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应该为武汉挺住写诗吗

如果说这一场武汉疫情是战斗的话,大概没有多少人表示反对。每天看到确诊的案例让人揪心不已。要知道,这可是百年难遇到景象。而年的“非典”虽然让人们经受到考验,但这一次很显然要凶猛的多。作家、诗人们在面对这种情况,也需要拿出手中的笔,记下这场战斗中的感人事迹,以及点滴故事以文学的形式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鼓与呼。这种正能量的书写,也是必须。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作家、诗人们并不是这一场灾难的缺席者,而是参与者。不少地方的文联或作协都在征集本地区的事迹,以诗歌(歌词)、微散文、微纪实等方式来进行书写。在成都,超过三十位诗人已经在书写这些故事了。著名诗人许岚认为:“在这种大灾大难面前,作家应该担当起记录事实的责任来,进行客观的记录,这也是记录一段历史的必需。”在他的倡导下,不少四川诗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不过,对此也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在疫情面前,作家、诗人没有必要抒情地去书写什么,甚至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做法是与当下的防控疫情是背道而驰的。不过,更多的作家网站,开设专栏,刊发相关的文学作品。事实上,在灾难发生的过程中,就促进了一种新的文学式样,即灾难文学。我曾在《春城晚报》的灾难文学的探讨中认为,灾难文学不仅是通过文学的方式来呈现灾难的场景,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学当中凸显出什么样的价值观来。比如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也有不少作家就这一题材进行文学创作,至今留下的经典文学样本并不太多,究其原因是,对这一场天灾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仅仅像新闻报道那样呈现出来的文学,哪怕是报告文学,也是浅显的。这就像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的《云中记》为何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年度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那样,经过深思熟虑的创作,也许更容易呈现出灾难带给人们的影响。那么,在今天如何书写这一场灾难呢?我想,尽管我们看到了林林总总的资讯,也看到了不同的人群在这时候做出的择决,同时也观察到这个过程中的些微事情,但如何才能更好地以文学的方式传达出灾难的本质和意义,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也许这并不是拿起笔,一挥而就就能完成的文学创作。一定得有作家的深入思考,这才能创作出符合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诗人的创作,也应该是遵循这一理念,从事实出发,进行更宽广意义的探讨,也许就能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内容。因此,与其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不如持续对众多的案例进行观察,也就容易写出经典的作品来。说到底,这创作不是早晚的事,而是与作者的思考力有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engduwanbaosheji.com/cdwbjj/14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