻了,不想再扛枪了。”他要求到最基层工作,于是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石柱县临溪公社当了一名武装部长。命中注定他是一个兵王,还是要他带兵打仗,那个时候全民皆兵,他日夜不停地操练民兵,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一辈子跟枪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想扛抢,没想到还是要跟枪为伍,跟兵为伴。若大的训练操场上,只有他那洪亮的口令,响彻云霄,才指挥得动那千军万马,口令一出,步调一致。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士气高昂,像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部队,每次到县里搞军事比武竞赛,都是稳拿第一。
年——年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因素。造成了全国上下大量的人员被活活地饿死,一个村死亡过半,有的全家都死光了。父亲眼看乡亲们都被活活地饿死了,他心急如焚,心里十分难过,他得想办法拯救父老乡亲。父亲掌管着公社的军用储备粮,他知道哪儿存放有军用储备粮,他保管着每一个仓库的钥匙,但是明目张胆地弄粮食吃,那是要砍头的,他不敢贸然行动。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父亲拿了几瓶酒去慰问守仓库的民兵。父亲和几个民兵咕噜咕噜就喝了下去,几个人倒在地上就浑浑浊浊地睡着了。父亲也醉了,昏倒在地不省人事,饿昏了的村民就偷偷拿了父亲身上的钥匙,打开仓库,哄抢粮食。人们皆大欢喜,终于可以吃上一顿饱饭了。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人们都证实父亲当晚确实喝醉了酒,不知是谁偷了父亲身上的钥匙开仓抢粮食,这事与父亲无关。可是上面追查下来,父亲也脱不了干系,他严重失职,被革职查办,打回原籍劳动改造。
于是父亲,又从部长变成了农民,回到原籍临溪公社的旭光大队劳动改造,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大队支部书记硬要父亲担任大队的民兵连长,他从营长拐几道弯又变成了大队的民兵连长,父亲还是要跟兵打交道,整天仍然要摸枪,只不过是木枪。
人生起起浮浮,道路坎坎坷坷。后来父亲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就更离不开酒了,尽管是劣质的烂红苕干酒,而且还需要凭票供应,父亲还是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想方设法搞酒喝,他每天都离不开酒。在村里他是个一顶一喝酒高手,无人能敌,人们都尊称他为:“酒司令”,这个军衔比他以前的中校军衔还高出了好几个级别,尽管是调侃和嘲笑,但是父亲非常乐意接受这个称谓,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凡是村里有领导来检查工作,没有人能顶得住领导喝酒,只好请父亲去陪酒,可是他从来就没有喝醉过。
母亲很讨厌父亲喝酒,经常骂他是个“烂酒罐”,害得一家人跟着他遭了秧受苦受难。母亲对我们很严厉,不准我们沾酒,怕喝酒误事害人又害己。
可是父亲背地里总是怂恿我们喝酒:“大男人不喝酒还叫男人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才具有男子汉的英雄气概!”父亲喝酒的时候,他就偷偷用筷子沾酒来往我们嘴巴边上抹,让我们学会喝酒。有一次,父亲喝得二麻二麻的时候说道:“你们不学会喝酒,我老了谁给我打酒喝呢?”父亲酒后吐真言,道出了实情,父亲是想让我们学会喝酒,他老了没酒喝的时候,好跟着我们沾点光蹭酒喝。
后来,父亲疾病缠身,医生说他的病都是喝酒惹的祸,我们都劝他不要喝酒了,把酒戒了。父亲却怒气匆匆地说道:“喝酒是我这辈子的唯一爱好,要我戒酒,除非你们用刀子把我的脖子抹了。”不管我们怎么劝解都无济于事,他每天照喝不误。
父亲病重期间,他却自觉地戒了酒,不再沾酒了。有一次,父亲拉着我的手,泪流满面,很伤心难过的样子。我从没有见过父亲流过泪,父亲生性耿直豪爽,泰山压顶不弯腰,不知道啥子叫忧愁和烦恼,他是我崇拜的偶像。
“爸!您这是怎么了?”我疑惑不解地问道。
“我酒瘾犯了想喝点酒解解闷!酒没喝够,死不瞑目呀!”
“您要想喝,那就少喝点吧!”我安慰道。
父亲眉开眼笑:“有句古话,一人不喝酒,二人不打牌,儿子你陪我喝一杯怎么样?”
“好吧!我陪您喝几口吧!”从不沾酒的我,拿来两个酒杯,斟满酒。
父亲颤抖的手,端起酒杯把酒撒在地上:“战友们,我先敬你们一杯!你们先走了一步,我随后就到,到那边再陪你们喝酒聊天。”父亲泪流满面地对他死去的战友和酒友说道。父亲喝了几口酒,精神了许多,红光满面,不像是个有病的人。他的话就多了起来,他讲述了自己坎坎坷坷的一生:“我一生喝了两次哈(傻)酒,第一次是 胜利后,那一次我是真的喝醉了。第二次是灾荒年,我为了拯救那些被饿得奄奄一息的父老乡亲,我喝了两瓶酒壮胆,那一次我根本没醉。我睁只眼闭只眼,让他们开仓放粮。因此被革职查办,解甲归田。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救活了无数的人,古话讲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我为父亲竖起大拇指点赞:“爸!您真了不起!”
“儿子!是男人就得学会喝酒,我要是不喝那两瓶酒,我哪有胆量开仓放粮呢?我明明知道那是砍头之罪,酒壮怂人胆,就是这个道理。武松喝了酒,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李白喝了酒,斗酒诗百篇,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了千古绝唱。东周末期(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巴将军喝完酒之后,将碗摔碎。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要是巴将军不喝酒,哪有这般侠肝义胆值得后人敬仰呢?”
父亲天天要我陪他喝两口,从此,我就爱上了喝酒,是酒让我跟父亲成了无话不说的酒友,是酒拉近我们父子之间的感情。父亲还告诉我:“酒既是良药,又是毒药,喝酒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能贪杯。喝得适当,舒筋活血,酒喝过量了就是穿肠毒药,害人又害己。我就是被酒所害......”
父亲去世后,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心里有不如意的烦心事,我就想起了长眠地下的老父亲。我知道父亲喜欢喝两口,我就端着酒杯,提着下酒菜来到父亲的坟前和他开怀畅饮。陪他喝喝酒,聊聊天,借酒浇愁,心胸豁然开朗,一切烦恼和忧愁都烟消云散了......
??作者:付克发
简介:60后,石柱县作协会员,先后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多篇首,先后在:重庆日报、成都晚报,西南商报、发展导报、河北法制报、劳动新闻报、石家庄日报、吉林日报、安徽日报、新民晚报、国防时报、中国国防报、农民日报,中国安全生产报、杂文选刊、新传奇、精短小说等发表作品约一百万字左右。
??本期编辑:张芳邮箱:thwen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