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办法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29/7257160.html
6月14日,崔金顺同历城区20名支教老师一起,来到了两省、两县交界,群山环绕中的湘西保靖县毛沟小学。从校长到老师,既教学生又教老师,还是支教团的团长,在这里,崔金顺拥有了“多重身份”。从城市到山村,崔金顺说,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是他这一生最大的荣幸和荣光。
两赴湘西
做一件记忆一生的事
从年至今,历城区共组织97人次分三批远赴保靖县支教,并利用“线上+线下”的形式织就了一张扶贫“网”,搭起了一座支教连心“桥”,将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了保靖县的学子,克服空间距离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今年9月,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开展到湖南湘西支教活动,历城区小辛小学校长崔金顺积极报名,第二次奔赴湘西。在此前年6月14日,崔金顺作为历城区年第三批赴保靖教育支教服务团的一员,同20名支教教师一起来到了群山环绕中的湘西保靖县毛沟小学。
在毛沟小学,刻苦的孩子、敬业的老师、艰苦的条件,让崔金顺很受触动:他当场拿出块钱,为学校师生购买了电扇、微波炉。随后,又通过朋友圈晒“学校现场”,通过网络对接了多公里外的“娘家人”。学校领导、师生、家长一起“出场”,多颗爱心“隔空对话”,碰撞出了一串串“爱的火花”,达成了一份份“爱的协议”,爱心序幕由此拉开。
新学期,他又怀揣着奉献湘西的信念,再次来到毛沟小学。面对翘首以盼的师生,他心中暗下决心:“要把这次支教做成一件一生都能值得回忆的事情。”
转变身份
书写精准支教的答卷
在湘西短短几个月的服务期间,崔金顺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通过自己的“精准”支教,践行着自己奉献湘西的信念。
从校长到全科老师是崔金顺第一个转变。崔金顺是小辛小学的校长,但从踏上支教路起,崔金顺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做一名到湘西支教的语文教师,而且还是哪里需要就到哪里的“万能语文老师”。
保靖县毛沟小学是全县最大的乡镇小学,有30多个班,多名学生,其中住校生多名。由于种种原因,师资奇缺。崔金顺刚到毛沟小学,就让他执教四年级数学和音体美。对于一个教了23年的老语文教师,这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为了尽快适应新的数学教师这个角色,他虚心向毛沟小学的老师请教,向济南的同行请教。为了教好音、体、美,他还向音体美老师讨教。很快,他就适应了一周20节课加晚自习的工作节奏,从一名校长转变成为一名毛沟小学的全科教师。
秋季开学初,崔金顺到了毛沟小学之后,教六年级的语文、音乐、美术、体育。“六年级三班的语文是全校出名的差,是全校所有老师都‘敬而远之’的班级。”崔金顺说,六年级四班的美术课已经气哭了好几位年轻的女老师。崔金顺从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双管齐下,很快扭转了班级的学习风气,学生精神面貌大有改观。
在毛沟小学,崔金顺从学生的老师转变到教师的老师。一天,崔金顺一走进教室,就发现有几位教师坐在了学生中间。
原来,毛沟小学年轻老师们,刚刚听了湖南株洲来的支教老师的语文课,听说又来了山东省城的校长教六年级的语文,他们就非常好奇,就想比较一下,济南的老师和株洲老师语文课和他们有什么异同。
虽然是新教材和新学生,但是凭借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他用广博的知识,精妙的问题引导,独辟蹊径的文本解读,向毛沟的老师们展现了何为大语文观,何为以学定教,何为文本解读。一堂语文课拉近了他和毛沟小学老师之间的距离。他们共同交流读书心得,共同研究教学方法,进行同堂异构。他毫无保留地把23年的教学心得倾心传授给了青年教师,很快成为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
在历城区年第三批赴保靖教育支教服务团,崔金顺是校长也是团长。因为支教服务点比较分散,崔金顺充分利用支教教师群、小组长群、临时党支部群,不断总结老师们的所思、所想、所感,不断提升支教服务水平。同时对支教教师特长进行再摸底,看老师们还有什么特长,在完成支教任务的同时,鼓励老师们能再提供一些其它更精准的教育教学服务。
通过摸底初步了解到很多老师在舞蹈、钢琴、科技拓展、篮球、长跑、足球等方面,都取得过非常优异的成绩。于是,这些老师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之外,主动承担起了支教学校的教练、带教老师、辅导员、特长生辅导教师工作。
跨越千里,情撒湘西。崔金顺用爱和责任书写了教育精准扶贫的湘西答卷。他说:“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是这一生最大的荣幸和荣光。”
来源:齐鲁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