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成都逐梦高质量治理大城市病,

去年7月,成都市决定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破解“大城市病”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来,成都已先后召开两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此项工作。

昨天,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强调,要重点聚焦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高质量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

范锐平在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

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助推高质量发展

罗强李仲彬朱志宏出席

10月22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主持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战略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生态宜居的产业功能区,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助推成都高质量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市政协主席李仲彬,市委副书记朱志宏出席。

(成都发布孙琳摄)

去年7月,成都市决定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破解“大城市病”的必由之路。会上,市经信委、商务委、农委、房管局、科技局等部门汇报了全市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推进、重大载体平台建设等情况,温江区、龙泉驿区分别汇报了健康产业功能区、绿色智能汽车产业功能区建设情况。

听取大家发言后,范锐平指出,一年多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自觉学习研究新理念、大胆探索实践新模式,对产业功能区和创新生态链理解逐步清晰统一,对功能区规划设计、功能定位、要素匹配、建设模式、管理体系等逐步科学完善,对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重塑经济地理、拓展产业深度有了更加精准的思路,但也存在主导产业定位不够明确、投入产出效率不高、重大项目招引办法不多、成效不明显、协同机制还需加快完善等问题。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成都日报王若冰刘阳摄)

范锐平强调,产业功能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组织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探索,是形成城市比较竞争优势的制度创新。当前,高质量建设产业功能区,既要总结基层前期经验探索,更要正视当前短板和问题,重点聚焦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

(成都发布孙琳摄)

范锐平强调——

要聚焦质量变革,加快提升产业功能区布局质量、项目质量、配套质量。当前,产业功能区建设总体规划基本完成,要精工细作,画好“工笔画”。

要优产业,聚焦聚力“5+5+1”现代化产业体系,着眼城市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确定细分领域的主攻方向,集中政策和要素资源招引全球行业龙头和领军科研团队,提升产业协同质量。

要优项目,精准开展专业招商,精心包装储备项目,精细推动项目落地,提升招商工作有效性。

要优功能,深入实施产业功能区功能配套提升攻坚,加快建设标准厂房、高品质基础设施网络、住房和生活配套,打造以公园城市为标杆的城市社区。

(成都发布孙琳摄)

要聚焦效率变革,加快提升产业功能区要素供给效率、管理效率、服务效率。

要推进高效率要素供给,以“五项制度改革”为牵引,坚持“亩产论英雄”,提升土地、资本、能源等要素供给效率,形成要素供给比较竞争优势。

要推进高效率管理,坚持权责匹配、效率优先,构建高效率的责任落实机制、部门协同机制和激励问效机制,形成市级部门、区(市)县、产业功能区责任捆绑机制,增强执行力和工作合力。

要推进高效率服务,全面实施项目承诺制改革、用活用足改革试点政策空间、倾心倾情解决企业诉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振社会投资信心。

要聚焦动力变革,加快强化产业功能区创新驱动、开放驱动、人才驱动。

要推进高水平创新转化,把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作为重要抓手,立足产业功能区创新发展需要,共建共享面向主导产业发展的研发平台、产业技术转化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校院企地合作协议内容全面落地落实,打造发展共同体。

要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着力提升区域带动力辐射力和国际知名度影响力,聚焦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探索“研发在成都、转化在市(州),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市(州)”产业互动模式,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关系,吸引更多跨国企业“走进来”、支持更多本土企业“走出去”。

要推动高水平人力资源协同,大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运营管理人才,引育一批专业技能人才,夯实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

罗强说,产业功能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要强化问题导向,进一步解决发展痛点,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要强化过程评估,深入剖析新形势以及新发现的困难、问题,进一步优化园区规划,实现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强化龙头带动,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聚焦细分行业领域,坚持错位协同、集群成链发展,重视发挥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带动作用;

要强化产城融合,统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根据产业发展具体需求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

要强化分类处置,推动符合条件的园外企业入园,继续推进产业省内转移工作,进一步提升园区品质;

要强化政策落实,用足用活政策,不断提升园区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民企活力。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等出席会议。

会议纪要

年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成都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的产业功能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新闻回顾→今天的成都产业发展大会传利好,蓉漂们,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凭毕业证可以落户成都

年1月11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推进会议举行。会议听取了各部门和有代表性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研究了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

年5月17日,成都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全市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会议举行。当前,产业功能区作为城市转型升级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认识正逐步深化,共识正逐步形成。会上,市经信委、市商务委、成都高新区、青白江区等10家单位汇报了工作推进情况及打算,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讨论。

年10月19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举行,全市上下要围绕市委“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以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开发集约为方向”的重大要求和市政府有关安排部署,聚焦产业生态圈、创新产业生态链,推动产业功能区承载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最新进展

一是加快顶层设计明确了发展指引。66个产业功能区的总体规划和起步区控规、城市设计,以及全市重大产业全景图,各区(市)县产业链全景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等“三图一表”均已完成,为产业功能区建设提供了规划引领和产业指引。

二是聚焦载体建设夯实功能支撑。全面推进标准厂房、专业楼宇、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9月底,全市产业功能区专业楼宇建设面积万平方米,提前超额23%完成年度建设目标,标准厂房竣工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及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建设近万平方米,全面强化了产业承载能力。

三是强化项目抓手推进产业集聚。各产业功能区围绕补链强链,强化协作配套,新引进了一批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且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包括先进制造业项目个、现代服务业项目个、都市现代农业项目13个,总投资.3亿元,进一步提升了产业功能区的产业集聚度和核心竞争力。

四是加强校院企地合作构建创新生态链。各级各部门全力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66个产业功能区均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高品质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在功能区积聚,初步构建形成了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五是强化人本逻辑推进产城融合。各产业功能区树立“人城产”理念,坚持“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发展导向,加快打造产业邻里中心,优化配套文、教、娱、医等高标准生活服务设施,着力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城市与产业时序上同步规划、空间上融合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已初见雏形。

成都日报记者/钟文

编辑/王映丹王捷刘颖

综合自成都晚报等

锦观新闻客户端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前期症状
皮肤病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ktaihe.com/cdwbfz/96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